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拖延症作为时间管理中的大杀器,早就被大家打烂了。然而到了拆书现场才知道,还是有非常多的人感兴趣。
学了许多时间管理的的书,时间管理四象限,GTD,番茄钟这些方法和工具都用了,反倒发现有本积极心理学的书对拖延症有了不同的解答。
《幸福课》新书发布预售的第一天就登上了亚马逊销售榜的第一名。它脱胎于作者陈海贤老师在浙江大学开设的一门叫幸福课的通识课。用许多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来回答怎么才能幸福这个课题。
想比市面上其他心理学即自我成长的书籍来说,这本探讨幸福的书非常务实,从自我成长,接纳,改变的各个方面做了贴近生活的探讨,非常喜欢作者海贤老师的娓娓道来,他不讲大道理,他说你看我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有这样一些改变。
拖延症会流行起来,当然也有一些现实的原因。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人都有很多目标和欲望。想要的东西多了,时间就不再是用来度过的享受的了,而成了完成目标的工具和资源。当我们没有“用好时间”时,就会不自觉产生内疚和自责,觉得自己像个败家子。
另一方面,细碎的社会分工经常逼迫我们做自己不那么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完全不顾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当我们对这些事情产生本能的抗拒时,我们不会觉得是这些事情有问题,而会觉得是自己有问题。还有些时候,事情是我们自己想做的,目标也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但目标是在太远,实现的过程又长,大脑和身体经常不听使唤,偷懒,溜号,于是拖延就产生了。
所以,当你说自己有“拖延症”时,你可以想象,你在用这个词表达什么,它背后的情绪和问题是什么,以及它对你意味着什么。也许你会发现,“拖延症”并不只是拖延着不做事那么简单,它背后有我们对生活的恐惧和渴望。
有的时候拖延症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一个社会现象,你口中的拖延症只是个提醒。
你用12秒跑完了100米,跑马拉松仍然希望自己保持这样的速度。当你什么事都想用冲刺的速度做好的时候,当你觉得意志力就是主观的时候,会不会大脑在用拖延表示抗议?
当领导的人,还会觉得下属拖延。且不说他百米冲刺的速度不如你,你安排的任务全都是冲刺吗?有没有马拉松类型的?
很多人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就焦虑了。如果这时候让他们先做会别的,他们就觉得犯了大错。虽然他们也经常在最后一刻才把工作做完,但他们会觉得,要是能早点动手,就不用承担deadline之前的焦虑了。明明是自己选择了把工作留到最后。为什么自称有“拖延症”?能够帮助逃避这样的事实:他们一直都有选择,只不过他们选择了拖延。
如果你之前的经验告诉你,你是有急才的,清楚自己最后一天的潜力,就不如承认你是主动选择拖延--反正要拖延,我就认命吧。也别焦虑了。无论如何,任务总是会完成的。就像年年火车票难买,大家最后也都回家了。
后天能做的事,就别赶着明天做了--马克。土温。
这时候,人们说自己有拖延症,只是在自嘲--“我有病,我骄傲”。
那其他人的拖延症到底在说什么?
虽然大家都在说拖延症,但是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有时候,他们是说“我的生活不该是这样-如果不是有拖延症的话”拖延症不幸成了发泄生活不满的出气筒。有时候他们是说“我做的不够好,也不是因为我懒,也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拖延症”。拖延症不幸成为自我安慰的替罪羊。
当我们认为或潜意识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以出色完成任务的时候,这样做会让我们心里好过一些,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问题也来了,这样的话,你会一直呆在舒适区,不会去主动拓展自我界限。
这意味着,你失去了成长的机会。所以请你认真思考一下:你是愿意在心里维持一个虚假的“完美的”自我形象,还是面对真实的自己,并通过不断挑战自我界限来获得成长。
如果你想面对,首先看看这些事情对不对,其次再看具体怎么做。
这些你会拖延的事情,跟你的长远目标关系大吗?或者这件事指向的目标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它是否符合你深层次的价值观,回顾下,你手上一再拖延的事情是什么?它和你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怎样的关系?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你会发现,它可能关系不太大,但你之前并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它可能关联性还很高,我真得赖到拖延症头上。不管怎么说,光解决了拖延症带来的焦虑和情绪问题是不够的,我们看看到具体任务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办法。
那怎么办?如果不对上次拖延感到内疚,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抵御下次拖延呢?难道真像网上段子所说的,当那个堕落,邪恶的自己说“别学习了,出去玩会吧”,那个上进,正义的自己也要跟着说“好啊好啊”才对吗?
