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够强?

01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牛人和普通人的思维差异,我先提一个小问题。


假设你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卖米。


在你前面已经有了几十家卖米的店铺,他们每一家都比你大,开的时间比你早,你会怎么办?


其实你的选择很多,比如价格的方面。


—你可以选择降价出售,跟他们打价格战,这属于一种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代价就是你可能赚不到钱。



比如你可以在营销的层面做一些创新:


—你也可以选择花更多的钱去租更大的店面,这属于经营方面的场地开支。


—你还可以花钱去打广告,这属于营销投入。



比如你可以在产品的上面做些创新:


—你还可以在产品层面打差异化,比如说只卖东北的五常大米。



但是如果你认真的思考一下,会发现上面的这四种措施,其实未必都是最优解。


原因在于:他们在带来正向效果的同时,又都有副作用。



好了,接下来给大家揭露一下答案。


在几十年前,台湾的首富王永庆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开一家米店。


他面临的竞争状况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情况,开店时间晚,前面的每家店都比他大。


他主要做对了两件事儿,就让自己的米店越开越大:


—提升产品品质。别人卖的米里有小石子,他卖的米一定是经过筛子筛过的,减少了家庭主妇洗米的负担和麻烦。


—深挖需求,做好用户服务。


首先他会帮很多家庭主妇送米上门,同时他在送米的时候会记录客户的家庭情况,有几口人,大概多久能够吃完一袋米,每个月几号发工资。


在别人家这袋米快吃完的时候主动送米上门,同时在别人快发工资的时候才去上门要账。



02


讲到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从新手到专家的德雷福斯模型。


德雷福斯兄弟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提出,德雷福斯兄弟考察了行业技术能手,包括商用客机飞行员和世界著名国际象棋大师 。他们的研究表明,从新手到专家要经历巨大的变化。


从新手到专家的德雷福斯模型:




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大师


现象-规律-结果-批量复制



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当中每个阶段,你所掌握的技能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我们就从最简单很多人都关心的职场升职加薪这个话题开始。



新手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零散的问题。


比如说他们会关心:


为什么我没有升职加薪?我要做什么才可以升职?



而胜任者,已经可以开始运用自己的过往的经验,解决当下的问题,甚至于说带领团队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他会总结出一些能够获得升职的这些人的特点,然后在努力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表现。



第三个阶段的精通者,不仅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当中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别人的失败经验当中学习到一些方法。


拥有大局观,能够从最宏观的行业生态思考到具体的某一次客户成交环节当中,需要考虑的各类细节。


比如说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总监,他去到一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就会搭建一整套的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包括人才梯队、晋升的标准、每个岗位的能力胜任模型。



对于那些真正厉害的专家,是能够提出一整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体系的这些人,比如说马克思爱因斯坦、拉姆查兰等等。


举例来说,经典的领导力著作《领导梯队》这本书的作者拉姆查兰博士,他是通用电气集团的管理顾问。


他把通用电气一个几十万人跨国公司的人才体系,总结成员工、基层管理者、部门管理者、事业部总经理、公司VP、公司CEO六个不同层次领导力模型。


对于很多新晋的管理者和想要搭建领导力体系的公司高管而言,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借鉴的体系。



03


从新手成长为胜任者,提高自己从现象中总结出部分规律的能力。


-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做事情的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周五当天才订从深圳去广州的高铁,你十有八九只能订到晚上的高铁。


如果你的老板要白天从深圳赶去广州,你要么提前订高铁,要么你就只能帮他叫个专车。


但是,周五往往又是高速最容易堵的时候,有可能两个小时的路程要开3个半小时。


如果你周一还想来上班,一定记得提前至少1天帮你老板订深圳去广州的高铁。



-找到一些在行业里面值得你对标的前辈


看看他们的成长路线里,有什么特别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成长的关键点?


就像我会经常问我的高管学员,你更希望成为曹操呢还是成为孙权?还是成为刘备这种类型的领导者?


职业发展这件事情,最可怕的是没有方向。


没有方向,意味着你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在浪费力气。



04


从胜任者成长为精通者,重点在于掌握了一个规律之后,你能不能运用这个规律,去拿到结果。


-快速的去了解一个行业,搭建基本的知识体系。


提供一个知识管理的结构:



以新媒体行业为例


know why:新媒体行业值得关注的原因就在于说它是现在为数不多的风口行业之一,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有机会实现传统行业五倍十倍以上的成长和收入。


know what:


基于我现在理解最重要的概念是内容+流量


内容方面,你可以理性一点做干货内容,也可以走共情路线。不论你的形式如何,一定要有用户的传播,有传播才会有流量,有流量了才会有收入。


流量方面,内容只是获取流量的方式之一。还有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利用人性的漏洞,用诱饵,用折扣,用红包去让用户传播一些特定的内容。


know how:


新媒体商业逻辑:内容—》流量,流量—〉收入


know who:


新世相,十点读书,咪蒙



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有很多障碍。


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问题阻碍了一个项目的成功,而是利益分配。


你愿不愿意少拿一些愿不愿意让别人多拿一些来做成这件事,怎么样让项目的参与各方都能够满意。


当项目陷入困境,你怎么样让团队保有信心,持续付出,直到项目成功。


涉世越深,你越会意识到领导力的重要性。



下一步则是从精通者成长为行业里的专家


我还记得在腾讯的T4(技术专家)的评价标准,除了“问题到我为止”,还要求总结出一套“经过亿级用户验证的方法论”并且“培养出完整的人才梯队”。


在担任高管演讲教练的这几年里,一方面,我在不断的迭代自己的演讲方法论,另外一方面我也在从每一个高管学员和他们的公司文化中,努力学到至少一个优点。

-腾讯的用户思维


-华为的世界布局


-头条的算法驱动


-网易的品牌调性



在我的眼中,有两种“天下无敌”。


第一种“天下无敌”是就你最厉害,没有人打的过你。


还有一种“天下无敌”是没有谁是你的敌人,每一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我希望我能成为第二种人...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一点点帮助,关注一下我吧,后续会介绍很多的干货,谢谢支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