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伪处女座的天秤,往往过分看重颜值,看重别人给我的第一感觉,这或许是这个星座最大的bug。
比如关注了很久的微信公号博主,一直倾慕于对方的才华与风格。
等到有一天,成为了她朋友圈的甲乙丙,时时可以看到对方的动态与消息,尤其是见识了对方的“庐山真面目”后,完全破坏了我之前所有对美好未知的想象。
比如读过一名作家写的小说,即便是爱情题材,其写作风格与叙述手法,还有内容结构等,与泛滥于网文届的“妖艳贱货”完全不同,堪称文艺届的“一股清流”。
直到我去参加对方的签售会,猛一眼看上去貌似“猥琐大叔”,顿时好感全无,倍感嫌弃。
(一)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对自我进行一场“深度拷问”。
你怎么可以这么肤浅?你又有什么资格可以这样对别人评胸论足呢?仅凭第一眼就能够这么轻易定性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吗?
反思的越多,内疚的感觉便有所释怀,开始谅解自己本能的情感反应。
过多的微信鸡汤愈来愈多地向我们灌输“颜值即正义”的理念。
前不久,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在网络上“爆红”。当时,在看人民日报有关袁硕的报道时,有一句话特别深刻:“男色当道的时代,迷妹的目光便是流量”。
说实话,初次关注确实是因为对方的颜值—穿着西装的帅气、幽默迷人的谈吐、以及若有若无的孩子气,套一句当下较为流行的话便是:始于颜值、陷入才华、忠于人品。
看来,人终究逃不过追求视觉化的本能。当然,这无需介怀,也不必觉得可耻。就我看来,这反而是社会进步化的表现。
这个时代对个体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形形色色的人有了更广泛的包容性。正是不同价值体系与观念的个体共同活动,才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多样色彩。
(二)
看重颜值并没有什么不对,让人赏心悦目的人与物,能够给人美的感受,本身就是TA存在的优势。
但当外在的美感或新鲜度消失或者不再具有吸引力时,反而内在的修养与学识,支撑着一个人的丰富性,让人的魅力愈来愈具有持久性。
最近朋友有一个采访,采访对象是一名科幻类小说作家。那个作家创作的剧本《飞向X星球》在科技馆上映,因为科幻类题材的内容,并不是我们这些文科生擅长的领域,所有他请我们去看这部剧,并希望我们能够给他提供新颖恰当的采访切入。
过后,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与问题,发现都是很浅显、表面的问题。我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症结点,可能还是源于自身知识与阅历的浅薄,从而对问题的深度认知不足。
学生时代,我往往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外界灌输什么,我便接受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
后来,慢慢接触社会,见识到愈来愈多牛逼闪闪、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永远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的问题意识。
反观自身,越来越觉得自己浅薄无知,甚至有点急功近利般的浮躁,所以开设了#咸鱼曰不曰#系列,让自己能够时不时地看清自身、认清周遭。
最后,立个flag:保持反思,持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