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仅是医生经纪人” 独家专访番茄医生何伟

我们不仅仅是医生经纪人” 独家专访番茄医生何伟_第1张图片

番茄医生上线5个月后开始转型,在圈内外建设专家品牌,做起了经纪人,落地地市医院,自塑平台公信力的同时,为合作医院导入技术和病源。

文丨杨亚茹

采访丨严睿 Shirley 杨亚茹

“何时初创业,时时创业初”,今年是健身达人何伟创办“番茄医生”的第四个年头,在历经了十余年医疗圈的沉淀之后,他自信于对医疗理解深刻。

在何伟眼中,不论是两票制、分级诊疗,还是医联体,都是把医生推向市场的政策推手,但是医疗不能全部市场化,要想改变旧有思维并不容易,只有用扶持新事物、优化老传统的方式点滴推进,创业者在这动荡中是“打天下”的重要角色。

初见这位要“打天下”的创业者,是在一家名唤“三缺一”的川菜馆,那天我们刚好一行三人,携着行李从机场刚奔到约定菜馆的街道口,身着竖领呢子外套的何伟已经迎面走来,步伐轻快,几句寒暄落座,他递过来三份邀请函,这是番茄医生彼时马上参与举办的学术会议。

对于这场“西南首届医学前沿与选题申报高峰论坛”,开始何伟担心达不到预定的300人规模,可是截止当时,已经有500多人报名,何伟反倒要担心现场坐不下了,说这话时候,他笑的很畅亮。

2007年,何伟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继而进入辉瑞制药,2009年入职成都一家外企做癫痫药物销售,跟外科医生接触后,开始首次创业做医疗器械公司,期间还曾出走医疗圈承包工程项目,2014年又回归创办“番茄医生”,在亚疾病垂直领域提供医疗服务。

之所以关注亚疾病和亚疾病医生,还要从何伟做癫痫药物销售的经历说起……

我们不仅仅是医生经纪人” 独家专访番茄医生何伟_第2张图片
▲“西南首届医学前沿与选题申报高峰论坛”现场合照


初心:治愈更多癫痫病人

“只要接受正规治疗,六成的癫痫病人是可以治愈的。”何伟语气笃定。

在成都一外企中做药物销售时,何伟会和医生一起做少量的患者统计工作,医学专业出身的他喜欢跟进患者,这个过程让他体会很深,也让他萌生了要做个东西帮助癫痫病人的想法。

“癫痫是穷人病,他们没有工作能力,还得有人照顾,一个人得这病,一家人的生活质量都会特别差”,最让何伟感到无奈的是,治疗费用并不是拖垮一个家庭的唯一原因,“到华西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中有九成多是在之前的N次治疗中被骗穷的,还耽搁了治疗时机。”

拿何伟的话说,中国看了世界上最多的癫痫病人,却在学术成果、药物研发、临床科研等领域不如国外。

“没有统计、没有管理、没有跟进、没有随访,科研样本一直流失,这严重浪费了中国的医疗资源。”病人找不到医院,医院也在浪费资源,这些医患痛点深深埋在了何伟心里。

苦于从事医疗创业缺乏资金,2013年,何伟一只脚跨出医疗圈开始承包工程项目,他在没网没电视的工地待了一年,忙完一天的活儿就剩下看星星想事儿了,那一年,APP创业大潮依旧汹涌。

“当时想做一款软件,管理患者,让患者跟医生产生关系,统计并呈现一些数据,我在工地把想法画成了两本书,”带着自己与世隔绝的思考成果,何伟找到华西的医生,几番沟通后获得肯定,他也才知道他想做的东西叫APP。

拿出自己辛苦打拼7年的积蓄,放弃即将到手的大型建筑承包项目,怀着坚定的信念,带着父母朋友的担忧,何伟开始着手他的定制化APP研发,“做的时候才知道很复杂,患者端、医生端,安卓版、苹果版,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很多时间。”

