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

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_第1张图片

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_第2张图片

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_第3张图片

“死亡像正午太阳无法直视,临终的人焚烧着双眼,父亲是替我探路去了。”


《漫游者》收录作家朱天心写于父亲去世前后的五篇小说,外加一篇散文《〈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这是一本与死亡交谈的书,父亲的离去直接启动了她的这些作品书写,女儿的悲伤化成一场不断岔路、思维与现实无重力的游荡:出走地中海沿岸的奇异迷途之旅,建造梦中天堂般的市镇,踏寻电影里小叮当的银河铁道,掉落岛屿童年记忆的洞窟,陪父亲修剪玫瑰……五篇小说如节奏起伏的乐章,一场闪回跳跃的梦,连成稠密的长篇结构。朱天心在地理行旅与历史洪荒、岛屿记忆与梦境、小说与散文的边界漫游,将想象力与哲学思辨融汇其中。


唐诺说,这一次朱天心越过了太多的边界


《漫游者》最终“不那么像小说”(或者说,小说仍有这样超出我们惯性认知的可能),但像的不是日后悠闲端庄的汉赋,而是犹生于某个幽深、光影迷离、生和死界限不明、现实和梦境不分世界的楚辞。有说是最像一场漫长旅程的《离骚》,以及那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上天入地非问出点什么不可的书写者漫游者;也有提到《招魂》,古远的生者死者对话,悲恸但如此压抑着如此温柔仔细的叮咛声音,《漫游者》的确满满是这样语调的话语没错:你回来吧。别去东方别去南方别去西方别去北方,东方的大海会吞没你;南方只有熊熊烈火和噬人的巨蛇;西方是千里流沙,那里住着尖牙利爪的猪首怪物;北方则是不可通越的冰山,以及深不可测无人可回返的冻原冰川。


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_第4张图片

朱家合影。从左往右:天衣,母亲刘慕沙,父亲朱西宁,天文,天心


写《漫游者》的朱天心深陷她从未有过的巨大悲伤之中,当然是这样,但小说并没怎么让我们看到书写者本人的悲伤。恰恰好相反,小说语调绝大多数时候居然是轻快的,甚至甜美,文字也前所未见的华丽,不论是自己写出来的,或采撷自其他书写者。我自己阅读时的第一感是“不祥”,我不是说这是强颜装出来的 (不论是基于礼貌或技艺要求),追索死亡,的确打开了某些边界,带起书写者的飞翔,反身看到世界种种未曾显现的琳琅样貌、内容及其纵深,也看着再不同以往的自己,这里有发现了某物、原来如此的短暂欣喜。但小说这样的“颜色红润”令人不安,比较像是某种不健康的、大病在身的潮红。我想,悲伤之所以被紧紧压住,是因为此刻有比一己放心的悲伤更要紧的事得做,你必须让自己整个身体的感官一直保持在最灵敏的、完全张开来的状态,并如昆德拉说的,要自己内心的声音完全静默下来,好不遗漏地倾听事物那最细微不可闻的声音。从二〇〇〇年至今(转眼十七八年了),朱天心的小说的确是少产的,只写了一部张大春说是“最恐怖小说”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一篇名为《南都一望》、她自己以为不成功的中篇。另外,她想写自己半生所在场的台湾的《南国岁时记》,至今只交出了《大雪》这个节气。如今,她的书写更多时候是猫而不是人,很大部分心思转向这个更脆弱更短暂更容易死亡的生命。这十七八年来,她仍然勤于阅读勤于行走,一样的心思敏锐、易感、认真,一切都依然,就只是小说少了。


刚开始那两三年,我想的确是某种“存货出清”的缘故,毕竟,这样的生命经历不会也不能再来一次,当下,从情感到所知所记所能当然全数交出来(只要小说还能装得下),人一定会感觉自己完全空掉了,会的都写完了。但这不会永远是真的,不管愿不愿意,时间有着人无法干涉的大能,时间会重新生出东西,时间会一块一块空白填补、占领,青草离离。因此,对朱天心的小说书写,我一直是耐心而且“乐观”的(想想,在《漫游者》这样的新基点新视野之上,又会生出什么不可思议的作品来呢?),我信任这样潮来潮去的时间如农人信任四季更迭,这既是经验(毕竟我也书写),也算信念然而,我逐渐发现这里头原来有某种“兴味索然”之感,比外在的时间效应更本心更挥之不去,这极可能是《漫游者》这样的书写(或说出走)最始料未及也最实质伤害 (会是永久性的吗?)的地方。


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_第5张图片


这部小说带着朱天心一次越过了太多的边界了,从情感这一面到理性思维那一面,还有文学书写本身、小说的基本守则和能耐本身(某种意义说,小说不是变得难写,而是变得太容易了)。死亡这么一趟 “从来没见过有旅行者回来的旅程”,还没去过的普希金讲他“不会整个死去”,而闯入过窥视过的朱天心则是 “再没办法整个回来”,仿佛她有一大部分的心思魂魄一直遗留在那里,而那样通透清明的“悲伤/光亮”也让日后的一切黯然失色,理智上也许都知道不该如此,但现实世界就只剩一些絮絮叨叨,得之也好,失之也没关系。


我也开始想,小说会不会是她的志业之事?小说这个最终来说仍有它所能有它有所不能的东西,会是她愿意做到最后如她父亲写《华太平家传》那样的一件事吗?


大致,这就是我所知道、我在场看着的 《漫游者》(没记错的话,这每篇还是由我誉写出来的,我是每一篇的第一个读者,并且以一种最接近书写者的稠密速度来读),当我说这是我以为朱天心最好的部作品,心思其实是很复杂的,也是颇沉重的。


作者简介


朱天心,作家,祖籍山东临朐,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地区,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时移事往》《我记得……》《学飞的盟盟》《猎人们》《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等。《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漫游者》为上世纪末作家关于台湾地区书写的小说三部曲。


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_第6张图片

关键词:原创,热点,典故,良医

上庸君(shangyongjun1)与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微博、等多家新媒体同步,每日呈献原创、热点、典故、良医等美文,供大家乐读与评论。敬请关注和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朱天心《漫游者》:对逝去家人的想象,化作一场银河铁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