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的第三方打车软件:叫停还是合作?

近日,随着多地出台的“严打”政策,打车软件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2012年以来,摇摇招车、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第三方手机打车软件逐渐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打车难”问题。那么,为什么能够提供方便的打车软件成为众矢之的?打车软件究竟动了谁的蛋糕?

争议最大的“加价”

事情还要从深圳全面叫停了打车软件,并勒令出租车司机删除软件说起。自深圳叫停后,而北京、上海和武汉的交管部门也都表示将严格禁止出租司机与乘客达成价外加价的“违规”行为。打车软件迎来了自诞生之日起最大的危机。而这其中的焦点是“加价”二字。

目前打车市场上几款主流打车应用软件的工作模式基本相同。在这些软件中,有多款软件支持语音输入,大多数第三方打车应用软件都有“加价”功能,用户下单时,可以选择加价的金额。

与传统电话预约叫车不同,打车软件包含反馈机制,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双方进行制约,任何一方的不诚信行为都会遭到停用等处罚。与此同时,一些打车软件还会进行用户调查才会返还加价。

业内人士表示,打车需求不断增加,而数量有限的出租车显然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些需求。一定程度上,打车软件解决了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信息撮合机制可以让出租车的利用率更高,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峰时段乘客打不到车、司机拉不到活儿的矛盾。

对于目前司机对打车软件的态度,记者采访了多名司机,其中绝大部分对打车软件表示支持,但他们也表示这些软件的“加价”功能是他们选择接单的参考之一,还会同时考虑路况等相关信息。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在发展初期,它固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规范,但对“加价”市场行为“一刀切”禁止,不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无疑值得商榷。

利益链条

打车软件的风行似乎给监管带来了些许难题,如驾驶员注册准入缺乏认证、操作方式存在行车安全隐患、投诉争议处理困难等。这是官方叫停第三方打车软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争议的焦点在于打车软件奉行的加价机制。有人担心,这加剧了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在这样的机制激励下,最后很有可能出现只有加价才能打到车,不加价都打不到车的局面。此外,还有不少用户担心,自己的行踪等信息是否会被滥用。

其实在出租车行业里,司机是受管制影响最严重的一方,不仅要向出租车公司交份子钱,还要自己承担风险,而最重要的是打车价格是由政府规定的。

而打车软件却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额外的利润空间,这部分加价百分之百变成了司机的收入,不用缴税,也不用交给出租公司。正是这一点大大地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打车软件的加价做法仿佛碰到了政府最敏感的神经。因为政府认为这实际上等于涨了出租车的价格,而自己却并没有捞到好处,出租车公司也认为自己没有分得一杯羹,所以,不管是政府还是出租车公司都会反对这种有用的应用出现。

而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打车软件被叫停的原因。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打车软件属于有偿经营性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只要有ICP证和工商执照,就是合法经营,不可能被随随便便叫停。

抱团合作或是出路

近日,据最新透露的打车软件行业调研报告显示,在下载量方面,2013年4月Android平台中,嘀嘀打车以43.1万位列第一,摇摇招车24.6万位列第二,易打车下载量17.5万排在第三位,排在3~7位的分别为打车小秘、PickRide乐搭、快的打车、大黄蜂和E达招车。

在城市热度方面,百度指数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武汉和杭州是使用打车软件最热的四个城市。在北京,嘀嘀打车名列第一,摇摇招车名列第二;在上海,嘀嘀打车名列第一,快的打车名列第二;在杭州快的打车名列第一,嘀嘀招车名列第二。

在司机覆盖数方面,北京市场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和打车小秘覆盖量最大;上海市场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大黄蜂和摇摇招车覆盖量最大。

嘀嘀打车软件创始人,小桔科技CEO程维认为,打车软件与各地的电召中心及政府主导下的统一电召平台合作,将更有效的利用出租车运行,并制定一些规范,这对打车软件行业将有比较好的引导和规范的。他认为,今天打车软件的力量还是分散的,每个企业都在发展,内部还在竞争,未来能否融合在一起,把企业融入进去,共同对行业进行规范,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则认为,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百姓的感受,百姓觉得好,有关部门就应该认真的重视研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就是依法,依规,如果不进行依法的,进行一些提升还是有必要的,还是应该关注百姓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