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慢动作—看见您的思考过程:D7感受及思考

最近忙成了狗,状态却越来越好,那种轻松、掌控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神采飞扬。这一切改变源于永澄老师的教诲、点拨、倾囊相授。那些关键术语,边际效应递减、复利效应、高概率正确的事情等等如同智慧老人的箴言,让我悄然间提高了格局,减少了内耗,开心!最最重要的是永澄老师思维慢动作的分解,拨云见雾,给我这个思维弱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给永澄老师十亿个赞!


                        01 浮光掠影VS精雕细琢

昨天的共读 关于17×24的问题,短短一段话老师竟然讲了60min?

如果是你,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怎样?

这不是一道数学乘法题吗?只要没有视知觉障碍,有笔有纸,懂得算理的人都能即刻计算结果。即便不懂算理,可以使用计算器解决,有什么好算的,反正我知道怎么来算?

思考步骤:看到数学题—触发感觉接受器官(识别数字、符号)——计算(拿出纸、或计算器)——得出结果——正确(结束)——不确定的话——再算一次——结束

你以为计算时你的心智过程是这样的浮光掠影,笼统化之吗?

请看永澄老师的思维慢动作

思考慢动作—看见您的思考过程:D7感受及思考_第1张图片

你看到什么?

思维步骤:看到数学题—触发—感觉接受器官(识别数字、符号)——隐藏解释分解环节(对象、目的、方法)——直觉解释环节(对象、目的、方法答案).............慢思考

从感知数学题目到得知结果,中间还包括隐藏解释分解的环节——直觉解释环节,这两个环节通常是自动化、快速运作,快到你来不及反应,快到你难以觉察,所以通常会忽略。那么短短时间内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惊心动魄、或者诡秘决绝的故事,如何一探究竟呢?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可以通过EEG、ERP等仪器检测大脑脑电波变化,从而反推大脑的运作过程。只能根据脑电波的变化证明大脑存在明显的认知加工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加工过程,无从知晓。如果我们尝试用已有的经验系统去解释呢?即便不能穷尽,但对我们自己意义重大,可以看见自己的思考过程,找到盲点和误区。

也许你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么简单的过程有必要复杂化吗?有必要,十分有必要,老师看似磨洋工的背后,是对思维的精雕细琢,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拆解思维的过程,放慢思维的动作,隐性的思考过程显性化,让我们窥探思维运作背后的黑洞和规律变成可能!


                          02 收获

我是一个极度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心心念念想提高思维的能力,苦于不得心法。所以,第一时间看到永澄老师《快思慢想读书会》,没过脑子就报了名,误打误撞来对了地方,跟对了老师。老师这两讲的内容对我而言,像久旱的甘霖,解渴又甘甜,收获巨大,好像找到了提升思维的心法。

1.系统一及其重要,抽出思维背后真相、路径依赖,才能开启思维成长的快车道。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比我做的又快又好?和他对比,我缺了什么?看的见知识存储量、态度、时间投入等等,还有看不见思考背后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后者,提升的切入点在哪里?如何做?老师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

一直来被系统1牵制深感盲目与痛苦,太过随性,被直觉呼来喝去,工作效率低下,为人情所累。如果能分解思维的慢动作,找出直觉思考的路径,不断修正迭代,练习思维体操,没准能提高质量。

行动:觉察生活中系统一横行霸道的情境,并逐一记录,分析背后的思维误区,形成一张便签。

2.不要担心犯错,尝试隐性经验显性化,是思考自己、他人思维逻辑的开始。

如果能洞察自己、他人的思维结构,对己而言,找到思维的盲点、误区、捷径,不断刻意练习,提高思考的质量。对他人而言,可以很好在沟通中共情对方,把握先机,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那么别担心犯错,先从思考结构显性化开始。

行动:每天共读内容用流程图表达出来,如果时间不充裕,就手绘,必须画出流程图,看见你的思考过程

方法:使用port模型进行分析,找到自己和他人的逻辑。

3.隐藏的解释环节可以自行嵌套小模型、小框架。

作为一个整体性知觉风格占主导优势的人,缺乏针对细节,解释阐述的能力。老师的拆解让我看到思考是有套路的,比如3f模型、金字塔模型、port模型等等,尝试用模型梳理思考,可以做到简洁、高效、条理清晰,值得一试。

行动:每周用一个模型解释一件事情,不断刻意练习,写入长时记忆,方便用时提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慢动作—看见您的思考过程:D7感受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