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快手,那些我曾经错过的暴富机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共号: 中产之路 

 

一位北京阿里的朋友M君到杭州出差,前几天一块吃饭,15-16年间,我们都在猎豹移动,是一个大组的同事兼饭友。聊了很多事情,一些共同认识的人和事,各自的行业动态等。过去几年,我对业内几家公司的判断,都准了,并在非常初期的时候就发现了他们,也极力推荐身边的朋友,关注这些公司的工作机会,然而我们都没能抓住。包括:

 

15年,看好字节跳动(今日头条);

16年,看好快手;

17年下半年,看好拼多多;

18年,知乎付费,个人机会来临,有待验证

 

随后发了条朋友圈,200多个点赞,30多条留言,比如这样的:

 

京杭君神算子

佩服!这样的洞察力&远见,很好奇是怎么做到的?

请问下京杭君是怎么做出判断的?

……

 

大家似乎对我这套认知体系很感兴趣。

我是怎么做出这些判断的呢?

下笔之前,潜意识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和一篇演讲。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9年在中国大陆放映。10年过去,剧情已经比较模糊,大致记得,出身贫民窟的男主,参加一档电视有奖竞猜节目,奇迹般地答对了所有问题,一度引起警察的怀疑。实际情况是,他过去生活经历里,某些印象深刻的片段,碰巧跟这些问题相关。

 

另一个是2005年,乔布斯在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整篇演讲,乔布斯讲了三个故事: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第一个故事是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这个故事的最后,乔布斯是这样总结的: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翻译成中文

再次说明下,你不可能将未来的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以某种方式在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命运、生命、因缘,随便是什么。这种方法从来没有令我失望(let me down),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

 

乔布斯的演讲里,这一段至今印象深刻,因为我时常有这种感觉。

 

下面就讲讲我生活经历中跟上面那些判断相关的片段。这些片段在以前的文章提到过,这里重新整理,更加详细的细节,也可以翻翻文末的旧文。

 

老读者都知道,京杭君出身湖南贫困农村,父母农民,下面有两个弟弟,一路村里的小学,镇上的初中,市里的高中。第一次高考离一本线差10分,各种原因在家里呆了一年,一度千夫所指。然后又机缘巧合去县里的一所排名靠后的高中补习,05年二志愿上了西安一所普通的211,毕业后到北邮读研究生,然后在三星电子进入职场。

 

1. 在三星的困境和突破探索

 

研三开始在三星实习,200块一天,这笔钱对当时的我非常重要。尽管早就锁定了三星的正式offer,入职后时薪也是实习的两倍以上。但是整个研三都在那里上班,因为太需要这笔钱,放弃了去了解其他类型公司的机会。

 

人穷志短,贫穷真的会限制你的思维和格局,出不来还不自知

 

所以年轻的朋友,京杭君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们:贫穷是一种病,症状之一目光短浅。当你一无所有、迷茫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使劲琢磨赚钱吧,不会错的,还能顺带治好懒病、游戏病、自卑或自妄、激发好奇心……,打通认知的任督二脉,京杭君亲测有效。

 

京杭君在三星电子正式上班3年,第一年发生了两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

 

  1. 没能解决北京户口。原本以为自己参加实习的时间早,工作上上司认可,解决北京户口应该没什么悬念,因为往届的研究生都解决了。我们那届招人多,当年公司的户口指标不到招聘应届生人数的一半,HR分配户口的方式是抽签,我没有抽到。

     

    这件事情对我的打击,跟第一次高考失利差不多,感觉天塌了,眼前一片灰暗,茫然不知所措。我的留京计划被打乱,用了几个月才缓过神来。现在看来,可笑至极,人生不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么。

     

  2. 了解了公司的晋升和薪酬制度。我的mentor是一位同校师兄,他06年毕业,毕业时起薪跟6年后我毕业差不多,而房价在6年间涨了三四倍,师兄毕业一年后(之前实习一年),家里稍微帮了点,20万左右首付在回龙观买了120平的房子。

     

    而我,家里帮不了忙,急需反哺,房价却在继续上涨,如果继续在这里按部就班,以这里升职加薪的速度,5年内在北京买房实属无解。

 

 

落户失败已成事实,扎根北京之路注定会比那些已经落户的同学要艰难,但仍未放弃。工作之余开始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因为相对加速增长的房价和日渐见长的年龄,留给我的时日不多了。到底能不能留下来,就看这几年的造化。

