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雉到吕后的蜕变
(六)初露锋芒
经历了数十载的颠沛流离,吕雉从秦末动乱的年代一直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刘邦也经过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终于建立了大汉王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吕雉也一跃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后,母仪天下,尊贵无比。
吕雉不但在名义上,完成了从吕雉到吕后的蜕变,也从心理上、性格上完成了蜕变。
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忍受了那么多的不公和欺凌,挨过了那么多的痛苦和孤寂,看透了多少人情的冷漠和事态炎凉。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时代下,为了生存她有了怎样的狠毒和坚毅?
当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追击项羽的时候,走到固陵,韩信和彭越都不来增援合围项羽。
最后为了让韩信和彭越来增援,刘邦不得已采取了张良的一个计谋,张良这个计谋的核心观点,是要刘邦答应和韩信、彭越这些当时最有军事实力的人共分天下。所以,刘邦在无奈之中,接受了张良的这个计谋,答应把大片土地封给了韩信和彭越。
韩信、彭越听闻后,将兵力会聚垓下,最后把项羽灭掉。
韩信和彭越野心太大,取刘邦代之的心早有,但是无奈,取代不了,所以只能如此。他们想和刘邦公分天下,但是自古以来权力和天下就在一个帝王之手。刘邦怎能容得了他们?
异姓王势力雄厚,必然对大汉王朝王权的巩固埋下隐患。但是韩信和彭越都是有功之臣,是刘邦的恩人。开国之初杀开国功臣,天理不容,道义不容。所以刘邦对韩信和彭越采取的措施都是极小的,一步一步地到位,而不是一步到位。
最后负责杀掉开国功臣的却不是天子,而是天子身边的女人。想想刘邦是一个多么强势的君主,怎么能纵容身边的女人胡来?吕后的行为必然也是刘邦心中所想。
汉十年,陈豨叛乱,一叛乱马上就有人向京城报告,说韩信与陈豨有勾结。当时镇守关中的是吕后,吕后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没有调查,不去核实,也没有向刘邦报告,当机立断要抓韩信。吕后用了萧何的计谋诱骗韩信进攻,杀了韩信。除掉了韩信,刘邦还有一个心腹大患彭越。彭越的死尤为的冤,也尤为的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终,吕后成为了刘邦杀韩信,诛彭越的刀,替刘邦承担下了开国杀功臣的千古骂名。
“杀韩信,诛彭越”,也显示出了吕后这个人身上有着一个政治女强人的色彩,她的果断毒辣,聪明才智和铁血手腕开始崭露头角。
(七)废立太子之争
刘邦晚年建立了大汉王朝必然考虑谁将继承王位。而这时他已经立了嫡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他觉得刘盈仁弱并不像他,想要废了他,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
史书上记载着这样一段话 “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可见刘邦甚是喜爱戚夫人和刘如意。
仁弱无能的儿子,日渐疏远的丈夫,吕后该如何在这深宫中求得生存?如果太子被废,自己也必将不能成为皇太后。而一旦刘邦驾崩,如意即位之后,自己和孩子又该是如何下场?
在废立太子的风波中,充分显示了吕后的政治才华和手腕,戚夫人即使有刘邦宠爱的助攻也没能斗得过她。
戚夫人和刘如意得到了皇上的庇佑,而吕后却拉拢着朝中大臣和祖宗礼法。在这一场博弈中无论是大臣,还是祖制都不敌皇上的诏令,处于弱势的吕后该何去何从?
戚夫人拉拢男人的手段的确比吕后高明。刘邦被她摆弄得极其听话。她已经知道,只要刘邦一死,刘盈登基,吕后成为皇太后,她必然没好果子吃。所以,天天吹枕边风,天天晚上哭,让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
但是吕后也绝非等闲之辈。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吕后跪谢周昌。
有一天,刘邦和几位朝臣谈废立太子的事情,谈着谈着,周昌说话了,他一说话就结巴,他这次结巴话刚好被吕后听见。
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母仪天下的皇后,能向臣子下跪,可见事情的重大,和吕后对此事的重视。也可看出吕后的政治权谋。戚夫人啊!你惹谁不好,你非得招惹这两口子。勾搭刘邦,招惹吕后,这两个可都是狠角色。你以为你收服了刘邦,就能斗得过吕后吗?
