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微软的‘海军陆战队’,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概括了我们这个团队的使命。” 微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总经理严飞这样告诉趣味科技。
作为一名微软老员工,严飞目前领导着一支由大中华区20多名资深技术顾问组成的团队。在微软内部,他的这支团队被称为微软Azure云服务的秘密武器“海军陆战队”。
严飞,微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总经理
这支神秘的团队,为什么会被叫做“海军陆战队”?与微软原来技术团队的打法相比,他们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近日,趣味科技探访了微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这支特殊部队的神秘面纱也随之揭开。
新物种诞生,CSE解决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过去,微软的销售一推门,就问客户你的今年预算下来了吧,买多少套Office?多少套Windows?该下单了。”
这是坊间多年前流传的一个关于微软销售的段子。那时的微软还是一家传统软件公司,售卖的产品都是平台级产品,离真正具体解决每个客户的痛点之间,还有着“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然而,短短几年之后,微软就基本完成了云计算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从传统软件企业一跃而成为仅次于亚马逊AWS的全球第二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近年来,微软在对内部结构的大重组中,更是打造了数支遍布全球的特种部队,其中严飞所在的CSE(Commercial Software Engineering)部门便是在转型中诞生的。
CSE也被叫做创新技术顾问,在微软大中华区的官方名称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由原来的DX(Developer Experience)部门技术核心团队组成。然而从DX到CSE并不仅仅是改一个名字这么简单,事实上从诞生之日起,CSE就是微软打造的一个全新物种。
首先,CSE有着全新的生存方式。过去微软的技术顾问大都是PPT演讲高手,靠几场精彩的PPT演讲和典型的用户案例,就能说服不少客户接受微软的技术和产品。然而,这种打法如今已经成为了过去时,CSE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客户的具体业务、场景痛点,并且针对需求不明确却希望拥抱创新技术进行转型的客户,还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严飞介绍说:“如果把数字化转型比喻成海军陆战队一个险滩登陆的过程,我们有两种方式帮助客户登陆。一种是我们在岸边敲锣打鼓给他鼓劲,告诉客户微软的东西可以帮助你们过河,这是之前的传统套路;另一种方式是我们自己穿上海军陆战队的战袍,陪伴客户一起跳进水中,帮助他们更快地渡过险滩登陆。”
其次,CSE通过帮助微软ABCDE五大技术深入落地而促进微软的销售。CSE的目标不是让客户学会使用微软的云平台的存储、虚机等基础功能,而是帮助客户学会应用PaaS层的ABCDE五大技术。
据介绍,微软的ABCDE技术包括:A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是Bigdata大数据;C是Compute Cloud Application云计算应用;D是Digital Interaction基于HoloLens的MR混合现实技术(Microsoft HoloLens是微软首个不受线缆限制的全息计算机设备,能让用户与数字内容交互并与周围真实环境中的全息影像互动);E是Connecting Everything联结一切的IoT物联网技术。
第三,CSE没有KPI。与其他部门不一样的是,CSE团队没有设立考核机制,考核工作效果的一个角度是帮助销售团队达成更好的客户体验,通过销售渠道把更多的微软服务卖出去,另一个角度则是为研发团队提供最接地气、最有指导性的市场洞察。
这也就是说,微软的销售团队和研发团队,其实是CSE最重要的两大内部客户。“一个是业务的影响力,一个是工程技术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团队最关注的两方面。”严飞说。
严飞,微软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总经理
共同编码,CSE陪伴客户把云用起来
那么具体到细节方面,CSE这支“海军陆战队”又是如何帮助客户抢滩登陆的呢?
