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建构No.8》罗杰斯的人生体会宝库

个人成长建构师之路 第8篇

体验是最高的权威

如果想看一篇文章就有个成长建构师的样子,我想就是这篇了!

《成长建构No.8》罗杰斯的人生体会宝库_第1张图片

一、不要活在体验的对立面

如果关于建构自我这件事的经验收获只有一条,那么这一条就是:体验是最高的权威!在真实自我的形成过程中、在我们追求个人理想,实现个人愿望的道路上,别人的思想、自己的思想,都不能和自身的体验一样具有权威性。

这种观点看上去极富颠覆性,甚至与社会的主流观点、伦理观念背道而驰。在我们的环境中,充斥着权威的观点,长辈的教导,科学的论述,专业的点评。而我们常做的,是尽可能的吸收这些道理、经验并以此形成我们的评判标准,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对自身。

如果这种模式真的无懈可击,也许根本不会形成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事实上主流的观点或育人方式,让我们内在的真实感受被屏蔽和压抑。我们活在一个应该怎样,权威怎样说的世界中。我们对信息的反馈并不会基于体验,而是基于我们构建的应该之中。

不论是对待新鲜事物,还是对待别人传达的信息,我们已经习惯了不经体验的评论。我们基于这种方式构建人际关系、构建自我。可是,在人际关系表面一团和气、人格面具看上去无懈可击的背后,我们真的相信关系的真诚和那个自我的价值吗?为什么总有一个躲在后面的声音企图破坏我们所构建的这一切呢?

有人说这是内在的小孩童年的伤痕,有人说这是内在的魔鬼和人性之恶,但是基于罗杰斯的发现,我认为这是真实体验得不到流露,真实自我囚于面具之后的机体自然反应。是内在的灵动与预设人格的僵硬之间的对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心理学?除了社会的焦虑,在这种对抗中,我们能够自然的体会到一个人内在的纠结,和想要达到统一和谐的动机。而罗杰斯正是用他的研究和体验,给了我们一条实现之路。

二、罗杰斯的宝贵体会

之所以加上宝贵二字,是因为我们很少能看到一个“权威”,能够如此真诚的袒露自己,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真诚的、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别人。另一方面,在主流的教育方式、心理咨询领域中,罗杰斯能够打破常规,顶住舆论压力,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心理咨询之路。可见其勇气和对自己理论的真实践行。

就如同他调侃应该从教授的职称开始职业生涯一样,有多少人因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而小心谨慎的、趋炎附势的,与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他也为自己能直接从教授身份开启研究之路的人生境遇而心存感激。这种历史的机缘、人格的魅力、经验的开放等等条件的叠加,才得以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品尝他的体会之果。用宝贵形容并不为过。

1.在与人交往中,从长远来看,表里不一的行为是没有益处的。

罗杰斯发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试图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行事,维持一种与内心的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毫无帮助,毫无效果。他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对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处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其表面行为与自己的真实感受背道而驰。

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感受,因为这种状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担心流露真实的感受会破坏关系,担心展现真实的自我会受到伤害,我们企图用一种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人工制作一种合理的回应方式,这种方式与我们的真实感受相差甚远,或矫揉造作,或粉饰太平。

但罗杰斯发现,这种方式并不能起到我们最初预期的效果。我想这是因互动博弈的结果把。面具的真诚换来面具的友谊。虽然我们用面具做表达,但我们却用真实的感受做信息处理,感受真实与面具,直觉会告诉我们答案。

2.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

罗杰斯发现,在咨询中,当他能面对和接受自己对来询者的负面感受时,当他能够接受这些负面感受如同接受正面感受一样时,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而且他感受到,当他这样做的时候,自己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而这些情感反应的变化会渗透到关系中,进而引发关系的变化。

这让我想起了《心灵捕手》中尚恩教授与威尔的初次见面。当威尔语言冒犯尚恩已故的太太时,尚恩并没有像别的咨询时一样,伪装自己的情感。而是一把掐住了威尔的脖子,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后续的关系,而且关系越来越好。对比尚恩和其他咨询师,那些人则显得矫情不堪,即便他们伪装,也并不会换来关系上的深入。

3.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

罗杰斯发现,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直接的评判和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因为人们很少容许自己去细致的理解他人的陈述,因为这种理解有可能会导致自身的改变,而我们都害怕变化。

但是罗杰斯体会到,当他这样去完全投入的理解别人时,不但自己可以发生变化,也会引起来询者自身发生变化。因为他和来询者都发现,这种理解促进了来询者接纳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真实的情感。

这种接纳真的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是一个人开始转向面对真实自己的从0到1的里程碑。从这一刻开始,意味着来询者开始认真观察那个内在真实的自己了。没有这一步,个人成长的建构真的是无稽之谈。

4.创造安全氛围,让他人敢于崭露内在的知觉世界意义重大。

罗杰斯体会到,当他能够敞开心灵的渠道,创造安全的环境时,人们会更加充分的展示自己。在学校里,当他不对学生做评论式的反馈,并鼓励大家表达真实感受时,各种各样的声音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就像《心灵捕手》中尚恩所言,如果你不说,我永远不知道你是谁。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创造一个让他人的思绪可以恣意流淌的环境。这不论是对建构师的成长,还是对来询者的建构,都是大有裨益的。

5.如果我能接受他人,我发现自己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罗杰斯发现,除了接纳自己的真实情感外,接纳他人的全部也是建构的关键。虽然别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与自身所秉持的观点相悖,这让我们难以接受,但是除非我们接纳自己同时接纳他人的全部,否则,我们便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而我们也无法支持这个人成为他自己。

