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Pipeline和Inbound、Outbound
我想很多读者应该或多或少都有 Netty 中 pipeline 的概念。前面我们说了,使用 Netty 的时候,我们通常就只要写一些自定义的 handler 就可以了,我们定义的这些 handler 会组成一个 pipeline,用于处理 IO 事件,这个和我们平时接触的 Filter 或 Interceptor 表达的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每个 Channel 内部都有一个 pipeline,pipeline 由多个 handler 组成,handler 之间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因为 IO 事件将按照顺序顺次经过 pipeline 上的 handler,这样每个 handler 可以专注于做一点点小事,由多个 handler 组合来完成一些复杂的逻辑。
从图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双向链表。首先,我们看两个重要的概念:
Inbound 和
Outbound。在 Netty 中,IO 事件被分为 Inbound 事件和 Outbound 事件。
Outbound 的
out 指的是
出去,有哪些 IO 事件属于此类呢?比如 connect、write、flush 这些 IO 操作是往外部方向进行的,它们就属于 Outbound 事件。
其他的,诸如 accept、read 这种就属于 Inbound 事件。
比如客户端在发起请求的时候,需要 1️⃣connect 到服务器,然后 2️⃣write 数据传到服务器,再然后 3️⃣read 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前面的 connect 和 write 就是 out 事件,后面的 read 就是 in 事件。
比如很多初学者看不懂下面的这段代码,这段代码用于服务端的 childHandler 中:
1. pipeline.addLast(new StringDecoder()); 2. pipeline.addLast(new StringEncoder()); 3. pipeline.addLast(new BizHandler());
有的读者纳闷了,以为这个顺序写错了,应该是先 decode 客户端过来的数据,然后用 BizHandler 处理业务逻辑,最后再 encode 数据然后返回给客户端,所以添加的顺序应该是
1 -> 3 -> 2 才对。其实这里的三个 handler 是分组的,分为 Inbound(1 和 3) 和 Outbound(2):
1. pipeline.addLast(new StringDecoder()); 2. pipeline.addLast(new StringEncoder()); 3. pipeline.addLast(new BizHandler());
-
客户端连接进来的时候,读取(read)客户端请求数据的操作是 Inbound 的,e 操作是 Outbound 的,此时使用的是 2。
-
处理完数据后,返回给客户端数据的 write 操作是 Outbound 的,此时使用的是 2。
所以虽然添加顺序有点怪,但是执行顺序其实是按照 1 -> 3 -> 2 进行的。
如果我们在上面的基础上,加上下面的第四行,这是一个 OutboundHandler:4. pipeline.addLast(new OutboundHandlerA());那么执行顺序是不是就是 1 -> 3 -> 2 -> 4 呢?答案是:不是的。对于 Inbound 操作,按照添加顺序执行每个 Inbound 类型的 handler;而对于 Outbound 操作,是反着来的,从后往前,顺次执行 Outbound 类型的 handler。所以,上面的顺序应该是先 1 后 3,它们是 Inbound 的,然后是 4,最后才是 2,它们两个是 Outbound 的。说实话,这种组织方式对新手应该很是头疼。那我们在开发的时候怎么写呢?其实也很简单,从最外层开始写,一步步写到业务处理层,把 Inbound 和 Outbound 混写在一起。比如 encode 和 decode 是属于最外层的处理逻辑,先写它们。假设 decode 以后是字符串,那再进来一层应该可以写进来和出去的日志。再进来一层可以写 字符串 <=> 对象 的相互转换。然后就应该写业务层了。
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 Inbound 和 Outbound 了吧?下面我们来介绍它们的接口使用。
定义处理 Inbound 事件的 handler 需要实现 ChannelInboundHandler,定义处理 Outbound 事件的 handler 需要实现 ChannelOutboundHandler。最下面的三个类,是 Netty 提供的适配器,特别的,如果我们希望定义一个 handler 能同时处理 Inbound 和 Outbound 事件,可以通过继承中间的
ChannelDuplexHandler 的方式,比如
LoggingHandler 这种既可以用来处理 Inbound 也可以用来处理 Outbound 事件的 handler。
有了 Inbound 和 Outbound 的概念以后,我们来开始介绍 Pipeline 的源码。
我们说过,一个 Channel 关联一个 pipeline,NioSocketChannel 和 NioServerSocketChannel 在执行构造方法的时候,都会走到它们的父类 AbstractChannel 的构造方法中:
