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

我是张逸雯,《京都手艺人》的编辑。

两年前,本书的译者刘昊星带着原版书找到我们。昊星是京都造形艺术大学的毕业生,也是这本书的监修作者之一,大野木启人教授的学生。“这么好的一本书,却还没有被引进,实在可惜。”

他把厚厚一本书推到我们面前。这本书由京都当地一个致力于传播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编辑团队策划,京都造形艺术大学两大知名教授监修,网罗了京都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艺。而京都,被誉为这个世界上造物文化最丰富、保留最完好的城市。

我们只稍一翻,便马上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当即决定签下。

这本书的原名是“京都職人”。“职人”在日语中指的是那些普通平凡的手艺人,他们世世代代传承一门手艺,背负着以此为生的命运。与之相对的是“作家(日文说法)”,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大部分人带着“工艺设计师”的头衔,作品也有着更鲜明的主张和个性。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1张图片

本书所记录的,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职人”。这些手艺人所制作的东西,基本都是实用品。民艺之父柳宗悦说过:“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所有的美都产生于服务心。”读这些手艺人对作品的苛求与执着,真正能感受这种精神。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强烈的个人主张,这些日用之物的美,正来自对生活的友好,对自然的皈依和对传统的传承。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2张图片

对于真正的手艺人,柳宗悦曾有过精准的概括:多数的工匠都没有留下名字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在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上,却寄遇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因为他们的存在是有作品决定的。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3张图片

由此可见,面对真正的“民艺品”,手艺人反而是隐形的。也正因如此,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为我们记录下这世界上造物文化保留最完好的城市里的那批“隐士”。

这种精神在书中记录的一位木工绫部的一番话也能得到印证:“京都的手艺人不留自己的履历,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便已知足。我想留存下手艺人的这份矜持。虽然手艺人不留名,但是历经百年后,后世的人们能想到‘啊,当时还有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这就是手艺人的欣慰之处了。”

在编校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和昊星有过多次讨论,得知他为确保译文的准确性,翻译时查询、参考过很多资料。由于这本书文字和图片量都大,版式复杂,我们打磨了近一年多,才最终定稿。封面的设计,是我们第一次与台湾设计师王志弘合作,很感谢他。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4张图片

拿到书的那一刻,真的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归处。

其实,书就是一件“手艺作品”,编辑也与手艺人无二,对文字的执着、对细节的坚持,这些点滴的累积最终稿成就一部作品。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5张图片

我们用手艺人的精神来做一本手艺人的书,希望能“亲吻”一些心灵。

手艺、匠人精神的话题渐热,浮躁环境里,“一生只做一件事”听起来太浪漫了。但就像寿司之神里的小野二郎,手艺人大都平凡。他们听命,只是将其演绎到了极致,而极致和专注似乎是这时代的两大心病。本书记录了世界上造物文化保留最完好的城市里的那批“隐士”,书中囊括了50种传统工艺,造访52位名匠,大家可以在目录上一窥京都手艺的丰富程度: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6张图片

「熏香」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7张图片

「和果子」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8张图片

「抹茶道」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9张图片

「手印纸牌」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10张图片

「和蜡烛」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11张图片

「京镶嵌」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12张图片

「京和伞」

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_第13张图片

关于这些传统工艺和背后手艺人的故事,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尽情问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京都52位手艺人和他们一生坚守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