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小龙最近提到的产品和管理思考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张小龙在微信内部的“领导力大会”上提到两个观点:

1.KPI 是产品的副产品,把产品做好了, KPI 自然就达到了。想办法让用户轻松愉悦,口碑和 KPI 就会自然完成。得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完成 KPI 的角度。

2.用小团队保证敏捷性,快速上线、快速验证、快速改正。

对于第一个观点,张小龙也是在各种场合在提起“产品需要用完即走”的观点。我当时看到有些不理解,觉得因为微信体量大、粘性大了,所以就算人们用完即走,人们还是会回到微信的。

但是当自己的产品出问题了,没人用了才发现,不是粘性、体量的问题,而是产品的问题。

这是一个因果问题。前提是产品,若产品不能让用户方便地使用,用户都不会再次打开。上次使用网易考拉海购,超级慢地物流速度,从下单到收到货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这个流程会让我对产品的印象变差。

同样的,因为工作要求强制使用了钉钉,但是钉钉并没有让我感受到可以取代微信的便利之处,反而多的是更多的骚扰。

对于企业应用这一块,阿里觉得在这里社交有戏,能通过用户规模地扩张来较劲微信,实则我很怀疑钉钉真的对工作有什么效率上的提升,反而是让工作更加地碎片化,没有一个核心了。

那么阿里对钉钉定的指标第一位绝对就是用户量,我做教育培训的哥们发我截图说全天津的教育工作者都要使用钉钉来沟通工作内容,我的天呐。

这和当年的来往多么像,而现在来往的团队竟然在做一款叫“点点虫”的贴图APP。

用户不想用,这个产品会死。死了的产品还有什么KPI可言呐?

这一点上我是很支持的。KPI会流行,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人。领导层面算KPI是为了长远的一个发展,但是团队的员工将领导的KPI分摊,那么结果就是不择手段地拼凑数据。这个和考试多么像,为了考试成绩,作弊、打鸡血这些都会有副作用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说到人的问题,其实也就是龙哥的第二个观点,关于敏捷开发。

我曾经也是试过将几个大计划给拆分成数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一两个月。然后到了实际和开发团队合作的时候,就发现提的需求内容开发起来远远大于设想的时间。

当项目的内容按照一个固定的流程,需求确定、设计、开发、测试,看似一整套流程很完美,但是工程是人来做的,保不齐就会出现问题,但是越是固定的流程,越是可以将责任精确到个人,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并不是这样。

当上线后出现各种bug,不是马上补救,而是等着下一个版本再搞吧。那行,一礼拜更新一个版本可以吗?不行,没有时间呀,大家还是要休息的呀。

这边涉及的就是人,当团队一大,人人并非一条心。

所以我觉得敏捷开发的核心也是人。

说起团队、人,我马上想到了一部漫画作品《海贼王》。这部漫画我都追了快十年了,虽然完结的日子遥遥无期,但是不妨碍整个故事的核心,那就是伙伴。

作者尾田荣一郎并非简单地将《海贼王》画成一部热血漫画,整片在打打杀杀,反而是记叙一艘要周游世界的船除了需要梦想,更要实力。在香波地群岛,路飞的草帽海贼团在进入新世界的最后一站直接被一个七武海团灭,当时路飞的心都碎了,自己作为船长竟然连自己的船员都保护不好!这是在其他漫画中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剧情,主角多么无力,面对现实,路飞都说出过自己不想当海贼王了这样丧气的话。当然他的船员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脆弱,在两年内单独修炼进步,一起挑战新世界。

产品要为用户所使用,团队要为产品打磨提供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张小龙最近提到的产品和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