也许真该这样。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中讲到,和我们的常识想悖当人们屈服于诱惑时,不让他们感觉到内疚,相反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居然能够增加人们抵御诱惑的能力。
因为相比于内疚,自我谅解反而更能增强责任感。一旦摆脱了内疚和自责,我们反而能够思考为什么会失败,而不是简单地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无能。
我们也不用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安抚内心的挫败感了。这样,我们反而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增强自控力,在和诱惑的战争中重整旗鼓。
通常我们认为意志力是戒律规条,是理性的东西。可是谈着谈着,我们却谈到爱了。事实上,要增加自控能力,同样离不开爱和自我怜悯,这些更感性、更柔软的东西。
改善拖延症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和自己拧巴的关系,你不能对自己太苛刻,也不能太放松,既然不能谴责自己,我们不如试着和自己谈谈。
自我管理的本质,就是自我谈判。
“邪恶的自己说“别写拆书稿了,刷会手机吧”,
那个上进,正义的自己说”不刷行不行?”
憋不住啊。
那半小时后再刷行不行?再写半小时,半小时后允许你玩手机
那。。。行吧。
一旦投入到工作中,需要的意志力就没那么大了。《死时谁为你哭泣》的作者罗宾·夏玛说:“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我们拖延某个任务,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想逃避它引发的感受,比如恐惧、焦虑等。
自我谈判的时候,就不管那么多,先谈个半小时,先开始。就算半小时到了,我还是想玩手机,那就玩吧,至少已经进展了半小时了对吗?
如果你说,这个小打小闹能起到开始的作用。但我拖延的事情可不是写个教案这么简单的。
有一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
发明了一套能够增加执行力的思维方式。过程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A:演练一下 用 woop:思维来克服拖延症
有一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
发明了一套能够增加执行力的思维方式。过程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W: 愿望或心事。放松,深呼吸,想一个你打算在当天、本周、本月、本年之内要达成的愿望,并把它写下来。
如果你在同一时间段内有好几个愿望,那就选一个对你而言最重要的。然后把这件事放在思考的中心。
O:结果。你实现愿望或解决心事后的最佳结果是什么?尽量生动形象地想象达到这个愿望以后的经历何感受。
任思绪驰骋,不要有顾虑。不要着急,慢慢来,要是喜欢的话,可以闭上眼睛。
O:障碍。
有时候事情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顺利。找到那个妨碍你达成愿望、解决麻烦的最严重的、内心的障碍。
这个障碍可以是某种行为,某种情绪,某种观点,某种习惯。重要的是,这个障碍是阻碍你行动的真正原因,而不是表面现象。这需要你对自己的行为有深入的了解和剖析。
里最关键的想法和行为是什么?是不是某种习惯或先入为主的想法?在思索障碍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在外部寻找,把“罪名”扣在他们自认为妨碍了他们的外部条件或人的头上。但是,通过选取一个我们认为可以达成的愿望这种做法,就把外部障碍考虑在内了(要是外部障碍过大,我们就不会认为此愿望是“可以达成”的了)。
P:计划。要克服或规避这个障碍的话,你能怎么做?
想一个——最有效的那个——想法或行动,将其牢记于心,然后想一想这个障碍下次出现将是在何时何地。接着制订一个“如果……那么……”计划:“如果障碍X出现了(何时何地),那么我就采取行动Y。”然后将这个计划重复一遍给自己听。
就这样,完成。
举例来说,我的愿望是上午写完今晚的拆书稿,希望结果是现场带大家进行一场有用又有趣的拆书。障碍就是老是忍不住刷手机,看看有没有客户找或者其他人联络我。顺手刷个朋友圈。我的计划就是,如果我想看手机,我就翻翻手头的其他书。(我还有三个网课要准备,把书都放在手边了)翻翻就回来继续准备今晚这个东西了。
我们今天从了解分析拖延症开始,击破了一些伪拖延症,通过通过自我谈判和WOOP思维来解决面对具体任务拖延的现象。最后用一个书上的小故事结束吧。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
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飞鸟走兽,我们这一盏小小的灯笼,只能照亮脚下这一点点地方,
我们怎么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看看小和尚,平静地说:看脚下。”
哪怕你只是做着最小的事,做着做着,你也会发现,其实已经做了不少了,这也许是我们告别拖延症,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