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

花木君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张图片

枣,又名大枣、红枣,原产我国,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与李、杏、桃、栗并称“五果”,是世界第七大干果,以营养丰富、补中益气、养血生津而驰名天下。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2张图片

枣树在我国大多省份都有分布栽培,传统主产区为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甘肃六省份。枣树适应性强,无论沙质、黏质土壤、山坡瘠地以及微酸至碱性均能正常生长,而且寿命长,连年结果容易,是农村常见的自生树种。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3张图片

枣树为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树枝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花小,黄绿色,两性,聚伞花序;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4张图片

枣树树姿向上,枝干虬曲,小叶碧绿,夏秋季果实累累,红绿相间,常见庭院栽培,寓意“早生贵子”,然而很少有盆景栽培,主要是一则常见,再则枝条脆硬,针刺扎人,不易蟠扎,因此较少用来制作盆景。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5张图片

其实,枣树品种中有不少是以制作成盆景观赏,比如龙枣树,龙枣树又称龙须枣、龙爪枣、拐枣等,因为其枣头、二次枝和枣吊皆卷曲不直,似龙爪状,故得名。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6张图片

龙枣树是枣属中比较稀少的落叶灌木品种,和其他品种为乔木不同,植株矮小,主干灰白色,老皮纵裂,嫩枝青绿色,木质化后转为黄棕色,以后逐渐呈紫红色,主干、枝条均扭曲生长,枝干上有灰色针状小刺,在芽结处易形成疙瘩。果实较小,呈圆柱形,稍弯曲,果面高低不平,呈扭曲状,果皮厚,成熟后为红色,但品质不佳,不宜食用。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7张图片

龙枣树树姿优雅,株型低矮,枝条致密,自然扭曲,形态多变,蜿蜒伸缩,犹如群龙飞舞,迥还盘转,腾空飞跃,尤其是冬季落叶后,极富观赏价值,是枣属中最适宜观赏的树种,在华北一些居民庭院常见栽培,故宫博物院中也有龙枣树的威姿,非常适宜制作成盆景观赏。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8张图片

龙枣树适应性强,耐寒耐热,耐旱耐盐碱,萌蘖力强,成活率高,制作成盆景,管理粗放,养护简单,是近些年盆景市场出现的新型品种。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9张图片

【素材来源】龙枣树繁殖可以通过分株、扦插、嫁接多种方式培育,盆景制作多采取嫁接和采掘方式获得盆景素材。可在野外寻找造型古朴的枣树作为砧木,挖掘时将主根截断,尽量多保留毛细根,挖后要及时栽种,以促使新根的生长,等成活后用枝接或芽接的方法进行嫁接。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0张图片

【花盆】龙枣树根系水平根发达,因此在选择花盆时,要选择较宽松的花盆,可用瓦盆、紫砂盆、陶盆、塑料盆,不建议用瓷盆。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1张图片

【土壤基质】龙枣树对土壤不挑剔,耐贫瘠,可用园土、腐殖土混合沙土栽培,要注意土壤排水要便利,不能有积水现象。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2张图片

【上盆】龙枣树上盆时,要使根部舒展并与土壤密接,对较大或主根较粗的根系,可用竹签或木棒将根部四周的土轻轻插实,并用手轻拍盆腰,以避免根际存有较大的空隙。上盆后及时浇透水,然后放于背风向阳处,保持盆土湿润。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3张图片

【光照温度】枣树为喜光树种,应放置在光照充足的位置,不可过密,否则,透光不良,影响生长坐果。枣树花芽分化需17~19℃,花期需要20~25℃,盆栽龙枣树夏季要适当遮阴,冬季温度最好不要低于零下-10℃。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4张图片

【浇水施肥】龙枣树耐干旱,忌积水,因此浇水以偏干为主,“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原则。花蕾分化期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可在春夏季适当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龙枣树盆景要想挂果繁茂,还是要适当补充养分,可在生长期每10天左右施肥一次,用饼肥水和磷酸二氢钾交替施肥,效果较好。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5张图片

【整形修剪】龙枣树的整形修剪比较关键,因为龙枣树成枝力弱,修剪要适宜。可以根据原始设计的雏形,比如曲干式、临水式、提根式等造型,留取3、5个主枝,剪去无用枝、病枯枝,然后结合枝条自然弯曲,适当蟠扎牵引,就会形成错落有致的盆景原形。在春季萌芽后,抹除枝干上过密的芽;疏除细弱枝和过密枝;在开花期,对枣头进行摘心,可抑制新梢旺长,显著提高坐果率。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6张图片

以上就是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小经验,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诸位批评指正,谢谢!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7张图片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8张图片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19张图片
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_第20张图片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9-14易花得木

你可能感兴趣的:(龙枣树盆景的鉴赏与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