2015年12月,国内首款癫痫疾病管理医疗平台“番茄医生”移动医疗平台1.0版举行了上线发布会,收录了几千名癫痫病人和全国各地50余位癫痫治疗领域专家教授信息,集中资源,让患者长期持续的和就诊医生保持联系沟通,建起了病友圈和医生圈。

这么运行了半年,何伟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他意识到,“番茄医生”要继续为大家服务,就要考虑转型盈利。


我们不仅仅是医生经纪人” 独家专访番茄医生何伟_第3张图片
▲何伟酷爱健身,从2002年一直坚持到现在,他说:“除了创业工作、生活里剩下的就只有健身和看书,思想和身体,都得在路上。”


转型:做专家经纪人

2016年5月,“番茄医生”移动医疗平台2.0升级版正式运行。

“调整思路后,我们开始做手术预约,这就涉及到专家个人品牌建设,既有圈外的,也有圈内的,”何伟解释称,“我们要让患者先去关注医生个人,形成医疗圈的个人品牌效应,当医生意识到有病人追随的时候,也就会愿意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才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这就是医生市场化。”

摄制情境视频是何伟最先着手建设医生圈外品牌的方法。初期经费不足,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何伟团队自己买书、学习写脚本、上手做剪辑,第一条视频出炉花了一个多月,好在效果不错。何伟打算拍一个系列视频。

每集视频体现一个医生的个体性,既有医生的兴趣爱好,也有专业的工匠精神,同时介绍清楚一个亚疾病病种,何伟说:“医疗的乱象丛生呈现出来的就是内容泛滥,患者在海量信息面前没法识别有效内容,医疗缺的是好内容和好的宣传渠道,我们就是要做优质的内容。”

除此之外,番茄医生对圈外医生品牌的建设还包括官媒、自媒体等宣传渠道,以及病人管理中的电子病历管理和随访系统。圈内的医生品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研、课题、学术。

参与举办专业的学术会议是何伟的品牌建设途径之一,同时,对于临床工作繁重的医生来说,他们会发现新的临床现象和更优的治疗手段,但没时间转化成科研项目,此时,就可以对接番茄医生的整套服务,完成科研项目申报。

在“小番茄”板块,何伟团队合作四川大学材料系专家,相关科研项目验证成功后,就能进一步进行经济转化,解决长期来大量科研成果死在论文库中的资源浪费问题,为不懂材料学的医生们提供转化平台。

“我的角色就是医院里专家的经纪人,帮着搞科研、帮着建品牌,他们只需要提供技术就好。”

何伟知道,在目前的医改环境中,有一部分医生觉醒出走体制试水模式,但整个C端市场几乎没有“开化”,患者依然涌向公立医院,对年轻的番茄医生来说,服务公立医院医生是最快建立平台公信力的途径。

一边考虑活下去,一边还要有社会责任感,何伟觉得这是医疗的创业者跟纯商业的创业者最大的不同,服务好公立医院的医生,他又把目光锁定在了连分级诊疗政策也“扶不起”的地市级医院。

落地:帮地市医院建重点科室

“我是发自内心地在看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政策,方向很对,但执行不到位,因为过于理想化,没法体现出各方利益。”

根据何伟梳理,分级诊疗要通过医保、行政手段把患者留在地市医院,但医疗是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型商品,医生技术不过关吸引不了病人留下,于是,医联体政策推出,大三甲的专家一个月跑一次地市医院,首先专家积极性不高,其次也没法解决问题,治疗需要长期的沟通。

轻模式的番茄医生也要考虑落地环节,问题诸多的地市医院就成了何伟的首选目标。

“我做过耗材、做过药和试剂,也接触地市、乡镇医院,算是把医疗做通了,我很清楚每个环节的医生需求点。”

