【好食长相忆】昨晚,未谋面的北京朋友辗转找到老夏,开口就是:老夏,你家的老果丹皮吃到让我哭了……我在百度找你,在“微博”和《》里留言,你不回我!
老夏听过很多的言语,头一回被震惊到快凝固……
在一个物质极度过剩的年代,世间还能有人如此放不下一口30年前的伴口食?
说起熬制老果子果丹皮的事由,全起于一次劳作中的偶然。
2016年冬天的第二场雪里,老夏和小伙伴们在老园子里打冰苹果,我们计划好是酿制一坛好年酒的。
结果独特的老苹果,勾引起很多社员的记忆,我们苦于没法大雪天快递“冰疙瘩”的果实。受一位维吾尔老朋友的启发,临时兴起,决定熬制那种三十年前的老味道伴口食——苹果果丹皮……
那断慢火细熬的时光,那种原始的松树木烤盘,那种不缓不急的等待过程……更重要的,老夏归结于内心里没有强烈的商业初心,我们反复实验,真的复制了几十年前的老味道。
后来,我们一鼓作气消耗了约150吨伊犁特有的老树老品种的苹果,让伊宁周边和特克斯的老苹果园一下看到了新的方向。
一个美食领域叫“果丹皮”的新品类,以一种曲线救国的思路重新让老苹果园看到了方向。是的,在四面“冰糖心”——新种红富士的市场作用下,伊犁这些老苹果园市场节节败退,有独特的老苹果风味又如何呢,太缺乏“冰糖心”的饱满、水甜度和颜值啦。
那次源于传统食物复制和改造的实验,老夏归纳出来:
(1)只有最接近传统的食材,才能最接近传统的味道!
(2)不同的工艺会出来不同的食物性格;
(3)热爱与专注不只是供参观的仪式感,“妈妈的味道”与“三十年前的味道”是同一道理。
总结起来,老夏将这一切食物及味道的成就再现,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
这里就不能不说到刚刚过去的2017年……
对老味道果丹皮来说,天时首先就有些过火候了:伊犁的冬天去年晚来了一个月,过度的生长只带来了果实更高的糖分,却恰恰消耗了老树老品种果实原有的香气及风味。
一款只有过剩的甜,而缺乏风味的食物,是称不上一件好作品的!
虽然,工艺学毕业的专家一再告诉我:甜度可以通过添加酸度调节剂降下来,缺乏的香味与风味可以依靠“配方”……
老夏戛然而止,忽然闭嘴。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共同语言!
现代食品工业的神奇之处,可能恰恰在于“添加”和“配方”。
从早年沸沸扬扬“味千拉面”的“骨头汤”,到“三聚氰胺奶粉”,到各种根本可以不用果实的“果汁原浆”,到你所能看到吃到的各类袋装瓶装的“美食”……
没错,它们都是通过国家安全认证的“食品”,甚至也可能是“合格”的。
我追求的不是“食品”,是“食物”!是有风味有味道甚至有点温度的食物!
其实,在有些层面来说,这种挑剔和讲究的态度是注定“孤独”的。
鸡和鸭讲,你说得越兴奋,并不代表你拥有知音!
2017年伊犁及新疆的“果丹皮”事业声名鹊起!
8000多吨又大又甜(那些新品种都唯独缺乏风味)的苹果被从新疆的南部阿克苏地区以及其他地方运到伊犁,源源不断地变成了类似“山楂卷”的“果丹皮”……
几乎所有的“产业化”过程,其实都大抵如此!
老夏在伊犁各处的老苹果园里溜达,闻一闻,尝一尝,摇摇头。
“天时”,真是大自然之于世界最神奇的东西!少了是不够,多了也恰恰不及。
“地利”的因素,大约与土壤及矿物微生物等都有关系,不好全同。
我们常常习惯将“人利”、“人力”、“人为”的综合体理解为“人和”,这又是一层“鸡和鸭讲”的曲解……
总之,过去的2017年,老夏说实话没有出过多少让自己满意的老作品——夏式“果丹皮”!
甜,和硬,是它们的突出缺点!
风味不足,对一口食物来说,像少了点灵魂!
但对于一个食品产业来说,过去的一年,很多工厂和商家都是丰收的一年。
这与老夏说的“食物”,“有味道的食物”,可能是两码事!
所以,昨晚接到那个素不相识朋友的电话,他对食物和味道的偏执,真的震动到了我!
放下电话,我甚至怀疑,他就是知音……
——老夏手工社·自然生活研究院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