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如何拥有灵动的思想

《黑客与画家》:如何拥有灵动的思想_第1张图片

01

订阅了一大堆公众号,看了好多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买了不少课程为“知识”付费,甚至对大V的话奉若真理(包括广告)……其实很容易产生一种“我懂得越来越多”的错觉,不知不觉陷入到“吞进去但不消化”的状态里去,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看似勤快,实则很懒。长在身体上的“懒癌”的不那么可怕,长在脑子里的才是要命。

仔细想想,我自己就有太多时候,看待问题和事物容易肤浅。很多信息和观点只要“看上去是对的”就没有深入进去,或者换个角度去想,基本就直接输入,形成刻板印象。当遇到相左的观点时,就雾里看花,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断。

面对同样的事物,为什么有的人总有灵动的思想,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有非同寻常的远见,甚至做出颠覆性的创新呢?

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或许就是这样的人。

《黑客与画家》是他的博客文集,六七年前的书了,里面关于技术和创业,自然没有太多新的概念,但是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还是会有刷新的感觉。其观察世界的视角,思考问题的深度,异于常人。

02

学过编程的人都知道,修复bug是一件很挠头的事情(至少过程中是这样),但在保罗·格雷厄姆的眼里,却是“属于轻松的工作”:

只有在这个时候,编程才变得直接和机械,接近社会大众想象中的编程的样子。……你知道自己最后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做起来很轻松,就好像刷墙一样,接近于休闲了。

看到这个观点,不禁感叹大神就是大神,如此苦逼的工作在他们那里只是一个小小的“休闲”项目。

为什么呢?视角不一样。他并没有仅仅把自己框在“消灭bug”这一道工序本身去看待它,而是就完整的编程过程来看,“消灭bug”相对于前面的编程设计、coding等等,的确不需要去发散、构思、定义什么,而是相对“机械”的找茬工作,就像求解一道已有很多约束条件的数学题那样,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你总会把它解决掉的。

你只看到了起薪底加班多,却没有看到这个人生阶段之于你的意义;你只看到了一家之言,却没有看到同领域内可能一样成立的对立观点;你只看到了连续的下跌的波段,却没有看到整体上扬的趋势曲线……

不要急着把自己钉在某些框框里,把自己放在并不存在的井底,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03

书呆子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读书或者观察世界上面,而不是穿衣打扮,开晚会上面。

作者笔下的“书呆子”,就不是跟随潮流而动的人,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比“穿衣打扮,开晚会”要广阔而深邃的多。即便“不受欢迎”,被所谓的大众当异类来看待。始终忠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书中有一篇文章《不能说的话》,探讨一个奇葩的问题:

如果未来有人坐着时光机来到我们这个时代,哪些话是他小心翼翼避免说出口的。

我想一般人不会闲着没事琢磨这样的一个问题,“没什么意义”。但作者可是很认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都有不能说的话?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些话不能说?这些话真的是错的吗?

就好像我们要不欢迎“书呆子”吗?“书呆子”们真的“呆”吗?还是我们并没有认真地换个角度去看他们,去看这个世界?

“书呆子”、“不能说的话”……当一个事物被标签化的时候,就要开始警惕,停下来,尝试自己揭开这些包装,看看能得到什么东西。

“计算机是冰冷的、精确的、井然有序的,而画画是某种原始欲望热烈狂放的表达方式”,这就是给黑客和画家的一般化标签,所以有的人会想不到它们能相容于同一个人身上。

04

潮水太快,直把人推着向前跑,是否也把思考也给冲没了。

很多时候,别说“训练自己去想那些不能想的事情”,就连那些应该好好想想的事情,都没有真正地忘更深一层去琢磨清楚。脑子里一潭死水,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影子。

一本书扫一遍自觉充实,一节课听下来不明觉厉;投资理财买房靠大V指路,工作跳槽创业追逐时下风口;面对观念的激荡,或飘摇不定,或瞬间崩塌;面对信息的更新,或本能排斥,或视而不见……

如果自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

打开视角,独立思考,才能拥有灵动的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客与画家》:如何拥有灵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