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似乎是有些轻佻了,这种题目隐隐地透露着不尊重,可是我想它很适合杜甫,这个一生忠君、一生爱国、一生忧民而又一生苦难的诗人,这个一生都怀抱热望的败北者。

杜甫给人的印象是凄凉的,想到他在漂泊的小船上终结了自己的一生,悲苦就不免漫出心脏,只是我仍感到杜甫的人生中还是有些难以言喻的力量,用以支撑着他熬过这五十九年。

一定是有些什么力量存在着。

我想了想,也许是他没有由来的忧心天下吧。他似乎永远葆有一种宽大的胸怀,在破败的孤舟上都要“戎马关山北”,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忠君爱国,搏个歌舞升平的盛唐。

可惜这盛唐却正是在他的眼下没落下去的,我想他大概会很悲伤,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还有所热爱的那个国家。

也许是被“野无遗贤”耽搁太久,他仿佛有种紧迫感,从不懂得收敛和委婉,以致于早早地被贬了官,落得个举家逃难的地步。他其实并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徒凭一颗心为民请命,让我想起很久之后的海瑞,他们并非聪明的官员,肱股之臣也算不上,可是仗义执言这些事总要有人来做,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骨子赤诚劲儿啊。

所以杜甫大约是天生的爱国者吧,我想他见到自己被饿死的孩子时是很伤心的,可一定从来没有后悔过,后悔了,就不是那个杜子美了。

他这一生过得都不高兴,阴差阳错、时运不济,明明半生都身处盛唐,却一直都在体验崎岖和阴暗的道路。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他连遇到一点转机都要高兴到写“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可这样的小事,他也没遇上几次。

他的诗总免不了声酸词苦,我很能明白;但杜子美的不同在于:他又总是在豪情壮志。他从不一味地苦,一味地慨叹生不逢时,他总带有些乐观,像不怎么地道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天寒日暮山谷里”也要说“悲风为我从天来”。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坚硬地对抗命运,到死,也是凝固成了“万里可横行”的姿态,像个失落的英雄。

我很是钦佩。

几百年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实在不愿让杜甫也看到那种景象,但我想,即便是亲眼看到大唐的最后以握泥土易主,他也会坚定的念“国破山河在”仍然不服输的维护着“唐”的气度。

毕竟是杜子美啊,过得高不高兴又怎么会改变他对国家的热爱呢?

毕竟是……杜子美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头脑和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