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游记

想了很久,终于在距离17年跨年大半年后,开始动笔写这篇哈尔滨的游记了

我很喜欢哈尔滨,就像北方人吃饺子必蘸醋,广东人吃饭必喝汤,那样喜欢,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就是喜欢!

没能去哈尔滨念大学,那想着去哈尔滨玩玩,那也不错啊,这么一想就开始着手准备我的冰城跨年之旅了,为了顺顺利利的去冰城,国庆加中秋九天全部用来兼职攒路费了,平时再省吃俭用点,就凑齐了去哈尔滨跨年的费用,可真是不容易!

因为铁路局车次的调整,天天盯着12306看什么时候买票,盯了大半个月,总算是买上了,往返硬座,27小时有点难熬但还是开心的。虽然也是在北方念书,可是冬天温度没有哈尔滨低,平常出门也不用手套,围巾,帽子,于是秉着一切以拍照为优的原则,买了一系列自以为拍照很好看的围巾,帽子,手套,确实还蛮好看的,嘻嘻嘻。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

就这样准备好了一切要带的的东西,光暖宝宝我就带了好几大包,后来亲身实践证实在东北极低的户外,暖宝宝不起丝毫作用!对了还有,身为南方妹子来了北方硬是用着柔弱的身躯,以及钢铁般的意志,用意念加秋裤熬过了这北方的寒冬,可是面对东北这洒水成冰的气温,我决定向大自然妥协,于是在去哈尔滨前,在某宝上购买了一条一斤的棉裤,没错一斤,仿佛这样我就有足够的底气在哈尔滨没有暖气的室外撒欢儿的折腾。我想说各位冬天想要去东北跨年或者玩的盆友带好一切能御寒的东西,能多穿就多穿!实在是太冷了!

终于终于到了启程的那天,可把我给激动的,连手套都忘了拿,于是匆匆忙忙跑回去拿手套来回这一折腾差点赶不上火车,一定一定要注意时间啊!恰逢元旦假期,车上都是回家的学生,真正的从始发站做到终点站的太少了,这时间太长了,整个人由最初的兴奋紧张到中途的坐立难安,再到半夜被冷醒急忙从背包里翻出围巾来,盖在羽绒服外边,企图起到一点点御寒的作用保留点暖气这一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想想又是一把辛酸泪!

虽然在北方念书,可是塞北气候十分干燥,常年无雨,下雪也要看老天爷心情,我这暴脾气我可不等您下雪了,我呀还是跑去冰城看雪好了,您呢爱下不下,不下拉倒吧您。就这样列车行驶没几个小时窗外的地面偶尔有点积雪,透过水汽雾蒙蒙的车窗看着窗外的积雪,实在是有点小激动,而到了半夜,靠着列车里暖气入睡的我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向窗外,车窗上不在被水汽覆盖,取而代之的是水汽凝结成的冰珠,而窗檐上挂着冰柱,这场面从南方来的我没有看过,这可是在室内都能结冰,这室外气温得多低,(到一千字了明日在写嘻嘻嘻)

急忙从背包里拿出围巾,象征性的当作小毛毯盖在身上,再次进入梦乡。慢慢的天际转白,光线透过车窗,照射在我的脸上,抬手揉揉眼睛,睁眼所望之处皆被白雪覆盖,远处的农村人家在做早饭,烟火气息透过烟囱到达天空,列车继续往前行驶,不管大站小站都会停一俩分钟,睡意全无,看着窗外从荒无人烟的北大荒,黑土地,到慢慢有村庄有房屋,还有屋外堆放的高粱玉米面,对了,就是我印象中东北的样子,逢站必停陆陆续续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慢慢的车厢里坐满了人,连过道上也都是人,充斥着东北方言的车厢,我才意识到真的快到目的地了!

东北话自带喜感,也特别容易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特别逗,之前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一个宿舍只要有一个东北人,一个学期后你将收货一宿舍的东北老乡,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侧面描写出东北话的感染力,我一个南方妹子听着这一车厢的东北话竟然有点亲切感!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哈尔滨,没下车我就把围巾围好,帽子拿出来,手套挂脖子上,隔着车窗看着外边的站台还有点紧张。刚下车就感受到了东北的冷,冷是真的冷,零下二十多度的空气吸入鼻腔,打了个哆嗦,一阵冷风吹来一阵激灵,赶忙把帽子戴上,手套也带好,用围巾遮挡住脸,天气不晴朗,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太阳光线,灰蒙蒙的,下午四点我在哈西城际公交广场转了好几圈才顺利的乘坐了去道里区的公交车!

