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担心自己碌碌无为过一生吗?

牛津街景随拍

某一天,我坐在书桌前复习雅思口语,话题是你觉得好的朋友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不知怎地,就想起了《老友记》里的几个人。想起Monica和Phoebe的一幕对话。Monica问:Phoebe, do you have a plan? Phoebe答:I don't even have a pl. 然后我突然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最近重读《Lean in》。里面有个对我刺激最大的观点是,且不说外在环境如何,很多女性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于是放弃了自身的职业发展。等到想要(或者不得不)重回职场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说服雇佣方雇用自己,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激烈的竞争吓跑了。

我发现男性好像很少有这种问题,他们相比起来,更加义无反顾,更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事业。无论是孩子出生,孩子太小需要照顾,很少有人会提出让父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在很多男性眼里这个根本就不是选项之一。就像我来英国一年,过去的旧交好友,很少问起我的工作状况,好像我结了婚,两人一起来了英国,就万事大吉了。

偶尔也会听周围女生和我说打算辞职,工作太辛苦,辞职正好可以回家生个孩子。更可怕的是,这不是开放二胎了吗,有的人甚至打算连着生俩。我估计生完一个孩子,她的这个念头就该打消了。

即便是选择回家生孩子,做全职妈妈,也应该是两个人商量慎重讨论后的结果。孩子出生之后,后续的生活也有相应的计划和安排。回家做全职妈妈不应该是你逃避工作的退路。今天的你因为不想工作,退一步回家当全职妈妈,哪天你不想当全职妈妈了,你还能往哪儿退?

全职妈妈的劳动在国内的大环境下能得到的认可实在太少。女性的生存环境、职场环境本来就已经够恶劣了,当你在家当了几年全职妈妈之后,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环境对你只会更加残酷。

《生活大爆炸》里有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大致是,有人问Lenard的妈妈:你为你的儿子感到骄傲吗?他妈妈说:为什么?又不是我的成就。这句话换到夫妻关系中也是一样,你在家当全职妈妈,你丈夫在你的默默支持下取得再多的成就,说到底,那些成就都是他个人的。至于“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这种事情,自己想想就好了。

还有一个场景,《绝望的主妇》中,Lynette带着三个熊孩子在商场遇到旧日同事。对方感叹,如果Lynette没有离开,这次升职的肯定是她。还问Lynette当妈妈的感觉如何。Lynette深吸了一口气,露出最灿烂的笑容说: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工作。然后,转眼她就顾不上说话了,三个熊孩子已经在超市闹了起来。

美国同事Molly在得知我来英国面临重新开始这个问题时,和我分享当年她因为两个孩子,整整六年在家照顾孩子,之后再重新出来当老师的故事。因为是女校的缘故,学校非常重视女孩子领导力的培养,鼓励女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多多少少对在那儿工作两年的我也有一些影响。

前两天和妹妹聊天,聊起了这个话题,于是有了以上的零碎记录。有一条自己喜欢的专业的道路,在这个基础上持续学习和发展,我觉得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都很重要。身边的人,比如妹妹本科学临床心理学(因为爱好,从药物制剂转到了这个系),硕士考到北大医学部,最近在准备执医考试,未来想当精神科医生。这是一条很清晰的职业道路。小妹今年毕业了,考了教师,小学数学。如果一切顺利,好好工作,将来考进城,也都不错。好像只有我自己还迷迷糊糊在拐角处东张西望。

第一个是自己喜欢,第二个是职业上持续地学习和进步。第二点是第一点的保障。如果没有第二点,做一个行业多年,用的都是同样的方法,没有进步,那你迟早不能适应新的挑战。又或者,即便是新问题,你还是用老办法解决,自认为没有挑战,进而厌倦。这都不是什么好现象。男性没得选择,大部分只能在职场努力杀出一条路来。留给女性的“回归家庭”看似是一条退路,实际上常常是一条死路,也许你的一生的“碌碌无为”就会从这里开始,正如上文所说的,你的丈夫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那是你丈夫的,和你无关,你的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那也是你孩子,至于你呢?想过么?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盲目退回家庭,未来那就真的是看命了。

当然,只要你有信心能做到离开职场安心在家带孩子两三年,重新杀回来也是分分钟的事情,那短暂离开职场真没啥。记得TED上还有个设计师每隔七年就休息一年呢。若是认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于成就丈夫、成就子女,那也没什么,只是个人选择而已。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结果,这是成人社会的基本规则之一。

愿你选你所爱之路,也爱你所选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担心自己碌碌无为过一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