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每每提及应试与素质教育,二者都被摆成对立状态:想要获得应试的成功,就要放弃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成都石室中学,这所名震川渝的传奇学校,近年来不仅取得了耀眼的高考成绩,国际化教育也收获颇丰,诸多毕业生走向世界顶尖名校。更难得的是,它只将应试看作最低目标,全力以赴更大的追求——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今天,我们邀请石室中学校长田间,为我们分享他的教育观。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Travis
提起“应试”与“素质教育”,我们往往会陷入二元对立:
前者,意味着牺牲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甚至牺牲快乐,以痛苦的姿态,刷题刷分;
后者,则是一幅快乐教育的图景,追求宽松的学习氛围,将成绩、考试、排名,视为迂腐的绊脚石。
因此,每当我们提起某某“高考名校”,还有一个潜台词是“学霸制造工厂”:流水线式地生产出了一批批只会考试、缺少个性、甚至高分低能的学生。
可是,应试成绩和素质教育,真的二者不可兼得吗?
刷题、苦学、氛围鸡血,才是应试胜利的不二法门?
对于学生来说,分数和排名只能是成长中的唯一目标吗?
… …
这一连串的疑问,请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来回答,再合适不过。
田间校长
石室中学,这所有着“千年学府”之称的公立名校,正是一所打破刻板印象,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道路的“高考神校”。
学校的前身,要追溯至秦汉时期修建的地方官学——
“文翁石室”,为巴蜀大地的文化繁荣、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已有2160年,校址从未改变,古今一校,可谓中国教育史上一大奇迹。
两千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大放异彩。
尤其是校长田间接任后:
-
每年有超过一半学生能进入985高校,
-
80%的学生能进入211,
高考一本率更是保持在96%以上… …
这还不算,它的国际化教育成果,同样惊艳。
目前,学校国际部开设了剑桥高中课程、AP课程、加拿大BC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成为西部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部之一。每年毕业生几乎百分百录取各国知名大学,其中不乏剑桥、牛津、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学府。
就是这样一所“国内外通吃”的超级中学,却在当地有一个反差萌的绰号,叫
“情场”。
如何解读这一“情”字?
字面上看,它是青春期孩子心生爱慕的丝丝情愫;
走近石室发现,它是古朴典雅、充满情趣的校园里,浓浓的人文情怀;
在毕业学子心中,则是自己对母校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深情。
石室中学(文庙校区)
朱红色的木门上刻着“文翁石室”四个大字
不管怎样,石室中学的底色都是宽松、自由的,
“对每一种自由生长的惬意,石室都宽容甚至包庇。”
这种氛围,在今天的名校竞争压力下,实属难得。
外滩君采访了田间校长,他曾被评为“中国好校长”、四川省“十佳风云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是在石室中学耕耘了30年之久的“灵魂人物”。
一番对话下来,他的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念,令人感动;而一位校长的气质、价值观,更是深深影响着一所学校。
教育,是“尊重”的艺术
在知乎上,有一个有趣的帖子:在成都石室中学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其中有学生留言说
:
“如果我在衡水这样的学校,或许高考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肯定没有在这里度过的愉快时光”
“石室实际能带给我什么,我也答不上来,就是想起时心中温暖的那种感觉吧”… …
本以为,这里会聚集很多来自学渣的吐槽和控诉,没想到,反而更多是对高中生涯的怀念,对母校的不舍。
在一所盛产学霸的超级中学,学渣的压力可想而知,而石室中学竟能让成绩垫底的学生,都感到内心温暖。
这离不开校长田间,所倡导的“校园文化”:
比尊重成绩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集体,都会有拔尖学生、中层学生,以及排名靠后的学生。田校长常和老师们强调:
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同层级的学生。
“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必说,自然是讨人喜欢的;那些中等学生,我们也要好好珍惜,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恰恰是各行各业的主要群体,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更要尊重他们。成绩不好,不代表他们没有强大的内心、坚强的意志、较高的情商、以及其他方面的天赋。
校园生活的温暖,能赋予学生能量,帮助他们在未来走得更远。”
在这种尊重的校园文化下,学校也渐渐成为一个包容、互助的“学习共同体”。
季羡林为石室中学题词“古今一校,杨辉千秋”
田校长介绍说,学校不强化成绩排名,不鼓吹竞争和鸡血的氛围,而是有很多小组合作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相对较落后的学生,建立学习联盟,分享、讨论,共同成长。
除此以外,提升方法和效率,缩短学习时长,也是缓解应试压力的重要一环。
世界经合组织每三年一次,面向各国中学生的PISA测评,已经显示出,中国学生虽然成绩排名世界前列,但却是课外学习时长最多的国家。
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断重复练习、刷分,对于高考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在田校长看来,这种低效、无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应试之累”。
于是,他将更多的“压力”放在老师身上,鼓励老师们外出学习,去研究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减少占用不必要的课后时间。
每一次布置习题、考试练习,也都来自各学科老师的精心研究和挑选,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盲目进行“题海战术”;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和解决问题,锻炼真正的学习能力。
因此,常常有石室中学的学生感慨,高中学习,比自己的初中还轻松。
因为这种尊重人格、不鸡血的氛围,接触过石室中学学生的人,往往会给予这样的评价:一群自信、阳光,青春洋溢,有着美好心灵的少年。
说到这里,田校长分享了疫情期间,一件让他感动的事。
国内疫情爆发后,一位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校友,第一时间向学校捐赠了大量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他说,
“感谢母校和老师从没有放弃自己,给了自己正确的人生导向。”
原来,在石室读书期间,他并非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相反是一个基础差、叛逆、还曾寻衅滋事的浑小子。就是这样一个让家长都感到焦心的孩子,最终凭借乒乓球特长,进入了一所普通大学。
进了大学以后,浑小子突然懂事了,学习特别努力。后来创业开公司,尽管遇到各种危机,甚至破产,他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自我提升。
“这足以可见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同时,很多孩子的成长成才,是需要花时间去等待的,”田间说,
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一门有关尊重的艺术。
校长田间
成绩和分数,只是最低追求
如果说,“选拔”是横在很多学生面前,一道必须要过的关卡,田间希望,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美好回忆。
尽管带领石室中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田间却常常说:
“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但只有成绩,过不好明天。”
怎样才能过好明天?