在公交车上我看着手机所剩不多的电长叹一口气,放回兜里企图用自身体温温暖它,维持一下电量,虽说哈尔滨是冰城,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在供暖,从次年十一月份开始下雪直到来年四月份,可是街道路面却没有一点点的积雪十分干净,而冰雕随处可见,到了晚上冰雕里的灯亮了起来,更加好看。渐渐的公交车靠近道里区,街边的建筑更多的是呈现出了哥特式的建筑,像是走在异国他乡的大街小巷。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下车,然后一路拖着行李箱问着路人,总算是到了青旅,安顿好行李,才感觉到饿意才意识到已经将近俩天没有好好吃饭,于是出去随便吃点东西顺便去离青旅不远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看看。

初来乍到,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使劲瞪大眼睛认真的看着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想要将他们变成影像保存在脑海里,行人步履匆匆,寒风刮在脸上像是刀子一般,将脸埋进围巾里,鼻头冻的通红。

远远的就看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尖顶,更随着人流走向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步一步拉进我与它的直线距离,每走一步我都要压抑着激动的心情,仿佛这样就能跟高考时的自己说,你看,我们最终还是来了哈尔滨,你看啊!多漂亮,就像梦中一样漂亮 (今日分的字数写完啦,那么明天再见)

(我在想,这篇游记可能会写很多字)街区旁边堆积着灰蒙蒙的积雪,马路和街道十分干净在等红绿灯时,我打量着这个城市,眼睛里是藏不住的笑意,卖手套,帽子,冰糖葫芦的小摊随处可见,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圣索菲亚广场的正中心,整个广场的建筑都是哥特式风格,到了晚上灯光亮起来,圣索菲亚大教堂在闪烁的灯光里特别给人一种错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灯光绰影间又赋予了它历史的厚重感!

从广场边缘一步步走向它,它在我的视线里逐渐清晰起来,虽然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却不妨碍它的美!思索再三还是拿掉了手套,哆嗦这掏出手机,忍受着寒冷,拍了几张照片后,不由得感叹出声,原来跟照片上是一模一样啊,真好看!

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游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随手拍的几张,我很喜欢这张,因为有冰糖葫芦,晚上气温比白天要低很多,长途的车马劳顿后,我没法在寒风凛冽里久待,粗略围绕着广场走过一圈,就回青旅了!

回去的路上,路过一个冰糖葫芦摊,挑了一串好看的冰糖草莓,当初挑它的时候想着,长的这么好看,一定很好吃吧!后来怎么也没想到好吃是挺好吃的就是太费劲了,一串冰糖草莓我吃了大半个点,我什么都考虑了唯独没有考虑在这么冷的天气下,暴露在室外的液体都冰冻成了固体,即使是在有暖气的室内我也硬生生的啃了很久!

第二天跑去理工找学姐,两个人在理工,分不清东南西北,我有一瞬间害怕自己会迷路,中饭在理工食堂吃的,还不错,应该是还蛮好吃,粗略逛了逛理工,我俩就跑去中央大街,其实是有个小插曲,这天上午原本想着先去逛逛大学,比如著名鼎鼎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哈尔滨工程大学啊,哈工大确实很恢宏大气,隔老远就感受到了老牌工业大学的气派,可是太冷了,没有预备口罩于是前进了不到两百米就灰溜溜的原路返回了,冷是真的冷,路痴也是真的!

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游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太冷了,这比鹿城冷的不是一点半点,我本以为我习惯了北方的干冷,可是现在我觉得还是自己对北方的冬天认知的不太全面,具体,不能以偏概全!哈工程也没来得及逛,就跑去找学姐蹭饭了!嘻嘻嘻,食堂好评!

俩人在理工大门口滴了很久的车都没滴着,于是取消了去冰雪大世界跨年的计划,改去中央大街跨年,顺带逛了逛周围的商区,吃到了甜口的锅包肉,两个人在大街上,忍受着寒风的洗礼,等待着锅包肉出炉,然后在大街上找了个没风的角落解决掉了刚出炉酸甜可口的锅包肉,(那明天见2018.8.2  明日写我看到的锅包肉的做法 嘻嘻嘻)

这是一个临街的小档口,由于天气太冷,只来了个小窗来收钱,老板掌勺,老板娘在一旁招呼客人,铜锅里加油,温度差不多了的时候将裹了淀粉的里脊下锅,表皮金黄后捞出,晾晾转小火再次下锅第二次炸制,第二次炸制完成再次捞出,铜锅里留少量油加糖,加胡萝卜丝,还有姜丝,翻滚至焦糖色,将里脊倒入翻炒均匀,确保每块里脊都粘上了糖浆,最后装入包装盒,配上竹签,锅包肉趁热吃才好吃,凉了就没有刚出锅时那么脆。写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不过写下来才行!