 

穷则思变,我必须做点什么,来改善收入状况。当时是这么思考的。

 

  1. 业余兼职做外包本质上和打工是同一种模式,出卖时间,一份时间卖一次,没有积累可言,身体不适就不能进行,长远看缺乏可持续性,天花板低。

     

  2. 投资理财是当代社会人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越往后对财富积累影响越大,能带来「睡后」收入,自带时间复利,长远看非常值得花精力去研究。

     

  3. 股市入场门口低,不受场地制约。利用业余时间即可,跟上班不冲突。受过高等教育,研究、逻辑能力得到过系统训练,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4. 研究股票,能锻炼搜集,辨别,挖掘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得到锻炼,视野也能进一步打开,反过来对本质工作和职业发展也有正面的协同作用。我这人本来就充满好奇心,喜欢研究各种烂七八糟的东西,这一点非常契合我的性格。

     

  5. 进可攻退可守,做不好还有工作兜底,万一做好了……

 

于是着手调研,混迹「雪球财经」、「Seeking Alpha」等当时比较流行的股票资讯网站或社区。也读了几本有关股票投资方面的书籍,其中《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有一句至今印象深刻。

 

普通人因为自己生活或工作经历,比专业人士能更早获得一手市场讯息。

 

这话怎么理解?举个例子,一位爱逛街,喜欢买买买的女性,哪家店的衣服,品质佳,款式潮,卖的好,人流量如何,是不是又扩张开新店了。只要留心,可以第一时间感受这些变化,这里面可能就存在股票投资的机会。如果你是某家店的一线雇员,那就更了解这家店的一手市场信息。

 

我自己在科技行业工作,全球最好的科技公司都在美国上市,再加A股各种消息市政策市乌烟瘴气等诟病,自然而然就选择了美股。

 

13年六七月份,还清了家里债务,稍微余钱。当时苹果手机已经非常流行了,忘了在哪里读过一篇文章,说「特斯拉」电动车是汽车界的苹果手机。研究了一周,激动不已,直接加速了我的开户进程。

 

八月份开好户,找同学亲戚凑了10万(输的起),发现「特斯拉」的时候,股价80美元左右,等开完户涨到110多,机会不等人。巴菲特说过,好公司好价格才值得买入,嫌贵,一直没有买。

 

当时在三星电子,从事手机研发工作,其时小米势头迅猛,但是小米没有上市,买不到它的股票。作为一个股市菜鸟,非常容易被那些曾经的十倍股神话激励,总想穷尽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挖掘未来的潜在十倍股。

 

传统科技公司大部分过了增长期,体量大而稳定,股价波动小。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值爆发期,融资神话此起彼伏,注意力自然而然落在了互联网公司上面。

 

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研究这类公司各个维度的信息。创始人经历和现状、高管团队、主要产品、商业模式、市占率、护城河、行业地位、潜在增长空间、竞品等不一而足。买过40美金的Facebook,50的奇虎360,150左右的百度,时间飞快,账户涨涨跌跌,转眼到了13年底,增值一倍。

 

行情好的时候遍地股神,跟现在A股的情况差不多,感慨股市真是知识变现的好战场,胜利带来过分的自信。找堂哥从老家民间借贷20万,年化利息12%,14年初追加投入股市,股票账户市值40万人民币。幻想以13年的业绩水平,两年内即可北京买房,财富自由亦指日可待,一切岁月静好。

 

现实是半年后(14年中),账户只剩下20万RMB,除去13年盈利,还亏了10万本金。加之美股晚上(北京时间)开盘,养成了盯盘的坏习惯,晚上醒来第一件事是瞄一眼手机股票行情,对健康亦造成不良影响。

 

一时主业空间受限,副业遭受挫折。本来经济基础不牢,亏钱心里更虚。反思和复盘,股市投资是一项长期事业,不可操之过急,风控第一,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不亏钱。调整计划,必须先把主业做好,根基牢固了,再谈副业,否则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2. 发现字节跳动

 

当时毕业2年多,马上30,能不能留北京,就看这2-3年的造化。算上实习时间,已经在三星电子呆了3年,因工作关系,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同行有过不少接触,大家对行业前景看法普遍悲观。加之通信是一个大玩家的游戏,作为受雇个体,求职选择有限,跟热火朝天的互联网行业天壤之别。

