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app分析总结

一句话总结:据说是一个帮助你发现生活何以美好的商业新闻应用。

之所以用据说,是因为我下载了之后用了几天,加起来使用时间能有一个小时吧,我对它的评价其实。。。为毛豌豆荚会选它做最佳应用。。。

为了尽量客观的做APP分析总结,我先平复下我非常想吐槽的心。刚才尝试上传APP的截图,但是图片缩放,算了吐槽的事儿另开帖子吧。

好奇心日报后面简称日报了,主界面从上到下是actionBar+四个滑动tab+文章列表组成的。

先说值得称道的地方吧,有些小细节做的比较用心,比如loading。日报没有用android原生能把你转吐的小圆圈,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动画,一支铅笔画了一个Q,之后旁边的橡皮去擦掉它,之后再画,以我在公司较慢的网速,一般一个帖子往复两次也就加载进来了,没什么特别的不适感,因为每个帖子都会配有一个清晰的大图价值起来比较慢,所以这里减轻等待的焦虑做的不错。

还有就是它每个帖子的操作栏,是在屏幕的最下边,这个是用的时候很舒服。android design 一般都是把操作栏放在屏幕上方,但是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在屏幕上方放置操作栏对单手操作造成的不便越来越明显。对帖子的操作很少:关闭、评论、赞、分享,常用操作都在这,放置在一排并不拥挤。

好吧。。。我承认我暂时找到的值得称道的就是这些,剩下的就剩吐槽了,关于内容我就不评论了,据说内容都是原创或是找专门的作者写的,看了几篇,我可能真的不是受众。。。

吐槽下导航的滑动操作吧,我自己以前也有过类似的问题,日报让我重新认识了一遍,设计应该重点考虑操作的便利性而不是抖机灵。

由于导航是横向的4个tab,所以手指左右滑动切换,tab下的帖子列表下拉刷新的功能。这时候问题来了,主页的第一个帖子是一个gallery,也可以左右滑动,这样就导致了在代码实现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横向滑动容错,比如我单手操作时,很难舒服的做出一个平行的滑动动作,因为第一个帖子位于屏幕的中上方,拇指能在这个位置做出滑动操作基本都被判定为下拉操作,每次我做横向滑动的时候,帖子列表就抖动一下,因为我下拉刷新的操作也没完成,只下拉了一点,偶尔被判定为横向滑动结果直接切换到第二个tab。。。它给我的反馈感觉是说,干嘛呢手残,没事别抖我。。。  

第一个结论是帖子列表的第一个gallery在单手操作的情况下是教科书式的鸡肋。同样的横向滑动+下拉刷新的场景,微信的单手横向操作成功率要明显比日报高。我觉得这是在代码方面可以优化的地方。

我认为客户端的界面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手机客户端的展示,对于我来说看起来有种不适感,日报有网页版,http://www.qdaily.cn/display/homes.html  看一下就能明白,这种不适感是从网页版继承下来的,一个24寸的显示器,一屏幕展示了12个帖子,每个帖子都有一个精致的背景大图,在大图上有这个帖子的标题,整个界面看起来让我有种不知道重点在哪里的感觉,因为每个帖子的背景图仅仅和帖子有关,这样帖子列表罗列起来非常混乱,看着比较难受。这样的结构传承到移动客户端,屏幕相对小,一屏幕显示4~6个帖子,各不相同风格各异的大图占满了屏幕,而且日报的编辑给帖子的名字起的都挺长,平均要十几个字,所以整体看起来就是眼花缭乱的背景图和需要读完才能知道意思的十几个字,看起来真的不太舒服,这种不舒服不是出于个人爱好,而是扑面而来的信息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我认为日报这种APP平均使用时长应该在15分钟左右吧,我猜的,因为我使用的过程中大概看几个帖子就结束了。我对这种APP的理解应该是让用户在碎片时间高效的获取他感兴趣的内容,所有设计应该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的,而快速高效的获取信息不等于把大量的信息(或是视觉上的大量)直接罗列出来。这算是第二个结论吧。

还是老规矩,不能光提问题没有解决办法,我想如果让我重新设计主界面的话,起码我会把相同的展示面积帖子的数量减少一半,同样是背景图加上文字的设计,“良仓”的主页设计看起来就要更舒服一些,因为内容少。所谓高效的获取内容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内容展示的数量限定内的,比如给你一本字典,是高效的展示所有汉字么?这样说有点极端,但意思是以我们使用APP的习惯和时长,在我累了准备要关闭APP之前,我所滑动展示的内容,已经足够我筛选我想要的了,这让我想起了《马太福音》大概二十几章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回来”,如果你想看,我会继续给你,并不是一下子塞给你,如果不想看了,关闭了就好。当然福音里这句话大多是描述社会学中的成功,也就是优势积累,但是我们可以辩证的去理解。

还有导航的4个tab。。。谁知道都是啥意思,希望有好心人能帮我扫盲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奇心日报]app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