东北天黑的很早,下午四点天色就按下来了,五点左右就完全暗了,一番折腾,终于到了中央大街,没有从中央大街的起点进,而是从一个小街道横冲直入,很有特色的是,哈尔滨的便利店,小商品店都叫仓买,我头回见觉得很可爱,因为名字老觉得像是仓鼠的仓库,一路上都在计划吃什么,原本想吃老昌春饼啊,或者俄式西餐啊,然后发现跨年夜中央大街实在太多人了,都在排队,队伍还老长了,我们从中央大街的起点走到终点也没有发现不用怎么排队的饭店,学姐建议去吃来时路上看到的铁锅炖鱼,返回时发现还是得排队,于是出门返回中央大街,最后吃了一顿饺子,饺子也很不错,沾蒜泥加醋,还有热腾腾的饺子汤,是寒冷的冬日里给胃最好的慰藉!

初到中央大街,游人熙熙攘攘,悠扬的喀秋莎,还有脚下的青砖,以及忽闪忽闪的灯光,随处可见的冰雕,给人置身于冰雪世界的感觉,动听的苏联民歌和街上的哥特建筑,让你感觉像是回到了1991或者更早之前,那时候哈尔滨还是亚洲第二城市,风光无限,洋气十足!

室外太冷了,没法坚持到零点就匆匆打道回府了,即使包里带着暖宝宝,身上也贴着了暖宝宝,可是在手机都冻关机的气温下,暖宝宝也发挥不了作用,只好回青旅修整了!

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游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沉沉睡去,一觉到天亮,地暖温度太高打开了点窗透透风,由于工业城市的原因,雾蒙蒙的一片,楼层较高的缘故,可以俯瞰附近街道,以及不远处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积雪覆盖了屋顶,不远处的烟囱冒出来的白眼,这个城市看起来安逸却又忙碌,一瞬间恍惚像是身处莫斯科,一阵冷风吹来,吹散了我的沉思,简单收拾收拾就跑去中央大街溜达了,中央大街的尽头是防洪纪念塔,防洪纪念塔在松花江边上,我顺着中央大街一直走遇到了马迭尔冰棍,于是买了一根,吃完冰棍又遇见了烤红肠,于是停下来买了一根,等吃的差不多了,防洪纪念塔就在跟前了,再往前松花江上好不热闹,有蠢萌阿拉斯加拉雪橇,还有挺多的冰上游乐项目,(今日的一千字完成啦有点懒,明日在写)

寒气透过冰面从脚底窜上来,越往里走温度越低,一路上时不时有兜售防滑垫底小贩,也有吆喝着拉客的人, 再往里走人越来越少,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紧了紧帽子,原路返回。防洪纪念塔旁边就是斯大林公园,可是气温太低就没去,顺着中央大街返回青年旅舍的时候,路过了烤红肠又买了一根,于是开开心心的回到了青旅,短短几个小时在户外就冻到脑仁疼,回到青旅睡了一觉醒来差不多已经是下午四点。

看了看外边的天,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了太阳的紫外线磨磨蹭蹭出门,查好公交路线,准备去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区,走过了一个街口,到达公交站,看着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以及马路对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留下来的俄式建筑,恍惚间似乎像是看到了最繁华时候的东方莫斯科。

天色慢慢暗下来,马路两旁的路灯亮起来,暖黄色的灯光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沉淀感。

到达老道外不过六点光景,天却黑透了,温度越来越低,借助地图一路走走停停,走过了破败的老道外,街上行人很少,少许几个路人步履匆匆,拐进一个巷子后,到达了中华巴洛克景区,周边有挺多的老字号,比如张包铺,老鼎丰,最好不要在饭点去,听说张包铺的排骨包不错,只是没来得及吃!

走马光花般的转了一圈,即使是在元旦景区内也没多少人,有点冷清。匆匆浏览过后就赶紧回到了道里区。

距离17年元旦,已经过去了快两年,斟酌很久还是想着把这个游记写完,一些细节未枝已经记不清。

搭建冰雪大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从哈尔滨转冷,松花江结冰就开始取冰陆陆续续的搭建冰雪王国,一直到圣诞节前后才搭建好,这个美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的建筑存活期却十分有限,二月初气温稍稍回暖,冰雪开始融化,冰雪大世界就面临爆破拆除,一直到松花江再次冰冻,冰雪大世界才再次出现在冰城人的世界里。

冰雪大世界不在主城区,去哪花费了一番功夫,我只记得那天很冷,多云,天灰蒙蒙的没有太阳,在大街小巷穿梭着,没有市区中心的热闹,街道两旁的建筑也不是特别有巴特风,路过一个菜市场,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冷冻场,鱼,肉冻的硬邦邦,还有粘豆包,冻柿子,冻梨这些只有东北才有的小吃!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