罗杰斯的经验告诉他,个人之间的分离性,每个个体以他自己的方式利用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意义的权利,是生活所具有的最高价值的潜能。因此尊重和接纳差异,是建构师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当我们能把一个人的感受、态度、信念作为他真实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并如实接纳下来时,我们才能协助他变成一位真实的人。

6.越向自己和他人的真实开放,就越没有安排一切的冲动。

罗杰斯发现当他越接受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时,他越能深切的体会到复杂的生活过程。这让他不再有意去安排和操控事情的进展,而是满足于做自己和让他人做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事实上他发现:

我们越是单纯的希望成为自己,越是希望能够理解和接受自己及他人内在的真实,就越有可能激发较多的变化。

这个结果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一个人认真做自己时,内在的真我的变化之流会不断激发我们去按照我们的所想去做点什么,而我们越做就会越确信自己所做的意义,进而激发更多的行动。这真的是有点像老子说的“无为而治”。罗杰斯也承认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体会到的最深奥的道理之一。

7.如果某项活动感觉好像值得去做,那么它就是值得去做的。

罗杰斯体会到,自己对某种情境总体上的机体感觉,比理智更加值得信赖。罗杰斯用自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发展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起初他的基于自己的感觉走上这条建构之路,周围满满的负向评价,但是最终他获得了更多的跟随着和同路人。

这件事情虽然很难用道理说清楚,但是罗杰斯认识到:如果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一个唯一能了解自己的人,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诚实、认真、开放、合乎情理;是否虚伪、自我防御、不合情理,那么这个人只有我们自己。虽然别人可以给我们评价,但这些评价绝不会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因为对这些评价有效性的衡量上,也只有我们自己能为此负责,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履行这一责任。

因此在这个关乎我们自己的世界中,在这个只有我们自己能为我们自己负责的躯壳内,我们的身体反应才是最为真实的存在,它超过一切理智和应该的指导,一句“我乐意”再多的道理都会变成废话。所以跟随我们的机体感受而不是理智,看上去是颠覆却又在情理之中。

8.体验就是最高的权威

罗杰斯所有的感悟,形成了他最有力量的观点:体验是最高的权威!这个观点统合了所有前面关于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以及后面将要介绍的全部观点。所有这些观点,都是基于对自身体验的高度重视所得到的具体感受。

罗杰斯坚定地认为,自身体验就是确定性的试金石,别人的思想、自己的思想、甚至那些权威大家的结论,都不能和体验一样具有权威性。而且体验越原初,就越具有权威性。

作为一个人,所有的权威、科技、思想,都是服务于我们个人的体验和感受的,如果我们剥离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谈道理谈科学,一切都变成空中楼阁。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用理性和外界的规条来建立自我时,我们一定会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得到的仅仅是一副面具。

9.在体验中发现规律

罗杰斯发现,当自己看重体验时,会不自觉地开始探寻体验的规律性、有效性。有一种内在动机促使他弄清楚主观经验在现实世界的意义和秩序。他总结为,这是自我内心满足对意义的需要。

这个观点与上一篇文章中,关于科学方法与主观体证之间的融合的论述不谋而。正是因为这种内在寻求意义和规律的需要,才驱使我们追求建科学研究和理论建构的目标,因为这是对意义重大的经验,进行内在的组织整理过程。

10.事实是友好的

在罗杰斯形成他的理论体系过程中,他也常常抱有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怀疑和被证伪的担心,但是时间告诉他,事实都是友好的。他的研究只会让他越来越接近事实,而不是远离。

但是我们常常会把事实当作潜在的敌人,生怕它的呈现,会推翻我们的一切,进而让我们从追准真相变成了抵挡事实的扭曲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视角,将我们在环境中得到的一切信息,都作为引导我们最大限度接近事实的信号。

11.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

罗杰斯在最初提出自己的观点时,经常担心自己的观点过于主观化,个人化,导致别人不能理解或接受,但事实他发现,他所认为的那些特别个人化的表达反而带来了大量的共鸣。因此他相信,如果我们最个人化,最独一无二的东西得到了分享和表达,就可能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

这个观点给了我们一把通往别人内心世界的钥匙。当我们能够真诚的表达我们个人的,个性化的那些观点、想法、情感时,我们将最大可能的引起他人的共鸣,并因此打开心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真实感受。

12.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上积极向上的取向。

在罗杰斯的大量咨询案例中,即便是那些行为上已经呈现反社会的、情绪上极为不正常的人,这个积极取向在他们身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当个体越被充分理解和接纳,人就越容易抛弃那些应付生活的假面具,越容易朝着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实现的、成熟成长的、社会化的方向开始改变。

这进一步说明了前面关于接纳自己和接纳他人的益处,这真的有点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当我们开始接纳时,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发的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对抗时,似乎我们就越来越倾向于困在面具之后。这是我觉得罗杰斯最酷的一个发现!这个发现看似简单,却让我有一种道生一而生万物的顿悟感。

13.最佳的状态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真实的自我,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这个观点给我们的建构之路锚定了彼岸。

对经验不断变化的理解和解释,会指引着我们生活的方向。生活总是处在变化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在变化之流中,按照自己的、经验的、当下意义的解释去生活,而不是抱定某个信念、原则、哲学体系去生活。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已经多次详加阐述。

最后罗杰斯说,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个叫做真理的东西,那么我相信,这个自由的,个人探求的过程,应当是趋向于这个真理的。我想,把真理这个词换成真相,会更加容易理解。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8月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建构No.8》罗杰斯的人生体会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