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2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

跳过讲漫画与电视的第17篇,直接进入第18篇。

此篇讲印刷词汇作为媒介的影响。

“民族主义”,一个个体认为自己归于哪个民族,怎么产生的?毕竟,一个人出生在哪个民族哪个国家,不是个人可以选择的。偶然出生在一个地方,到你爱这个地方,不是出生使然,有一个同化内化的过程。

印刷术的爆炸延伸了人的头脑和声音,在世界规模上重新构造人的对话,这就构成了连接各个世纪的桥梁。

有了印刷术,大多数人当下只要想看到有文字开始流传至今的文本资料,都相对容易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道德经》都不是讲学现场的完整记录,或者原音原样重现。

要以口语传播,《论语》传不下来,就是传下来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诗词歌赋,才是口语传播的载体。

有了书面语,信息就可以往深度去,就可以呈现前后连贯的长逻辑。但是没有印刷术的出现,规模化信息复制就无法实现。手抄本,被罚过抄写的都知道那种痛苦。何况,手抄本的讹误率太高。古文本来信息就高度浓缩,同样的内容都有不一样的理解,何况是文字讹误带来的分歧。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2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_第1张图片

字母表及其延伸印刷术使力量的传播成为可能,这个力量就是知识。它粉碎了束缚部落人的枷锁,使之爆炸成为具有个性的个体。

人以群分。社会人交往,都带着标签,国家标签、地域标签、工作标签、兴趣标签等等。

以国家地域分,依然非常普遍:如身份证上的地址信息。今天人以群分说的更多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追求导致的人群分化。

以小地域分,比如一个村子的村民对这条村子的认同,进而产生的这条村子与那条村子是有情感认同差异的,相对容易一些。

村子里面的大大小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族谱亲缘血缘的约束;有族约村规的共同约束等等。

有人敲你家门,村民习惯会问:谁啊? 来人习惯回答:我!为什么信息能这么简略?因为太熟悉了。

村庄的大小是书面媒介出现之前,声音传播天然的范围。再大,所采用的媒介自然就会不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书同文,而不是言同音,有原因的。

#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2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理解媒介》22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