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一)

  这两日在重看雪小禅的《惜君如常》和中央台的《朗读者》,感想颇多却总结不出一句正儿八经的话。平日里在长辈面前为了表现机灵话着实多了些,一旦闲聊起来,反而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雪小禅曾在《那莲那禅那光阴》里说:饮食,简明扼要;生活,删繁就简。现在平复了心境想来,是这么个道理。这世上的烦恼如此多,形形色色、千种万种。今天吃不饱,明天要失恋,后天可能就是超越爱情和面包的精神痛苦,件件复杂。光洁而来,负重而去。白白浪费了这一生的好光阴。

  万般皆苦,只可自渡。每个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哭泣。如此,谁能一生能事事尽人如意?只不过是都学会了自渡罢了。就像戏台上的戏子,台下尝尽生活百苦,台上唱尽千年往事。说到底,她们赋予戏新的生命,戏回馈她们对热爱的沉浸。也许,这也是一种自渡的方式吧。当一个人把所有的感情都挪到对事物的追求上,俗世里的得失喜悲已经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了。心,都被心爱的东西占满了,哪里还会有空隙为别的东西悲观厌世。

  我太喜欢《惜君如常》这本书了,不仅仅是名字。它太温暖。大到山河岁月,传统文化,俗世红尘,小到一片茶叶。都是那样温存真实的存在着。就像碰见了喜欢的人,心底里生出叫欢喜的花来。哪怕是真真切切的悲,也是抱了热水的悲。

  下午上完课,小憩片刻。就着窗外的贵如油的春雨,刷起了《朗读者》。有一期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朗读。董卿提到告别的时候,曹老师回忆起与故乡与父亲的告别,眼睛里裹着泪水,眼神里的情愫包含了太多笔触写不出来的东西。《惜君如常》有这样相似的一段,它说:“而最深的告别时,没有说分别,已经分别。没有说离散,却已离散。甚至没有找到一朵小花别在衣襟上相送,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握手”。

    是悲伤吗?我后知后觉探知不到。我总觉得有什么比悲伤、比感慨岁月、比怀念、比遗憾更深沉的东西在里面。而这种东西无形之中又时时刻刻的贴近你我。

    一粥一饭也好,富贵清丽也罢。世间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与自己的心握手言和,与世界热烈微笑。

杂记 (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