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与惩罚的力量

每个企业都知道正、负激励机制对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大多企业制定了各种奖惩制度,对于标杆员工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于违纪员工给予处罚。但现实管理中,如果企业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同时奖励措施刺激性不够时,反而处罚措施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我就职的是一家国营公益性交通企业,安全管理一直是困扰着企业发展,安全管理成本支出最多的一年达到了890万元,相当于企业员工两个月的工资合计,安全成本支出庞大着实让人心疼。企业也制定了大量的奖励机制,安全标兵、党员示范岗、安全定额奖励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激励着员工注重安全,但是收效甚微。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公司面临资金窘迫的困难,大量的安全管理成本支出必须得到遏制,公司着重建立起大量的安全生产处罚相关制度,并从机关到基层均严格执行,甚至实行了“连坐”处罚措施。

在安全管理严惩制度的高压态势之下,公司的安全管理形势逐年好转,安全管理成本也在逐年递减。

为什么,奖励机制和暖心教育效果不敌棍棒来的效果更好呢?

心理学中有个重要的概念:个性行为是损失趋避的概念。

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如果你在路上见到了100块钱,也许你获得了3秒钟的开心,然后去买东西去了;第二天,你丢掉了100块钱,可能一天你的情绪低迷,丢钱的痛苦超出了捡钱的快乐。

预期理论发现:个体其实是厌恶损失的。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用数据证明了个体对损失的内疚,超过获得等量财富时的欢愉——差不多是2-2.5倍的差距。

那我们在管理当中如何发挥损失趋避的概念最大效用呢?

1、奖罚分明,不分亲疏。

2、将屡教不改的重点违纪人员列入黑名单,对其增加利益损失的严重程度。

3、善用“面子”损失方式,引导违纪人员知耻而后勇。

你可能感兴趣的:(奖励与惩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