 

所以当时就计划转行,互联网行业薪资标准比通信行业高,前景也更好,本来也是程序员,转过去有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当年(14年)阿里巴巴上市,研究生时期对面宿舍有位同学毕业就去了阿里,他在上市前晋升一级到P6,授予的股票按上市当天的收盘价算,值100多万。这事对我启发很大。

 

二级市场挖掘十倍股,标的是上市公司,一般体量都不小了。未上市的优质公司,要分享他的增长果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它,并持有它的期权。什么样的公司值得加入,我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在以前的文章里也有提到过,当时是这么总结的。

 

  1. 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有想象空间,已经或者有潜力构造护城河。

     

  2. 公司短期不会死掉,未上市,估值不高,创始人有分享利益的意愿。

     

  3. 创始人有过创业经历,能力得到过证明,大概率确保公司能做大。

 

换句话说:公司有做大的可能,目前还很小,老板人品靠谱,跟员工慷慨分享利益(大方发期权),有能力把公司做到上市,员工有可能据此财务自由。字节跳动跟这个标准完美匹配。

 

那么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又是如何进入我视野的呢?

我对这家公司的初始印象,来自两次新闻事件(我做股票后一直关注行业动态)。

 

  1. 2014年06月,C轮融资1亿美金、估值5亿美金

  2.  随后被搜狐起诉

 

头条、快手,那些我曾经错过的暴富机会_第1张图片

头条、快手,那些我曾经错过的暴富机会_第2张图片

 

成立2年,估值5亿美金,成长不可谓不快,融到钱,短期死不了。被老牌门户起诉,说明头条实力不可小觑,引起了老玩家警惕。

 

另外因为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张一鸣也有所耳闻。前面不是说我在三星电子做手机开发吗,我们每年都参与多个型号手机的开发工作,公司的抽屉里一堆工程机。

 

每一款旗舰机型,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试用。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一款三星的手机,里面是都会预装一大堆APP。有运营商的,也有其他公司的,运营商的APP可以理解,毕竟三星跟各大运营商紧密合作。但是为什么要预装其他各种非运营商或手机厂商自己的APP呢?这些APP大部分都是垃圾,没什么卵用,非常影响使用体验。我每试用一款手机,第一件事是卸掉里面绝大部分预装APP,有一些还因为权限问题卸不掉。

 

带着这个问题,稍微深挖,这里面是一条利益链,当时市面上的安卓手机厂商还很多,竞争同质化白热化,绝大部分手机厂商不赚钱,手机出厂前预装APP,是第三方公司推广自己app一个有效手段,是需要给手机厂商付费的,都是生意。

 

也有听闻张一鸣召集深圳中小手机厂商,合作预装字节跳动各款APP的传闻。最开始,一个预装成本才几毛钱,真便宜啊,不得不佩服张一鸣的眼光,多年的摸爬滚打经验不是盖的。现在听说某些APP的安装成本已经几十块了。

 

以上说明,我虽然在通信行业,但对字节跳动这家公司是有所了解的。当时最想加入的公司名单里,还有小米,嘀嘀,美团。但是后面这些公司体量都不小了。

 

另外巧合的是, 跟京杭君同一年入职三星电子,有一位校友L。15年初有一次下班,乘坐同一部电梯下楼,闲聊得知L的对象D君在字节跳动工作,据她说当时今日头条整个团队300多人,大喜,于是通过L认识了D君,加上了微信。

 

然后去字节跳动的官网查找招聘岗位,并选定了推荐算法工程师,按岗位要求,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15年4月初从三星离职后,请D君内推,不久就安排了面试,一个下午,在知春路盈都大厦,2个技术面通过。 hr面试后告知一周后还有终面,在hr的介绍下,第一次见到了D君。D君是同届校友,毕业后在一家二梯队互联网公司工作一年后,于13年下半年加入字节跳动。跟D君聊了10分钟左右告别,D告知头条已经700多号人了,技术人员100号左右,终面基本上不会刷人。一周后技术VP Y君终面,遗憾未有通过。

 

这是跟头条的第一次接触,据说当时头条估值20亿美金左右。

 

