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师傅会不会饿死?

随着近日HP Synergy和浪潮I9000刀片服务器的发布,沉寂多年的刀片服务器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要知道,刀片服务器当年也是服务器里的贵族,不少高端小型机也都采用刀片形式,但随着近年来大型数据中心和超融合基础设施的走红,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个昔日贵族,主流厂家的更新频率也渐不如前,很是少了几分往日的风采。甚至有咨询公司预测,刀片服务器的市场会被高密服务器吃掉,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和未来预测,刀片服务器的出货量并没有随着高密服务器的爆发而走下坡路,以全球市场为例,刀片服务器的发货量已经企稳并在未来几年内都保持高位。

实际上,刀片服务器对于注重“高集成度、易于管理、高性能、丰富配置”的客户而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密服务器这个刀片服务器的“徒弟”,还并没有把师傅饿死,而且不同门派的师傅们也还在苦练内功,憋着新大招。

融合架构就是最厉害的大招,以华为E9000、IBM FlexSystem为代表的融合架构刀片服务器,已在市场厮杀多年,其计算、存储、网络、管理融合的理念深得客户欢迎。HP Synergy和浪潮I9000这些新晋产品,也都是打着融合的招牌,一个叫组合型基础设施、一个叫基于融合架构。那么,这些不同门派的“师傅”,招式之间有些什么差别呢?

首先看散热,这是刀片服务器设计的一大难点,HP为了解决原先C7000老旧架构的不足,将刀片数量由16个降低到12个,虽然仍然是10U的机箱设计,但散热能力大大增强。得益于此,HP也终于可以推出全规格内存刀片。浪潮I9000的设计则更激进一些,采用完全和华为E9000一致的12U/16刀片设计,连浪潮自己都承认“后来者”的身份,借鉴了华为E9000和IBM FlexSystem的设计思想。不过浪潮I9000把电源模块放在正面,导致槽位间距变小,其散热能力可能会受影响。华为E9000则是正宗的12U/16刀片设计,每槽位间距1.5U,这也造就了E9000每个全宽槽位1700w的散热能力,确保支持未来的160W TDP CPU,让用户十年不换框。而且,E9000还有刀片服务器里罕见的40度高温稳定运行特性,这也得益于散热架构设计的好。

再看网络,由于数据中心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10GE的网络带宽已经不够看了,现在的标配是40GE和IB FDR起。HP C7000由于背板带宽的限制,导致网络方面一直是其短板,这次Synergy的推出,使HP终于搭上了25GE的班车。浪潮I9000在也号称支持100GE和最新的Omni-Path,并给每个刀片提供一个IO BOX,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然,做交换机和路由器出身的华为,才是网络方面的“老师傅”,E9000把最新的100GE、IB FDR、32G FC……这些最新的特性全都收了,据悉IB EDR也将于近期推出;背板也借鉴高端路由器的设计,采用了网卡直上背板、正交连接器等技术;当然,交换软件方面也跟华为高端企业交换机同步,确保丰富的软件特性支持。

三看计算存储融合,各个厂家的设计思路不太一样,有的关注DAS以降成本、有的专注ServerSAN以提升性能。HP Synergy提供了机框内置JBOD为各个刀片提供存储资源,密度也高达每机框200个2.5寸盘。浪潮I9000采用了和华为E9000类似的设计,可以提供每刀片12个2.5寸盘的存储能力。华为的思路有点不一样,不仅力求把硬件规格做强,还通过自研的FusionStorage软件和IB高速网络,提供业界最强的融合存储性能,号称单框IOPS可以高达240万IOPS,这不是单纯堆砌硬件可以做到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华为E9000在存储软件方面的功力。

最后看管理,HP这次隆重推出Synergy刀片,特别强调了管理能力,通过内置Composer管理模块,提供OneView软件,支持组合架构管理、资源发现、SDS、基于模板的配置发放等一系列高级管理功能。浪潮I9000暂未看到管理方面的特别亮点,暂且不议。华为E9000继承了软件方面的一贯优势,不仅把黑匣子、KVM、单板管理这些传统功能做到极致,还通过eSight管理软件和HMM冗余管理模块,提供了无状态计算和easyLink特性,使得E9000具备单板配置、属性迁移、交换板快速配置这些差异化特性,声称可以将单框配置时间缩短到5分钟,可以说做出了自己的特点。

结语

面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汹涌大潮,基础设施的更迭速度不断加快,只有面向未来的设计才能保护用户投资、才能跟得上新技术前进的步伐。刀片服务器这个服务器领域的宗师不愧为这方面的楷模,不仅徒弟日益壮大,不同门派的师傅也各放异彩,老牌的师傅值得信赖、新来的师傅也有卖点。看来,教会了徒弟,师傅也不会饿着。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会徒弟,师傅会不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