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心底极其不情愿,但是“不”这个字怎么也说不出口。
别人请求我们做事情的过程,其实就是试探我们底线的过程。
我们不情不愿地答应了别人,那对方就会觉得自己的请求是合理的,那我们之后就很容易在接下来以同等纠结的方式去答应对方很多个的请求。
在那么多的请求里,总有一个请求会让你筋疲力尽。
所以,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say no!
当今社会,人脉成了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而维持人脉通常就要利用到人情。
所以,人情往来让我们很难将那句“No”说出口。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叫“讨好型”人格,这一类人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仰望他人,放低自己。
瑶瑶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瑶瑶是他们村第一个走出大山到大都市读书的大学生,也是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本该拥有骄傲的资本,但她却处处受着委屈。
去上大学前,父母对她说:“你去城里读书以后,不要和同学计较,同学要帮你个忙啥的,都得要帮一下。”
父母的话,瑶瑶一直记在心里,所以一直在放低自己的姿态,对同学的请求,来者不拒。
同学有事的时候,就会让瑶瑶帮忙写作业,或者打个饭什么的。
因为刚上大学,作业并不多,瑶瑶也一心想和同学搞好关系,所以就答应了。
但从那以后,瑶瑶俨然成了宿舍的“保姆”,只要拒绝,就会被舍友埋怨。
有一次国庆,舍友小琪想要和男朋友外出旅游,就把作业拿到瑶瑶桌子上,说:“亲爱的,我和男朋友出去玩,来不及做作业了,你帮我做吧!”
瑶瑶那时候刚刚完成一个特别重要考试,正想利用国庆假期好好放松一下,所以有点不情愿,说:“不好意思,小琪,你知道我刚刚考完证,我想国庆放松一下,这个作业我写好了,你实在赶不及,可以抄我的。”
听到瑶瑶拒绝自己,小琪很意外,有点拉不下面子,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啊,同学之间帮个忙,你还拒绝,也太小气了吧,如果我这门课挂了,就是你的错。”
瑶瑶突然觉得很委屈,凭啥因为这次拒绝,就把曾经帮过她事情全部抹杀呢?
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像瑶瑶这样的老好人,对别人的请求从来不会拒绝,而别人也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
亲和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味地做老好人,也会让别人越来越不珍惜你的价值。
三毛曾经说:“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就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因为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侯,ta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ta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如果我们答应一个不情愿的事情,我们的自我边界就受到了侵占,如果侵占一再发生,我们的自我边界就坍塌了,这让我们陷入愤怒压抑、无助恐慌之中。
不情愿的事情,如果从一开始拒绝,就会避免后来两难的境地。
拒绝,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尤其面对亲近的人。
但只要把话说清楚了、态度足够温和诚恳,即使对方开始有怨气,清楚了你的底线和原则,对方也会去选择适应你。
阿惠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朋友找她帮忙,只要她不愿意,一概拒绝,就连父母催婚,她也不会搭理。
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会接受什么,或者会拒绝什么,身边朋友几乎都清楚。
她也从来不会凑合和谁谈恋爱,对于不喜欢的人的表白,她果断拒绝,从来不会给对方任何幻想。
公司有个男孩子对阿惠很有好感,每到周末,都会邀请阿惠一起去玩,而阿惠每次都会拒绝。
小伙子以为是阿惠不知道自己的心意,选了情人节的时候表白,结果阿惠直言:“工作上,我欣赏你,但情感上,我们并不合适。”
小伙子并没有因为阿惠的拒绝而难堪,反而欣赏阿惠公私分明的态度,后来,他俩反而成了工作上的黄金搭档。
如果用东躲西藏的行动来拒绝,只会让人感觉不够大度,倒不如在最初就直言不讳。
拒绝他人一定要坚决、果断,不能碍于面子和情谊就含含糊糊、闪烁其词,给人希望又让人落空,那才会真的伤害双方的感情。
毕淑敏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一样。”
当拒绝不愿意的事情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就像是向外界表明了你的态度、原则和底线。
不愿意的事情从一开始say no,才可以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这样,不仅自己过得舒心,还在无形中让别人清楚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