15年5月份拿到了另一家初创公司,商汤科技的offer,因为更看好资讯流市场和字节跳动这间公司,最终拒掉了offer。大概一年后,京杭君同一个导师下面的研究生同学,从一家名牌外企跳到了商汤。商汤这几年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已经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领头羊,这是后话。

 

15年6月份,我去了猎豹移动,做猎豹浏览器上的新闻推荐。之所以选择猎豹,是觉得新闻推荐这个方向市场需求比较大,前景看好,以后还有机会去今日头条碰碰运气。

 

在猎豹移动,进一步确定了字节跳动这间公司的潜力,因为他们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模式,已经成了行业标准,各个新闻APP都在学习他们。

 

于是推荐身边的熟人关注字节跳动的工作机会,比如说百度一位同学和师弟,也跟猎豹的同事分享了自己跟字节跳动的有关经历和看法。大家的反馈都差不都。

 

今日头条APP太Low了,没见身边有人用……

 

在猎豹呆了一年后,各种原因要离职,请D君再次推荐头条的推荐算法岗位,最后简历卡在技术VP Y君那里,hr不能安排面试。

 

在猎豹离职前拿到百度手百APP feed推荐策略岗位offer。6月初通过某职场社交APP,头条效率工程部的一位开发工程师C君找到我,怂恿过去聊一聊,我告知之前跟头条相关故事。从C君了解到,他们部门老大是从百度贴吧来的一位经理H君,Y管不到H部门。于是过去,当时今日头条搬到了中航广场, 大楼比较气派,跟C君面聊,这个组主要做一些内部效率工具平台,跟我的技能储备不匹配,亦无太多兴趣,也就没有进行后续的面试。

 

17年初,有个之前认识的hr入职头条,联系京杭君,说有个岗位非常匹配,问愿不愿意过去聊聊,京杭君对进入头条已不抱希望,跟hr表示,希望过去之前跟技术负责人先电话沟通一下。

 

后来跟技术负责人S电话沟通,通过某职场社交APP了解到S在百度阿里待过几年,14年进入头条。S表示他是某产品线推荐算法负责人,他们正在做一款针对高端人群版的快手。京杭君把之前的故事告知S君,S君表示他先去找Y君了解一下情况,当然最终也没有面试安排。

 

所谓针对高端人群的快手,就是现在的网红级短视频应用「抖音」。

 

这是京杭君跟头条的第三次接触,头条在2016年年末融资后估值110亿美金。

 

乔布斯说:你不可能将未来的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以某种方式在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

 

我因本职工作空间受限,急迫想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玩起了美股。急不可耐地去挖掘十倍股,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然后圈定了互联网行业,股市虽然亏了,但为后面的转行提前两年打下了认知基础。因为本职工作手机开发,对App预装有所了解,又因为同事兼校友引荐,找到了帮忙内推的人。虽然最后功亏一篑没有坐上火箭,但也进入了资讯流行业,和推荐算法这个岗位。这中间,每个点都是独立的,在某一天,连点成线。

 

以下是字节跳动几次主要融资的时间和估值数据,我没有看错,其增长速度远超我的预期。

 

2013年,6千万美元

2014年,5亿美元,一年间增长7.3倍

2016年,110亿美元,两年间,增长21倍

2017年,220亿美元,一年间,增长1倍

2018年,750亿美元,一年间,增长2.4倍

 

  17到18年的增长,主要贡献来着抖音。

从2013、2014、2016、2017年到2018年最后一轮融资,估值分别增长了1249倍、149倍、5.8倍、2.4倍。5年间增长1249倍,历史罕见。

 

另一方面,字节跳动的造血能力很强,15年就能实现盈亏平衡,16-18年广告营收如下。

 

2016年,60亿元

2017年,150亿元

2018年,500亿—550亿元

2019年,预期营收超过1000亿元

 

要知道,直到18年,百度这间创立了18年的公司,营业收入才正式突破1000亿元。而字节跳动这间公司成立至今,不过7年多时间,真是一间不差钱的公司。

 

对了,有位同学,我从15年开始,劝他看字节跳动工作机会,他一直不看好,甚至刚开始还说字节跳动太Low,在18年初入职头条,没多久,头条新一轮估值,他的期权涨了2倍多。

 

3. 发现快手

 

