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儿难养(一)

图片发自App


第 01 篇文章

HSBC发布的全球教育报告,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8481对家长的教育投入、教育理念以及对孩子的教育预期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

75%的父母相信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

82%的父母已经准备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

父母们平均在孩子教育方面支出44221美元;

91%的父母考虑让孩子接受研究生教育。

小人儿难养(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中国家长领衔了数个之最:

平均教育支出中国香港以132161美元排在第一位,相当于全球平均值的3倍;

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以56424美元、42892美元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93%的中国父母给孩子请私人辅导,排在第一位;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支持不遗余力,55%的家长通过储蓄、投资或保险为孩子教育做准备,43%的家长定制特殊的教育储蓄计划。这些指数都远高于其他国家。(数据来源《齐鲁晚报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子女的投资也在逐年攀升。

央视节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现:养育孩子的月均花销在1000-4000元这档,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是选择最多的,比例相差不大。然而在4000-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档位中,农村家庭选择的比例略高于城市,三线城市也表现出比较高的比例。对于父母在子女的经济支持的资金分配上,37%用于教育,13%用于创业,12%用于存款买房,11%作为结婚费用。

家庭经济状况对投资孩子的影响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教育消费十分大方,对各种兴趣班、培优班等花起钱来往往毫不手软。

在许多新生代父母的心中,以追求分数为单一目标的教育理念早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2016年艾瑞咨询调研数据,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塑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才是各年龄段家长共同看重的。中国家长重视孩子素质类教育的比例为80.6%;90后家长因为孩子还小,对学习成绩等方面关注度不高;80后家长对孩子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父母;70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度最相近;60后家长因孩子多处于升学期最关注学习成绩。

小人儿难养(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

这是《小别离》剧中女主角童文洁经常念叨的话,13岁孩子的妈妈张悦也深表赞同:“孩子幼升小、小升初、出国留学这些“过渡期”方方面面都要花钱,就是想给孩子创造条件,上个好学校。”

曾经张悦也纠结过要不要送孩子出国读书,“送出去考虑的不仅是孩子在国内要接受12年的应试苦读,且这种压力和付出不一定能换来以后较高质量的生活。而且国内学校对健康心态培养、学习的自由度和多元性、对体育的重视度都不如国外,食品安全也让人操心。但是,出国就要和家长分开,孩子在亲情上的损失和能不能适应国外环境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曾经我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算再穷不能穷教育。很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如此,投资理念也是如此。

在教育上的投入,无论是学区房还是校外培训,是兴趣班还是竞赛活动,基本上都会卷入家庭最大的投入。高额的学区房价,愈发火热的补习班。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小学附近的房产,是许多家长唯一可以自主决定的事。进入一个好小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今后近10年的教育环境——这就是许多家庭“倾家荡产”购买学区房的初衷所在。

小人儿难养(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将自己的梦想——为印度摔跤争到国际金牌,传递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让女儿们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现实中,很多父母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陈伟国的女儿今年已经19岁了,从5岁开始女儿就开始学习钢琴,到现在整整14年。他说:“女儿其实刚开始没什么爱好,是她妈妈很喜欢钢琴,想培养她一门特长就送她去学了。老师见到她也说苗子还不错,好好培养,我们就坚定地让她坚持了下来。”

小人儿难养(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间她也有厌倦的时候,她妈妈就架着刀坐在钢琴旁边说不练就剁手,陪着她练下去。虽然方法有点过激了,她妈妈就是想让她坚持下来,毕竟我们这代人那时候没这个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还是想让孩子去尽可能地做到。”

很多中国家长都有个像“钢琴梦”这样的梦想,报班学习、请私教培训、买好的钢琴配置等等,无论往这个爱好上砸多少时间、金钱和精力他们也要领着孩子朝梦想前进。

小人儿难养(一)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3

傅佳佳上个月刚刚加入小区里的一个辣妈群,群里总会看到一些妈妈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的消息:“谁谁家已经报了,听说挺好的”、“据说那个早教班是全市最高端的”,偶尔还会看到对没报班的“抠门”妈妈无法理解的吐槽,“我也觉得很贵啊,还不是硬着头皮报的,你这当妈的太小家子气了,格局太小了!”

是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一些家长就担心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因此,从衣食住行的硬件,或者教育、视野培养的软件上家长都坚决不落后,甚至力争要走在前面。无论国学热、跆拳道热,还是出国热,父母都紧紧把握住社会风潮,让孩子去尝试,去接触。孩子被牵着鼻子般地出现在各种补习班、技能培训班的课桌前,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缓解父母的焦虑,对孩子竞争激烈的未来、能否在社会立足的焦虑。

小人儿难养(一)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4

一位80后白领妈妈为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列了个学期清单,孩子上英语1.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开学季的补习热潮一直未退。

“孩子自己要求的,今年报了四个兴趣班。”林雅馨说道,“电子琴、舞蹈和绘画课过去都有学,这学期又新报了一个游泳班。”她说,孩子有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一般都尽量满足。

相比于“将来孩子要成为什么、取得什么”的想法,她说她更在乎“孩子喜欢什么”,“我确实不希望她死读书,培养多一点的兴趣爱好更好。不过我不会逼她,只有她喜欢才有动力去学,如果她坚持不下去,或者分心太多我也会适时地引导她,只要她想清楚了做好决定了,我们一家都支持。”

孩子自己的想法、爱好是他们投资的重点,关注孩子的内心。不过尊重,也不代表遵从。

小人儿难养(一)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孩子由兴趣引发的事情,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然会遇到瓶颈,兴趣可能就变成了折磨。父母此时帮助孩子继续坚持,只要坚持下去,折磨过了,兴趣变成了特长,接下去就是享受。这种变成特长之后享受到的乐趣,又会驱动孩子继续深入学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人儿难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