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主题营告一段落,我也终于轻松些了。
惬意的开启慵懒模式,快八点才起床,捞了本书,悠哉悠哉的跳上我老公去上班的车,计划去他公司附近读读书,然后一起吃个中饭,顺便再准备一下下午的拆书。
原本在星巴克里美滋滋、闲散翻书的我,越坐越正。在冷气开得很足的地方,我的脸忍不住红了。
《提问的艺术》里,有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这句话开始在我脑海里盘旋,它的余音在耳边立体式回荡: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我心有余悸。
这一期主题营,其实是我收获最多的一次。
001 深度链接文杰
002 3次最佳
003 6朵小红花
004 开始改
同步进行的拆书支线收获如下:
001 拆书训练营作业95+
002 昨天线下打怪升级1-2过关,待总部审核。
可这,真的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时间回到主题营开始之前。】
其实我对于是否参加主题营以及怎样参加主题营持犹疑态度,我不太确定我的精力以及状态,是否能够完成这次行动营。
可如果我不参加,我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于是,我来了。
摆在我面前有几个选择:
001 继续做个小班长,与小伙伴一起在共读营玩耍。
002 坚持中午12点前打卡,可以妥妥的将一枚行动力爆棚勋章收入囊中。
003 垂涎已久却从未得到过的优秀或最佳,是不是该拼一把?
衡量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之后,我问了问自己:什么是我最想要的?
答案是:从未得到过的荣誉。
于是,我没有报名班长、值日委员,也放弃了行动力爆棚勋章,忘记中午十二点之前这个时间节点,一心一意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去。
藏龙卧虎的读书营,我只要侥幸能获得一次,就够了。
一次,就好。
其实这时候,跟文杰并不熟。
但真的很谢谢这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小文杰,是他给我勇气与力量,我才一次一次的去改作业。
第一章,第一篇打卡文章,改了三次。
我是从来不改稿子的人。最多微调。
我改了一次一次又一次。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做。
对我来说,改稿意义非凡。无论后面能不能获得最佳,我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幸运的是,我在第一天就达成心愿。
我拿到了最佳。
整个主题营期间,我获得了三次最佳。
【可,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不是。
我自己心里很清楚。除了第一天认真改稿之外,我没有再做这件事。
我没有再改。
多数时间,我都在九点半抢完小红花之后,才匆匆开始写作业。(此处必须@我们班长:辛苦你了,每晚都要惦记着我……)
每天的打卡刺激得很,文杰有好几回在我的作业下留言,催促我快去录语音。
我虽然完成了主题营的任务、完成了我自己的目标,但,这真的不是我能做到的最好。
我能做得更好。
看完一章书,大约是10-20分钟。一篇5-800字的文章,大约是40-80分钟可以写完。我的时间完全足够。
我完全可以做到早上写出第一稿,白天慢慢慢慢改,被拍砖之后细细推敲着改!
但我没有这样做。
而我原本可以这样做。
世界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原本可以。
【就说说以后怎么办吧!】
奕晴分享过一句话:我们发出去的每一份资料、邮件或者其他东西,都是我们的作品,都是我们的个人品牌。
《刻意练习》里说:我们多数时候停顿在了“我以为”我不错了的程度上,于是,我们不再进步。这种状态下,即使是工作一辈子的司机、医生,也未必比工作5年的人更优秀。
《提问的艺术》问: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我在这三个观点里慌了神,却也静了下来。
没错,我们说的每一句话、交出去的每一份资料都代表着我们自己,代表着我们的个人品牌。那,在交出去之前,不妨再问问自己: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吗?
如果不是,改!改到让自己满意为止!
“改”非常重要。它所组的词语都是:改善、改革、改良、改进、甚至是改名。
有改才有变。
不改变的我们,会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舒适区会一直蚕食我们的激情、梦想还有时间。不要等我们回过神的时候,才惊觉时光匆匆、时机不再,甚至,体力也不再。
猫叔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一天,都要特别认真的活着。
既然我已经做好了前面的99%,我就可以把最后的1%也做好。
我决定从今天起,从此时此刻起,从资料开始,到我说的每一句话,在传达给别人之前问问自己: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