我在猎豹移动呆了不到一年,资讯流业务没做起来,有迹象表明,老板要放弃这块业务。我们团队被隔壁团队兼并,原来的上司带了一票人离开,我也没有得到新上司的信任。哪怕是隔壁团队,也有更大的老板带了一帮亲信另投他主。

 

我也该走了,尝试头条还是未果。既然去不了心仪的快速增长的创业公司,那就先去大长锻炼一下业务能力,为以后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攒能量。

 

国内互联网公司做「算法」哪家强,在我的认知里,无疑是「百度凤巢」,于是,从某职场社交APP上联系了一位百度凤巢的技术经理,请其帮忙内部推荐,该经理告知:“凤巢暂未开放招聘职位,但可以推荐其他岗位”,就这样,简历推到了手百Feed流项目组。

 

当时头条的内容流广告已经引起的百度的重视,百度内部从战略高度重视内容,首当其冲为手百Feed。两周内做了5场面试,除了最后一场定级委员会面试定级低于预期,其他都顺利。就这样去了百度。

 

拿到百度的口头offer,离开猎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认识了一位隔壁县老乡Z君,Z君年长京杭君几岁,清华研究生毕业后,在外企工作过几年,然后跟同学创业,也是做APP的,小有成就。

 

Z君很随和,我把自己工作上的情况跟他简单说了下。他说在咱们住得不远,周末有空出来聊聊。我非常珍惜这种机会,层次比你高的业内前辈,还愿意指导你,太难得了。

 

于是主动约了周末,在北苑华贸城请Z君吃饭。Z君拉来了另外一为老乡S君,他们同一个县,S君跟京杭君同一年硕士毕业,也是清华的,在小米做信息流推荐工作。在我谈到后面工作选择时,Z君建议看看「快手」,他说「快手」增长很猛,S君也说从小米的平台看,「快手」数据很漂亮。

 

「快手」CEO 宿华清华毕业,也是湖南人,做快手CEO之前折腾过好几个项目,曾经有一段时间,跟这位年长几岁老乡的公司合租一个办公场地。16年路过五道口多次,见过楼顶上大大的「快手」Logo,所以对这家公司有印象。

 

回家后下载了「快手」,体验产品。在猎豹的时候,同大组有一位中科院的同事兼朋友,这位朋友比京杭君晚入职,在他入职之前,我们就已经认识了。我听他说过,他有位师弟H君,从猎豹离职去了快手。

 

通过朋友加上了他师弟H君微信,H君说当时「快手」员工总共100号左右,加班比较严重。他在工程组,不认识推荐部门的人。我继续调研,用我之前十倍股的方法论来分析快手的方方面面。各项数据都表明,「快手」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上「快手」官网找招聘信息,没找到「推荐算法」类的岗位。于是又从某职场社交APP找到了「快手」CEO助理,直接沟通,之后不了了了。

头条、快手,那些我曾经错过的暴富机会_第3张图片

 

昨天晚上一位老乡联系我,让我留意有没有合适他的工作机会。我想到了一位快手的HR朋友,快手还在大规模招人,为老乡牵了线。这位朋友也是我以前所在公司的HR,正是他安排了我的面试和后续入职流程。

 

他离职后我们还保持着联系。职场上,应该都是这样的,公司里负责招聘你的HR,面试过你的同事,上司和团队里帮助过你的人,总是会对他们怀有感激之情,不管离职与否。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你才得以进入公司,获得一份工作。

 

顺便跟HR朋友聊到了16年找快手CEO助理X姐毛遂自荐一事,他说当时X姐当时可能是太忙,忘记了这件事,你应该push一下她的。我又看了一眼的X姐的头衔,已经是副总裁了。

 

快手这边没反馈,百度那边催着入职,我就去百度了。同样,推荐身边的关系比较近的朋友关注快手的工作机会。当然反馈也跟15年推荐头条差不多:

 

快手太Low,没见身边有人用快手。

 

百度这边是Feed流项目组,16年公司级的战略项目。业务增长很快,团队扩充的速度也很快,在百度的前半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我感兴趣的项目和技术,百度在这方面有深的积累。

 

16年年末,我了解到我在17春季晋升季没有晋升资格,因为规定要求在原岗位呆满一年才有晋升资格,下一次要等到17年秋季,加北京上房价疯涨,我觉得必须去杭州上车了。17年4月份,找到一份杭州大厂的工作机会。

 

