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个普通的一天,deno 1.0发布了。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个服务端的程序。 GIT:https://github.com/shinku/deno-demokoa 之于 node,相当于oak就之于deno了。 虽然是奇怪的设定,不过仅仅换了个字母顺序而已,koa 和 oak 就是一个同父异母的双胞胎呀。
router .get("/", (context) => { context.response.body = "Hello world!"; })
以及
app.use((ctx) => {// Will throw a 500 on every request. ctx.throw(500);});
koa 与oak有着几乎一致的kpi,所以对于有node经验的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我尝试着用deno 写了一个静态资源服务器。koa中有个koa-static可以直接使用,但是oak中还缺乏这个包,所以即便他们长得相似,积累上的差距还是挺多的。
想到这里,万一后期阿里的egg换了deno运行时,会不会改名叫:geg
我索性利用了oak 的洋葱模型的原理,简单写了一个static的oak中间件。
定义一个中间件的基本方式:
export default async (context:any,next:Function)=>{//塞点内容进来}
根据文件请求路径去服务器的服务器中访问文件:
const data = Deno.readFileSync(_static+filename);
作为返回主体,设置response的body。
let {response,request} = context;response.body = data;
然后我再写了一个缓存的模块,将请求资源的路径和data 做个映射,确保在下次访问的时候直接去获取内存中的数据,减少再次读取文件造成的资源开销。 根据文件名分别处理了一下返回的headers的content-type的内容。 以上大致这些内容,我把这个文件放在了并起名为static.ts的文件中
app/utils/static.ts
于是,结合oak的中间件逻辑,监听8000端口(也是koa的中间件逻辑)。
import { Application } from "https://deno.land/x/oak/mod.ts";import _static from "./utils/static.ts";const app = new Application();app.use(_static);console.log('start at point :8000');app.listen({ port: 8000 });
运行了deno的启动命令:
deno run --allow-net --allow-read index.ts
项目顺利启动了。当我将文件放在工程里面指定的目录下,用特定的url格式去访问他们的时候,他们如约的出现在了我的浏览器中。
第一次编译的时候,会从denoland上下载ts的代码资源,拉到本地,再在deno的运行时中编译成js文件,提交给V8引擎做最后的编译。所以第一次编译会比较耗时,后期的编译会比较省时间。
TS的编译过程在整个服务的启动之前,也就是说实际上运行过程中完全不用考虑ts的编译问题。所以相比较nodejs,deno的运行效率和node 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目前没有找到一个类似于pm2 或者supervisor 的进程管理的工具,所以我每次修改service 的代码之后,得反复使用ctrl+C的方式退出当前进程,涉及到端口占用,还得强行运行一次“pkill -9 deno”暴力的关掉deno对于端口的占用,之后再起一次deno的启动命令。整个过程对我身心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const run = ()=>{ return Deno.run({ cmd: ["deno", "run","--allow-net","--allow-read","index.ts"], cwd:"app", }); }let _porcess = run();const watcher = Deno.watchFs("./app");for await (const event of watcher) { console.log('kill proceess'); _porcess.close(); console.log('restart'); _porcess= run();}
于是我将deno的启动项的代码由
deno run --allow-net --allow-read index.ts
替换成了
deno run --allow-net --allow-read --allow-run launch.ts
这样我再改动app目录下的代码,并需要验证效果的时候就,就会自动重新编译啦。
涉及到的三个allow相关的tag的意义:
-
--allow-net :允许从远程下载资源,deno 运行时需要拉取远程模块的时候必须
-
--allow-read:允许调用deno的文件读取的相关权限,deno应用需要访问本地资源的时候必须
-
--allow-run:允许启用deno.run实现本地命令行调用,deno 中用到各项命令行操作的时候必须
这些allow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性的作用。
deno 区别于nodejs 对于第三方包的引入方式:
import { Application } from "https://deno.land/x/oak/mod.ts";
这种代码让我对于包管理的方式缺乏安全感,不像 rust开发一样有个cargo.toml 可以统一管理所以调用的第三方包。于是我将第三方包都写在了lib下一个专门的ts去管理
import * as oak from 'https://deno.land/x/oak/mod.ts';export { oak}
这个文件也可以作为后续管理其他所有第三方包的入口,其他业务模块需要用到这些第三方模块的时候都通过import 这个本地的入口,多少给了我一些安全感。
作为学不动的一方,以下是我在使用deno后的一些感想。。。。
-
没有了node_modules的存在,整个项目代码结构看起来舒服不少。
-
typescript 的全方位支持也让开发过程的体验有了质的飞跃,这代表着我们不用再去顾及typescript 的编译过程,和杂七杂八的webpack的配置项和插件;
-
没有非常有效的包管理工具,使得使用过程中对第三方模块的使用无法直视,缺少安全感,于是要尝试自己去写一些模块管理这些模块;
-
deno最终是由rust 编写,但是最后并没有沿用cargo的那一套非常友好又标准的包管理机制和运行时监听工具,所以目前调试过程还是比较繁琐;
-
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类似于pm2的进程管理工具,意味着如果我要上一个deno的项目,我得先在服务器上装个docker?
-
官方在标准库上还缺乏更多的布局,所以会觉得相对于普通开发者来说现在,还不适合使用deno开发生产业务
由于才刚刚发布的版本,和nodejs 比较生态肯定是不公平的,至少在开发体验上来说,像是轻装上阵,倒是轻松了不少。相比较于node目前的规模,deno并没有解决什么特别大痛点:node_modules包的存在可以说有利有弊吧,ts的编译可以通过webpack搭建实现;deno的运行加了些权限限制,相比较于node来说业务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大清亡于闭关锁国,学习技术需要交流和资料”。 在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学习资料免费获取,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干货、大厂面试题系列、技术动向、职业生涯等一切有关程序员的分享.web前端小白进阶方法笔记,学习资料,面试题和视频,项目源码免费领取(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