protected AbstractChannel(Channel parent) { this.parent = parent; // 给每个 channel 分配一个唯一 id id = newId(); // 每个 channel 内部需要一个 Unsafe 的实例 unsafe = newUnsafe(); // 每个 channel 内部都会创建一个 pipeline pipeline = newChannelPipeline(); }
上面的三行代码中,id 比较不重要,Netty 中的 Unsafe 实例其实挺重要的,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在 JDK 的源码中,sun.misc.Unsafe 类提供了一些底层操作的能力,它设计出来是给 JDK 中的源码使用的,比如 AQS、ConcurrentHashMap 等,我们在之前的并发包的源码分析中也看到了很多它们使用 Unsafe 的场景,这个 Unsafe 类不是给我们的代码使用的,是给 JDK 源码使用的(需要的话,我们也是可以获取它的实例的)。
Unsafe 类的构造方法是 private 的,但是它提供了 getUnsafe() 这个静态方法:Unsafe unsafe = Unsafe.getUnsafe();
大家可以试一下,上面这行代码编译没有问题,但是执行的时候会抛java.lang.SecurityException
异常,因为它就不是给我们的代码用的。但是如果你就是想获取 Unsafe 的实例,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代码获取到:Field f = Unsafe.class.getDeclaredField("theUnsafe");f.setAccessible(true);Unsafe unsafe = (Unsafe) f.get(null);
Netty 中的 Unsafe 也是同样的意思,它封装了 Netty 中会使用到的 JDK 提供的 NIO 接口,比如将 channel 注册到 selector 上,比如 bind 操作,比如 connect 操作等,
这些操作都是稍微偏底层一些。Netty 同样也是不希望我们的业务代码使用 Unsafe 的实例,它是提供给 Netty 中的源码使用的。
不过,对于我们源码分析来说,我们还是会有很多时候需要分析 Unsafe 中的源码的
关于 Unsafe,我们后面用到了再说,这里只要知道,它封装了大部分需要访问 JDK 的 NIO 接口的操作就好了。这里我们继续将焦点放在实例化 pipeline 上:
protected DefaultChannelPipeline newChannelPipeline() { return new DefaultChannelPipeline(this);}
这里开始调用 DefaultChannelPipeline 的构造方法,并把当前 channel 的引用传入:
protected DefaultChannelPipeline(Channel channel) { this.channel = ObjectUtil.checkNotNull(channel, "channel"); succeededFuture = new SucceededChannelFuture(channel, null); voidPromise = new VoidChannelPromise(channel, true); tail = new TailContext(this); head = new HeadContext(this);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
这里实例化了 tail 和 head 这两个 handler。tail 实现了 ChannelInboundHandler 接口,而 head 实现了 ChannelOutboundHandler 和 ChannelInboundHandler 两个接口,并且最后两行代码将 tail 和 head 连接起来。
注意,在不同的版本中,源码也略有差异,head 不一定是 in + out,大家知道这点就好了。从上面的 head 和 tail 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 pipeline 中的每个元素 ChannelHandlerContext 的实例,而不是 ChannelHandler 的实例,context 包装了一下 handler,但是,后面我们都会用 handler 来描述一个 pipeline 上的节点,而不是使用 context,希望读者知道这一点。
这里只是构造了 pipeline,并且添加了两个固定的 handler 到其中(head + tail),还不涉及到自定义的 handler 代码执行。我们回过头来看下面这段代码:
我们说过 childHandler 中指定的 handler 不是给 NioServerSocketChannel 使用的,是给 NioSocketChannel 使用的,所以这里我们不看它。
这里调用 handler(…) 方法指定了一个 LoggingHandler 的实例,然后我们再进去下面的 bind(…) 方法中看看这个 LoggingHandler 实例是怎么进入到我们之前构造的 pipeline 内的。
顺着 bind() 一直往前走,bind() -> doBind() -> initAndRegister():
final ChannelFuture initAndRegister() { Channel channel = null; try { // 1. 构造 channel 实例,同时会构造 pipeline 实例, // 现在 pipeline 中有 head 和 tail 两个 handler 了 channel = channelFactory.newChannel(); // 2. 看这里 init(channel); } catch (Throwable t) { ......} }