在这之后,吕后就去向张良求计。但是张良不愿参与君王的家务事,吕后就让自己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说出一计。
刘邦久慕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居在商山)大名,一直想请他们出山为官,一直不成。张良让吕后请来让吕后去请商山四皓,并让他们在上朝的时候跟在太子的后面。
吕后果然请来了商山四皓。在一次朝宴上,刘邦抱病出席,戚夫人陪侍。太子也来了,按张良的计谋太子身后跟着这四个老人。刘邦感到很奇怪,就派人上前去打听这四位先生的大名。这商山四皓借着机会来到前面,先给刘邦施礼,然后报上姓名,“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这四个名字一报,刘邦是大惊失色,于是马上就问了,说:“你们四个人我请了多少年,你们都不来,为什么你们现在跟着我的儿子呢?”
商山四皓很从容地回答,说:“陛下看不起我们这些读书人,张口就骂,我们四个人绝不吃这一套,义不受辱,我们是害怕你,躲起来了。现在,太子是个仁义之人,爱惜天下的才士,天下的人都想为太子效力,所以我们四个人来辅佐太子。”(太子的确仁义!)
刘邦听后心里为之一振,百感交集,他就对这四个人说:“既然你们几位出来了,就请你们好好辅佐我的儿子吧。”四个人刚一走,刘邦就指给戚夫人看,说:“这四个人就是我多年请不来的商山四皓,如今他们都出来辅佐太子,说明太子的羽翼丰满了,现在看来难以撼动了。”也就是这次朝宴打消了刘邦废太子的念头。
戚夫人败了,也废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戚夫人你没几天好“嘚瑟”了!
(八)残害戚夫人母子
刘邦驾崩,吕后心中多年的积怨就再也隐藏不住。她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她的一头秀发全部被剃掉,然后给她脖子上系了一个铁圈,身上穿着赭衣。让她在后宫整天舂米。
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着她流传至今的一首名诗,叫《舂歌》:“子为王,母为孥,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戚夫人,你是不是傻?你怨吕后你就怨,你提你儿子干嘛?
吕后听到这首歌勃然大怒,也意识到日后赵王成年必对自己不利,于是召赵王刘如意进京。杀心已起。
但是她自己的亲儿子刘盈,非常仁厚善良。刘盈觉得母后召如意进京肯定没有好事,就日日和他同寝同食。
刘盈能是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基因突变,吕后也曾经是朵白莲花,也曾善良仁厚,但是想要在这帝王之家生存,还是刘邦这样的帝王之家,她必须蜕变。
一日刘盈晨起狩猎,刘如意没有起来就没有去。吕后得知,就派人毒杀了刘如意。刘盈一回来,就发现刘如意七窍流血躺在床上。之后就是著名的“人彘事件”,这一事件也让吕后背上了毒妇的千古骂名。要是如此看戚夫人还算在道义上赢了一把,史家之笔下吕后将承担洗刷不掉的千古骂名。而自己还是个美人。
也是从这之后,一步错便步步错。凶狠的开始,就要用一个又一个的凶狠手段去掩盖上一个凶狠的事实。但是又是什么让吕后毒辣到如此地步?
一是仇恨。对戚夫人的恨从她从项羽的监牢回到刘邦大营那天就已经埋下。刘邦对戚夫人有多爱,就对吕后有多大的伤害,吕后就有多大的嫉恨和不公。
在废立太子之位上,戚夫人夜夜啼哭,惹刘邦爱怜,刘邦便要违背祖宗礼制废太子。可见刘邦对戚夫人的偏爱。多年的任劳任怨,多年的共同患难,多年的辛苦付出,宁可背负千古骂名只为夫君稳坐天下,如此这些怎么就敌不过美人的甩袖折腰?
吕雉应该恨的是她绝情又多情的丈夫,但是她从来不会去怨恨她的丈夫,为夫入狱,为人质,为夫背负骂名她无一句怨言,因此这恨就转嫁到了戚夫人身上。可以说,刘邦对戚夫人的偏爱也成了杀死戚夫人的一把刀。
二是吕雉到吕后的性格和心理的蜕变。从当年,初为人妇的良家妇女,到现在权倾一时的吕后,吕后完成了蜕变。
从任劳任怨,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变为了如今心狠手辣的女魔头。究竟是什么让她改变了呢?