所有地市医院分为两类,一类是院长不愿意发展,一类是愿意发展的但苦于没法宣传打广告,后者是番茄医生的潜在合作对象。大三甲医院是通过医院品牌带动科室建设,地市医院恰恰相反,要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一到三个重点专科,再扩大片区影响力。

对地市医院医生来说,到教学医院进修,不止学医技术,更要与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当地市级医院有病人时,能有渠道请到专家到本院会诊,从而留住病人,这是地市医院发展的基础,番茄医生要做的是将地市医生与专家的合作稳固化。

在医生版的番茄医生平台上,专家定期到地市医院会诊或手术,相当于变相医联体,相较于政策驱动,专家主动性强了,他们的角色是提升地市医院技术、做口碑性宣传,把华西甚至北京都没法消化的病人留在当地。番茄医生对专家的品牌建设能引导病人跟着专家去到地市医院。整个过程在提升地市医院整体实力。

“不提升地市医院的实力,中国永远解决不了看病难的问题,人太多了,没有哪个私立医院能解决掉这个问题,也没有谁能再建成中国那么庞大的公立医疗机构,”何伟把番茄医生服务的医生叫做“体制医生集团”,扩张性和复制性更强。

落地到地市医院,番茄医生还承担监督职能,监督医疗和药物乱象问题,病人就近治疗还能省去诸多开销,更好利用好医保报销。何伟说这就像一桌麻将,但是四方都在赚,专家有了品牌、地市医院提升实力、病人省事省力省钱、番茄医生通过提供服务盈利。

回顾4年多的创业经历,何伟最感谢那段没网没电视睡在工地看星星的日子,让他错过了流量时代和移动风口,在别人仓皇融资的时候,他在走访地市县、乡镇医院,拜访华西的教授和外地的专家,才理顺了现在这条路怎么走能活着且越活越好。

“医疗这个行当看起来是做一个事儿,其实里面千差万别,我不太愿意找投资人,能理解里面差别的人太少,我的扩张阶段就两条路,有钱就按有钱的方式跑,没钱就按没钱的方式跑。”

我们不仅仅是医生经纪人” 独家专访番茄医生何伟_第4张图片

对话何伟:病人和专家都跑几十公里,才是真的分级诊疗

四百味:番茄医生的合作方都是公立医疗机构,你怎么看非公医疗机构的未来?

何伟:我觉得中国的私立医院要做好,三条路,一是像万达这种投数十亿,亏十年能挺住,配最好的设备,请最好的人,用最好的技术,总能做起来;二是先通过线上平台建立医院公信力,病人认,专家愿意合作,一起成立一个真正好的私立医院;三是取中间的,资本投钱给医疗集团,围绕城市中心修建多个标准化医院,辐射周边。

四百味:番茄医生目前的合作辐射范围多大?

何伟:以成都为中心,东南西北二十个医院的覆盖面,不能多了,这二十个医院会是以后的优质医院,科室覆盖率和医院覆盖能力会比现在大大增强。病人不会在乎多跑一百公里或者是五十公里去看病,他们在乎能不能搞定,旁边的县病人到另一个县看病不影响,这就是病人跑几十公里,专家跑几十公里,大家效率都高,是真正的分级诊疗。

四百味:有考虑扩张吗?

何伟:扩张是随时随地需要的,盲目扩张会死,不扩张也会丧失机会。我们现在和人民网、中国网、四川当地华医通有合作,整个横向的推广渠道比去年上升很多,纵向在考虑武汉和南京。我的母校在武汉,有很多从事医药行业的同学,另外,我们的项目在南京是重点扶持项目。

四百味:会怕自己的模式被行业巨头复制吗?

何伟:我是敞开心扉的,谁可以做就拿去做,目前的模式是基于我现阶段的认知模式,它还会不断发展,创始人的个人认知和勤奋努力,以及对时机的把握,是在实战中磨练出来的,不是简单的商业计划书或者是一个理念就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经纪人” 独家专访番茄医生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