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亦”也和人有关

   《论语》中有一句名句,流传千年,今天的我们也常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来表达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其实就这句话,都被误解了多年,记得我小时候,在考试前大家都会用这句话来表示复习的重要性,而这句话中,“习”的恰当意思是实践,学习之后实践,才会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而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中间的副词“亦”。

   “亦”这个字,在今天,已经看不出和人有什么关系了,而在甲骨文的字形当中,我们能发现“亦”这个虚词与我们人的关系。

2018-04-25“亦”也和人有关_第1张图片

     甲骨文的”亦“是个典型的指事字。一个正面直立的人形,臂下加两点。像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关于这两点到底表达什么意思,专家解读下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臂下的两点代表的就是腋下,腋窝;还有一种说法是,甲骨文、金文这个字的两点大多介于两臂和两腿之间,可以指人行走时两臂的摆动的动态,其次可以指人行走时两腿交替迈进的动态,还可以指双臂、双腿行进时的交替变换位置的动态。推知“亦”的本义是一个人行走的动态。由于人人行走都是这样,行走时手臂、腿都是前后交替摆动,产生了“也是这样”的引申义。如“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虽然,连许慎老先生在《说文解字》里都说”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亦,人的腋窝。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可是,根据后来的引申义,还有”迹“这个字,明显表明人行走在路上,行走时足留下的痕迹。如果”亦“的本义是腋窝,那么”迹“这个字就成腋窝留下的痕迹了?

    这个字发展到楷书,我们已经看不到人的印迹了,后世”亦“也被假借做了虚词,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也“。而和”腋下“有关的意思,重新造了形声字”腋“来替代。在《庄子。田子方》中,颜渊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意思是:老师您慢走我也慢走,老师你快走我也快走。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曾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又说:“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以此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表示自己忠于老师的学说。这种理论的实行,形成了中国学术界恪守师教,讲究师承的传统,这是一种保守的传统,使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仅仅局限干对先秦诸子的解说,以“疏不破注”为荣。再也不求发展。此风沿袭,影响至令。此句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恭恭敬敬、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物形象.因而在后世的传习之中。两句被浓缩成为“亦步亦趋”的成语.用以形容那种事事追随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原为褒义现为贬义。

     而古人用字精确又一次在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当中展示了出来1.行,相当于今天“正常的行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2.步,两个脚印一前一后,慢行。相当于今天的“散步”。和“行”相比,速度要慢。如“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屈原《离骚》)3.趋,小步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升序》)4.走,跑。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5.奔,逃跑,速度快到极致。如“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古人用速度的不同,给每个动词冠以不同的意思,相较于今天我们的用字,是不是比古人粗糙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25“亦”也和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