还是4月份某天,「快手」的一位HR小哥通过某职场社交软件找到我,说有一个岗位非常合适我,问我有没有兴趣。我答应第二天下去过去看看。反正要去杭州,过去看看对自己没啥坏处。两个技术面,第三面是HR小妹,她说面试结果不太好。

 

我问了一些面试官相关的信息,她告知,一面官是北大毕业的硕士,在阿里妈妈工作几年后过来的。二面官是L君(后面进一步挖掘得知,L君在百度凤巢呆过,跟快手CEO宿华一个组,后来宿华离职创业,几经折腾,宿华加入快手出任CEO,L君也成了快手的前10号员工之一,当时是推荐算法的负责人),当时快手400多人了。

 

回去的路上,我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到公司一查,原来这正是我一年前关注过,还推荐身边熟人关注的公司。如果记起了这些,我一定会认真准备一翻,再去面试。我刚去百度时业务太忙,以及过度关注技术方面的提升,后半年又关注杭州这边的工作机会。把快手这家公司彻底忘了。

 

我觉得必须补救一下,不能再错过快手的机会。推荐部门那边面试失败,广告部门可以再试一试,推荐和广告技术上80%是相通的,但我不认识广告那边的人。

 

我需要找一个朋友引荐,这样成功的概率高一些。在百度工作期间,认识了《计算广告》的二作W君,我们小团队开始做小视频推荐业务,后面业务调整,短视频业务交给W君团队,我负责协同过滤召回模块,交接串讲的时候,W君坐在旁边,问了很多问题。

 

事后才知道他是《计算广告》的二作。W君在计算广告届也算是知名人物,我问他快手广告部门有没有熟人。他说认识Q君,Q君我是有所耳闻的。请W君帮忙引荐,他没有答应,原因不明,也许有他自己的难处。W君问我愿不愿意去他团队,他团队很缺人,那时我已经打算离开百度,去意已决。

 

我告诉W君我对快手的思考和看法,正值快速增长期,期权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很定比呆在百度强,建议他看看那边的机会。W君说自己刚升T8,不可能离开百度的,我也就没有多说了(去年从百度老同事得知,W君升T9了,真快呀,3年多点时间从T7升到T9,对了,W君好像86年的)。

 

Q君是13年中科院毕业的硕士,读书期间在百度实习,参加数据挖掘类的比赛,毕业时以阿里星的身份去了阿里巴巴,定级P6,比普通研究生高一级,做商品推荐算法相关的工作,3年时间升到P8,16年下半年去了快手。

 

京杭君碰巧认识Q君在中科院读书时,参加数据挖掘比赛的队友X君,X君当时是他们队长,他们都是中科院同一级不同所的同学。16年初,X君从某公司跳槽美团,负责某业务的广告投放技术工作。他组建自己的团队,从某职场社交APP上联系上了还在猎豹移动的京杭君,问有没有兴趣过去聊聊,我婉拒了好意。

 

于是向X君说明意图,问他是否可以引荐Q君,X君欣然答应,Q君要了简历,说马上安排面试。我把之前去快手推荐部门面试的情况跟他说明,Q君说这种情况,系统内部有记录,不能再安排面试了。

 

快手尝试失败,我觉得没有遗憾了,安心去杭州。离开北京之前,再次跟几个要好的朋友推荐快手,把我跟快手的接触以及看法全盘告诉他们,其中包括最近来杭州出差的M君,17年5月我来了杭州,7月原来猎豹的老同事P君入职快手,18年快手再次融资是,P君的期权升值了5倍,P君正是我去猎豹面试的二面官。对了,Q君最新的Title是商业化部VP。

 

行文至此,篇幅已经很长了,后续会总结以下话题。

  1. 如何形成自己的趋势感知体系?

  2. 职场要诀:把握时机

  3. 职场要诀:跟对人

 

码字不易,打赏、点赞、好看、转发,请随意。

 

相关文章

北漂8年,撤退杭州

30岁那年转行,离开通信拥抱互联网(上)

30岁转行,逃离通信拥抱互联网(中)

30岁转行,逃离通信拥抱互联网(下)

今日头条,即将崛起为中国互联网第三极

字节跳动(今日头条),为何战斗力如此凶猛?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zhongchanzhilu/p/10530836.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头条、快手,那些我曾经错过的暴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