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智能工作室出品
聚焦AI,读懂下一个大时代!
本期对话嘉宾为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田大新,他认同怎样的自动驾驶实现路径?又对无人车的未来持有怎样的观点?一起听听他怎么说!
文 | 丁广胜
高校之于自动驾驶研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西方,有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在中国,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实力派,不仅学科教育走在前列,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研发更是不输业界。
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田大新是北航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群体智能、车联网、车路协同系统等。
他曾在车联网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出版专著4本,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9项。
目前,这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在将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据网易智能了解,该车路协同系统可以应用于区域交通信号控制、车路主动安全预警、车辆驾驶诱导服务等多种功能。
“如果无人车要上路群体智能非常重要,他们之间需要交流,我们开车的时候都需要转向灯、变换远近光、按喇叭来进行交流,无人车更需要这样的互动。”田大新这样阐释群体智能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无人驾驶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田大新举例说,“下雪天,人们在没车的时候喜欢往路中间走,因为雪比较少,不容易滑,司机驾驶汽车开过来也会减速,相互让行,然后通过,但未来如果是无人车,那这种场景就比较麻烦了,或者再极端一点的例子是乡镇的集市,那种集市人来人往,路两边是摊贩,人类驾驶通过都很费劲的,无人车就更困难了。”
所以,田大新认为,目前无人车技术的落地还是要在相对特定的环境实现,如高速公路、厂区、BRT或通勤线路。
此外,还需要安全的信息保障,不然则可能出现《速度与激情8》里看到的那样,车辆被黑客控制,造成严重的破坏,成为他们发动攻击的载体,当然,隐私安全也是重点。
关于人工智能威胁论,田大新告诉网易智能,他更同意马斯克的观点,“人工智能对人类是有威胁的,我们需要建立制度和规则来约束它们”。
以下根据侯田大新答实录整理,网易智能(公众号Smartman163)做了不改动原意的删减:
无人车可能被黑客控制
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网易智能:讲一下您团队目前的主要工作,自动驾驶研究进展到哪个阶段了?
田大新:目前,我们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研究,分别是群体智能方面、车联网的5G通信技术方面,以及无人驾驶的信息安全保障方面。
现在大部分无人驾驶的研究都比较注重单体,因为无人驾驶技术体系是从军方衍生出来的,军方无人车肯定侧重单体,只要车子不掉进沟里,避开敌方火力,顺利完成攻击或者侦查就可以了,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无人车要上路群体智能非常重要,他们之间需要进行交流,比如我们在开车的时候都需要变换远近光来和来车进行交流,无人车也需要这样的互动。
群体智能方面我们在研究编队行驶,从仿生学的角度借鉴鸟群和鱼群体现出来的特征,实现车队的协同控制。车辆编队控制是汽车领域比较关注的事情,而车联网是5G通信行业比较关注的事情,所以,车辆的控制有了,通信也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安全问题,这也是目前工信部非常关注的问题。
如果没有安全的信息保障,就可能出现我们在《速度与激情8》里看到的那样,车辆被黑客控制,造成严重的破坏,成为他们发动攻击的载体,此外,隐私安全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移动互联网时代,隐私已经变得岌岌可危,我们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网易智能:目前研究自动驾驶的公司和机构略有不同,您比较认同怎样的技术实现路径?
田大新:我认为趋势肯定是视觉方案和雷达方案的二者融合,包括现在很多大赛表现比较好的团队都是采用二者融合的方案。
如果说很多公司实现路径不同,应该是由于他们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太一样,可能有的公司是图像识别起家的,有的公司则更擅长雷达的方案,但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肯定是二者相互融合的,目前两种技术手段都有不足,比如摄像头可能遇到遮挡、反光等问题,雷达又太贵了,所以,现在很多人根据需要来制定自己的感知方案。
不过,还有一种利用信息通信的实现方式,很多时候无人车需要通过感知来“看和听”周围的情况,路牌限速是多少等等,那如果无线通信技术成熟,我们可以提前告诉他,通过车联网通信实现精准感知。
短期内,车联网的实现还需要一步步探索研究,无人车和人类驾驶车混合行驶还有很多复杂问题需要攻克,我相信未来车联网技术会一步步的形成粘性。
无人驾驶是AI的最高境界
复杂环境驾驶还是难题
网易智能:有评论认为车联网会影响决策效率,汽车在路上行驶决策比较好的办法还是让传感器+高精地图等技术在终端进行处理,您怎样评价?
田大新:我认为未来还是云端和终端的相互协同,随着5G带宽的增加、时延的降低,我们可以把信息实时的传回云端进行处理,然后快速反馈。
曾有一位从谷歌离职创业做高精地图的人就是这么做的,他搭载摄像头采集高精地图,然后传回云端,强大的云平台进行处理,再传回前端,这样就实现了高精度场景的感知,其实有点像建立一个VR场景,虚拟现实未来在无人驾驶领域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应用。
网易智能:关于自动驾驶行业未来的话语权问题,一级供应商以及整车厂这样的造车模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自动驾驶时代来临,话语权会不会发生改变?