上面的两行代码,第一行实现了构造 channel 和 channel 内部的 pipeline,我们来看第二行 init 代码:
@Override void init(Channel channel) throws Exception { ...... // 拿到刚刚创建的 channel 内部的 pipeline 实例 ChannelPipeline p = channel.pipeline(); ... // 开始往 pipeline 中添加一个 handler,这个 handler 是 ChannelInitializer 的实例 p.addLast(new ChannelInitializer() { // 我们以后会看到,下面这个 initChannel 方法何时会被调用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Channel(final Channel ch) throws Exception { final ChannelPipeline pipeline = ch.pipeline(); // 这个方法返回我们最开始指定的 LoggingHandler 实例 ChannelHandler handler = config.handler(); if (handler != null) { // 添加 LoggingHandler pipeline.addLast(handler); } // 先不用管这里的 eventLoop ch.eventLoop().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添加一个 handler 到 pipeline 中: ServerBootstrapAcceptor // 从名字可以看到,这个 handler 的目的是用于接收客户端请求 pipeline.addLast(new ServerBootstrapAcceptor( ch, currentChildGroup, currentChildHandler, currentChildOptions, currentChildAttrs)); } }); } }); }
这里涉及到 pipeline 中的辅助类 ChannelInitializer,我们看到,它本身是一个 handler(Inbound 类型),但是它的作用和普通 handler 有点不一样,它纯碎是用来辅助将其他的 handler 加入到 pipeline 中的。大家可以稍微看一下 ChannelInitializer 的 initChannel 方法,有个简单的认识就好,此时的 pipeline 应该是这样的:
ChannelInitializer 的 initChannel(channel) 方法被调用的时候,会往 pipeline 中添加我们最开始指定的
LoggingHandler 和添加一个
ServerBootstrapAcceptor。但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个 initChannel 方法何时会被调用。上面我们说的是作为服务端的 NioServerSocketChannel 的 pipeline,NioSocketChannel 也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看一下 Bootstrap 类的 init(channel) 方法:
void init(Channel channel) throws Exception { ChannelPipeline p = channel.pipeline(); p.addLast(config.handler()); ... }
它和服务端 ServerBootstrap 要添加 ServerBootstrapAcceptor 不一样,它只需要将 EchoClient 类中的 ChannelInitializer 实例加进来就可以了,它的 ChannelInitializer 中添加了两个 handler,LoggingHandler 和 EchoClientHandler:
很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像 LoggingHandler 和 EchoClientHandler 这样的 handler,但是,它们现在还不在 pipeline 中,那么它们什么时候会真正进入到 pipeline 中呢?以后我们再揭晓。
还有,为什么 Server 端我们指定的是一个 handler 实例,而 Client 指定的是一个 ChannelInitializer 实例?其实它们是可以随意搭配使用的,你甚至可以在 ChannelInitializer 实例中添加 ChannelInitializer 的实例。
非常抱歉,这里又要断了,下面要先介绍线程池了,大家要记住 pipeline 现在的样子,
head + channelInitializer + tail。
本节没有介绍 handler 的向后传播,就是一个 handler 处理完了以后,怎么传递给下一个 handler 来处理?比如我们熟悉的 JavaEE 中的 Filter 是采用在一个 Filter 实例中调用 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来传递给下一个 Filter 这种方式的。
我们用下面这张图结束本节。下图展示了传播的方法,但我其实是更想让大家看一下,哪些事件是 Inbound 类型的,哪些是 Outbound 类型的:
Outbound 类型的几个事件大家应该比较好认,注意 bind 也是 Outbound 类型的。
援引原文链接:https://juejin.im/post/5eacc88f6fb9a0437f73a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