第一个就是她的丈夫刘邦吧!
绝情,并且毫无道德底线,嗜好美色,这样的夫君无法给她任何的保护,甚至可以成为危险的来源。这样身为弱势女子的吕雉必须强大起来以自保。
并且刘邦对戚夫人长期的偏爱和对吕后的冷漠疏远,也使得吕后的嫉妒心理发展到了扭曲变态的程度。
还有刘邦狠毒的政治手腕也影响了吕后的政治作风。
再一个就是她的儿子。
女人不是靠丈夫就是靠儿子,但是吕雉不仅丈夫无法依靠,懦弱无能的儿子也无法依靠。吕后的儿子是一个好人,继承了吕雉曾经善良的一面,但是在帝王家好人是无法生存的。面对这样仁弱的儿子,吕后必须强大以求在政治利益的颠峰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的儿子。
酿成这场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戚夫人。
首先就是戚夫人不知收敛,恃宠而骄。废立太子如此大事,她还可以向刘邦啼哭撒娇,挑战皇后权威,可见平日的小事,该多不把吕后放在眼里,公然挑衅吕后。
第二,只有颜值,没有脑子,就是无知无谋。戚夫人能歌善舞年轻美貌,但是却偏偏没有什么智商,在废立太子之事上与吕后比太显幼稚,只知道啼哭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第三,就是孤立无援,错信刘邦。戚夫人最后惨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出面帮她。在她为妃时能依靠的人只有刘邦和刘如意,而吕后却在这时拉拢朝臣。吕后就知道她的这个丈夫靠不住。
戚夫人就在依靠这个靠不住的刘邦。所以刘邦在废立一事上,最后选择了天下却抛弃了美人。虽然他晚年极力保护爱妃和爱子,但是他也无法左右身后之事。
(九)一代女主,君临天下
吕后对惠帝刘盈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妇人之仁,保护如意;目睹人彘惨状,便吓得拱手朝政,日益沉迷歌舞和美女之中。就这么个帝王,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政治舞台上如何能存活?吕后也就亲自登上了政治舞台,在朝堂垂起了一道帘子,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时代。
在惠帝死后,扶少帝即位,直接称制,行驶皇权。一代女主的功与过,自叫历史去评说。
《史记》中的一段话,给了吕后一个恰当的评价:“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十)铁血背后的悲剧人生
吕后,作为开国皇帝的妻子,她的儿子继承王位,她称制朝堂,权极一时,她的人生是成功的。但是她作为一个女性,可以说她的人生是一场悲剧。
为了满足父亲嫁与贵人的愿望,独守空闺二十八年。初嫁刘邦这一喝酒好色,又看似不务正业之徒,又要忍受怎样的辛酸和劳累?丈夫征战在外又要忍受夫妻多年离别之苦。牢狱之灾,人质之苦,她从善良蜕变到歹毒。
谋害权臣、宠妃,背负一世骂名。自己的儿子也远离、痛恨着她。牝鸡司晨也注定在正史中被人唾弃。
可是更为悲哀的是,她并不觉得这一切是悲哀的。她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孩子也嫁与帝王,轮回着这样的悲剧。这一切只因为她始终追逐着权力。正是权力导致了她悲剧的一生。
权力,导致了太多的悲剧人生。
吕父对权力的追逐,忽视了女儿的幸福。
刘邦对权力的追逐,改变了吕后,也间接害死了戚夫人。得到天下又怎样,连自己的女人和儿子最后都保护不了?
吕后追逐权力,抛弃了道德的底线,葬送了自己的一生,空余一世骂名。在她追逐权力的同时,不但杀死了过去的吕雉,成为吕后。她造就了太多的悲剧。
权力,我们不去评说它的好坏功过。官本位,权本位的思想也从古至今一直渗透着。但是放弃这种思想,人们是不是会轻松些?会幸福些?这个社会,是不是会美丽些?这个国度,是不是会更美好?
铁血的背后,是善良的泯灭,是道德的沦丧,是权力的追逐,是一场人生华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