作为微软项目管理总监,杨滔在微软工作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3年,是整个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中资历最深的技术顾问。在他的详细介绍下,趣味科技了解到CSE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范围定义,深入了解客户的业务场景和痛点;
第二阶段:陪伴同客户共同编码;
第三阶段:技术沉淀和共享。CSE将沉淀的技术内容发布在GitHub等平台上。
除了客户本身之外,微软也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在开发者社区里广泛传播,为相关行业和场景中的更多客户提供帮助。
在整个过程中,CSE与其他技术项目团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两个字:“陪伴”。
“我们经常会被客户问,微软Azure跟其他的云相比优势是什么?我们可以拍着胸脯非常自豪地说,我们CSE就是其中一个优势,CSE团队可以陪着你们一步步把云用起来,而其他竞争对手目前都是难以做到的。” 严飞表示。
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工作模式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才能适应CSE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对此,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历了部门几次重大转型的杨滔,无疑有着最为深刻的感触。
杨滔,微软资深项目管理总监
“过去,我们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给客户讲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趋势,并不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和听懂。然而现在,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聆听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凡是自己讲的东西,最后都要以代码的形式成为客户解决的一部分的。”
杨滔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一家全球领先的传统行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找到微软,一次就提出了三四十个具体的技术问题。不同于传统的技术支持,CSE没有逐一的回答客户问题而是陪伴客户挑出了五个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坐下来一起讨论梳理客户的需求、可用的数据和希望达成的目标。然后,CSE和客户一起微软这些场景再进行深入技术探讨,共同编码。这样不但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且也帮助客户更好的把相关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中。
目前CSE成功服务的客户,已经涵盖了亚洲甚至全球最有代表性、具有数字化转型示范效应的公司和创新企业,行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开发者社区,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以及一些在技术场景上有非常好的代表性的企业。
譬如,2018年元旦期间,CSE团队就协助国内某硬件创业公司共同编码,加班加点完成了微软云服务相关代码小型化的工作,充分体现出了CSE团队敏捷高效的风格,并且在CES 2018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作为成功案例,向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和嘉宾进行了展示。
自我刷新,“海军陆战队”是如何炼成的
对于CSE,微软内部有人调侃说,这是一支写得了代码、讲得了PPT的全新职能部门。那么,究竟要什么样的员工,才有资格加入这支神奇的“海军陆战队”呢?
杨滔透露,CSE团队招人主要有三大标准:“首先,必须是梯形人才,具备一定的技术广度,从Azure到AI各方面的常用知识都要具备;其次,术业有专攻,也就是ABCDE五个垂直领域里,你至少要有两个领域是比较专长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尤其是在高压下的学习能力。在CSE的面试中会有这样一道环节,给面试者出一道题,在两到三天的时间内要能做出一个复杂的Demo。在这种高压环境里面,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目前,CSE团队的20多名技术骨干,其中很多人有着十年以上的技术研发经验。那么在信息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CSE团队成员又是如何做到十年如一日保持“全能精英”状态的?
比尔·盖茨在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新书《刷新》的序言中写道:“刷新是任何寻求在长时间内产生持续影响力的个人和机构都必须要做的,个人、公司和社会,都是如此。”而每一位微软CSE的技术顾问能够数年如一日保持全能精英状态,其诀窍正是“自我刷新”。
深入场景、陪伴客户、共同编码、自我刷新,凭借这些极具个性化的特点,微软CSE这个新物种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客户,将包括微软云Azure在内的最新技术落地到解决场景痛点中。
如此高的专业要求,如此多的客户需求响应,那么CSE团队岂不是一个7×24小时待命的高强度工种?是否会因此难以顾及家庭和个人爱好?然而,杨滔给出的回答却出人意料。
“其实我觉得工作、生活的平衡还蛮容易实现的。微软没有一个朝九晚五的框架,虽然它会把各种工作和职责都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但是你可以自由主动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也更容易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而在照顾好家庭和爱好的同时,反过来也会让你有更好的工作状态,更高的工作效率,更乐意去投入工作。”
杨滔,微软资深项目管理总监
谈起自己这十几年里在微软工作的最大感受,杨滔表示:“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微软的人才培养机制,给你的选择,给你的空间,都是非常大的。公司对于员工的未来发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桎梏,你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或是尝试以前没有试过的事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去开拓几乎无限的可能性,我觉得这是微软在人才管理方面最让我欣赏的一点。”
“另外想谈一下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氛围,你会觉得整个团队都非常积极,另一方面也会相互担当,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氛围,包括跟同事交流、学习,都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虽然在转型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有压力,尤其是年轻的同事,但是整个团队的氛围真是蛮令人感动的,这也是我们能够长时间在微软工作的原因。”杨滔说道,“我相信如果离开微软的话,可能就很难再找到像现在这样默契、彼此都像家人一样的团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