田大新:目前,无人驾驶是属于人工智能领域最高端的技术,各种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这类注重算法和技术的公司比较有戏。
不过,传统的车企也在逐渐的收编一些创业团队来打造自己的无人车技术部门,他们的优势在于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来为研发提供保障,无人驾驶技术未来可能是车企的基础技术。
网易智能:自动技术是真正的高技术研究类别,那研究自动驾驶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田大新:我认为难度在于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行为的不可预测性,首先道路环境都已经固定了,不太可能为了实现自动驾驶重新修适合它走的路,另外就是无法判断人到底想干什么。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遇到下雪天,人们在没车的时候喜欢往路中间走,因为雪比较少,不容易滑,司机驾驶汽车开过来也会减速,相互让行,然后通过,但未来如果是无人车,那这种场景就比较麻烦了,或者再极端一点的例子是乡镇的集市,那种集市人来人往,路两边是摊贩,人类驾驶通过都很费劲的,无人车就更困难了。
所以,目前无人车技术的落地还是要在相对特定的环境实现,如高速公路、厂区、BRT、或通勤线路。
人工智能对人类有威胁
需要制定规则约束
网易智能:目前来看,中国和美国的政策对于自动驾驶的研究较为利好,您如何看待自动驾驶行业发展中的政策因素?
田大新:美国的法规方面走的应该比较靠前,但是这种法规的合理性我们还有待研究,其实,中国这种环境反而有可能加快技术创新,比如百度无人车上五环,目前开放的环境反而可能使得我们的创新走得更快。
网易智能:很多高校建立了人工智能学科,您认为AI方面的教育未来会出现哪些变化?
田大新:目前,高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在传统的计算机学科里面增设一个网络空间安全,将人工智能成立独立的学科也是一个趋势,其实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这样的班。
网易智能:您怎样看待人工智能威胁论?最近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又开始吵这个话题。
田大新:这些人物都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发散性的思维正是他们所擅长的,我比较同意马斯克的观点,人工智能对人类是有威胁的,我们需要建立制度和规则来对它们进行约束。(完)
注:《AI英雄》专访隶属网易智能工作室,每周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讲述一个人物故事。如需转载本文需经作者同意,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AI英雄》专题
1、专访微软洪小文:下一个十年,AI应用将成兵家必争之地
2、专访地平线机器人技术余凯:我特立独行 不畏惧行业泡沫!
3、专访科沃斯钱东奇:人工智能落地还要十年,你很酷不代表你能存活
4、专访云从科技周曦:刷脸时代 一支”国家队”的独特”战法”
5、专访驭势科技吴甘沙:2021年实现L5自动驾驶很难 共享无人车可期
6、专访优必选周剑:人形机器人普及还要十年,90%创业太虚都会死
7、专访联想芮勇:以前大家把搞AI的当骗子 现在我希望AI是只"慢牛"
8、专访第四范式戴文渊:AI的Windows时代何时到来?
9、专访英特尔宋继强:如果机器人取代了你的工作,要学会灵活转型并与AI共处
10、专访图森未来侯晓迪:那些不能盈利却说要改变世界的人,不是骗自己就是在骗别人
11、专访Gowild邱楠:讨厌硬件免费,所有的付出都应该被尊重,今年低成本机器人会上量
12、专访码隆科技黄鼎隆:人工智能已装酷60多年 现在的核心是赚钱
13、专访微软黄学东:语音交互的技术前景到底是怎样的?
14、专访达闼科技黄晓庆:机器人的1G时代何时到来?
15、专访出门问问李志飞: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智商的延伸
16、专访ROOBO刘颖博:我如何走过机器人市场的那些坑?
17、专访英语流利说CEO王翌: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效率这么低?
18、专访百度风投刘维:哪些AI公司会在泡沫中死掉
19、对话哈萨比斯:AlphaGo告别围棋AI的故事刚开始
20、专访于尔根:AI早就有了意识 未来十年行业走向哪?
21、专访尼科:用脑机接口下载意识实现永生 还有多远
22、专访杨强:阿尔法狗已经是"上帝"?它还有致命弱点
23、对话尤瓦尔:AI替人类工作不可逆 智神将掌管世界
24、专访彭军:L3不适合商业化 无人车要考虑场景应用
25、对话李德毅:我们即将进入人机混合驾驶的漫长时代
26、对话景鲲:DuerOS要做语音交互时代的Android,有戏吗
27.专访谢殿侠:别只盯着智能音箱 语音交互将重构APP | AI英雄
28、专访简仁贤:如何用情感交互拯救智障的机器人
29、对话韦东:“造车”还是“造路”?自动驾驶已经进入误区
30、对话沈向洋:我曾熬了满头白发 但微软已成AI领头羊
31、小米王川:做智能音箱非跟风 卖299是做厚道生意
32、专访MINIEYE刘国清:我们不讲故事 自动驾驶从L1开始
33、专访清华大学邓志东:AI从边缘到主流 机会到底在哪?
34、专访石博盟:押注TensorFlow 谷歌在中国要翻篇
35、专访Vincross孙天齐:一个关于自由与新物种的故事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