分数和成绩,只是一所学校的最低目标。学校真正要追求的,是超越这一目标,为学生的未来人生的奠基。
在石室中学,田校长宛如一位忠实的素质教育“布道者”,不遗余力,将艺术、体育和社团文化,嵌进学生的生命。
在他看来,这是锻炼学生强大的毅力,开阔视野,让他们学会合作、激发潜能和创造力,必不可少的“驱动引擎”。
因此,哪怕到了紧张的高中段,校园歌手、舞蹈大赛、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与考试同步进行,而且年年刷新精彩指数。
在同等学霸校中,石室中学的社团参与率堪称最高,达到80%,每位高一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街舞社、动漫社,新闻社、戏剧社等数十个社团,花样百出。
为了让学生社团更好的发展,学校经常聘请校外专业老师给予指导:
比如请高校科研院的老师来授课,请国家一级指挥来指挥合唱团;
请文化少年宫的老师,教书法、围棋、数据建模… …
每周三下午,还有几十门选修课,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爱好特长。
一位石室中学的家长感慨,“如果一所学校将‘分数至高无上’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短期看也许有利,长期看未必是好事。”
而石室中学的学生,看似浪费了时间,却在紧张的学业间隙,为未来人生争取了更多可能。
因此,毕业生们进入大学后,很少有厌学、后劲不足的表现。甚至,学生因为自我发展动力强,擅长在学习和活动中自我管理和平衡,在进入顶尖大学后,往往有更出色的表现。
除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田间认为,
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隐性因素,也是一个学生在校生活的重中之重。
它们作为
“非智力因素”,深深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业表现。
做班主任期间,因为经常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他发现,很多学生成绩上的问题,根源其实出自家庭问题,可能是:
父母关系不融洽;
父母强势干涉孩子的学习生活;
父母太过焦虑等等。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态,家庭教育这一环,尤为重要。”
因此,家校沟通,也是石室中学的重头戏。每一场大型学生活动,家长都会被邀请参与,分享学生的成长和喜悦,也在这过程中,慢慢感受学校的育人目标。
因为青春期亲子矛盾多,加上高中生和家长本来就缺少交流,很多班级会举办
“三方会谈”,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坐在一起深度沟通。
交流结束,学生和家长在商量中签署一份“亲子协议”,父母和孩子双方做出的承诺,共同监督实施。
这份有仪式感的“亲子协议”,缓和了不少亲子矛盾,也让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边界。
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10年前,田间担任校长之初,就提出了“文化治校”。他深知,
文化无形,却无所不在,有着改变一切的力量。
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石室中学,校园建筑延续了古典之美,俯拾之间是文化的浸润。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古朴、厚重,直抵心扉。
石室中学校园一角
除了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田间还提倡一种“自律、自觉”的文化。这种自律、自觉,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内驱力。
“没有内驱力的老师,当不好老师;有统治欲的人,当不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田间主张“无为而治”,希望让教师成为主角,主动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他常常问老师们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考试和课程标准,我们还能教什么?”
当老师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价值,也就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可能。
于是我们会看到:
有的老师带领学生组建了一个“科研小分队”,出入大学、做实验、查文献,与教授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思维;
有的老师,为学生建立了详细的“心灵档案”,以便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奥秘。在他看来,新时代的老师不仅是学科老师,更应该是“人生导师”;
有的老师,则通过精心设计的“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思考未来的人生发展;
还有的老师成长为学科竞赛的金牌教练,或是专心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又或是在微课的世界里徜徉… …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真正有激情的老师,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之余,有学生开始对科创感兴趣,在学校科技馆捣鼓机器人、无线电测控、大数据平台;有学生对数理化方面的科研感兴趣,在学生科学院成为实验达人。
学校的文学院、艺术研、竞赛中心、创客空间,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
今年的毕业生典礼上,一位来自剑桥课程中心的国际部学生发言,给田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等待自己去挖掘的宝藏,永远忠于自己,不惧挑战与改变,不拘泥于外界的条条框框,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最满意的模样。”
学校剑桥课程中心毕业典礼
这正是田间希望培养的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和判断,有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头顶学霸光环的石室中学,没有陷于应试的桎梏,而忘记教育的初心。
什么是教育的初心?在田间看来,就是,
“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内心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以及责任和担当,真正实现社会价值。
这才是一所学校,该有的追求。
注:如果想了解更多田间校长的教育理念和这所成绩与素养并重的名校,可以关注“VIEW2020首届中外教育者在线论坛”。(详情见今天三条)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3500+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