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也越来越重视,研学旅行工作也在持续发展,各大研学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许多传统旅行社也纷纷开启转型模式。
研学旅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涉及到教育教学、专业培训、户外体验、安全防范、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基地营地、第三方确认、保险行业等许多部门,影响范围不可小觑。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研学导师,有着不可轻视的责任做好研发并实施执行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工作。
谈到研学旅行体验式学习,
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
近些年,
随着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
各种研学项目层出不穷,
能够满足各地和各年龄段孩子们的需求。
孩子们可以走出课堂,
在世界这块大黑板上学习到各式各样的东西。
研学成为学校、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德育课,
让孩子以文化自强、文化自信,
启智明德、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在时代发展潮流中,
用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
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离不开研学导师的努力,
研学旅行交流中心,
致力于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研学导师,
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实现伟大中国梦。
什么样的研学导师才算优秀的呢?
研学导师要怎样做才能研发出适合本地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展需要呢?
研学导师要如何实施执行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孩子们的素养培养目标呢?
第一,解决好“研学旅行”的认识定位
作为研学旅行的责任者研学导师应当解放思想,主动接纳“研学旅行”活动,并深入学习相关政策理论,如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要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协助学校和教育机构“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做实、做活、做出成效,使 “研学旅行”成为撬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新支点,成为学校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办学特色。
首先,要将“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来研发
研学导师应坚持“开放性、整合性、体验性、生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将“研学旅行”与校内课程相结合,作为一门校内外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来研发。
根据《中小学 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相关学科的综合性活动作为 “研学旅行”课程的衍生点,用心研究相关学科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关系,形成“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并融合“学生是课程研发者”理念,尊重学生兴趣所需、素养所需和个性发展所需,坚持“从课内走向课外”,整合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 研发和建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使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高度融合。
“研学旅行”课程建构还应关注学段要求,制订不同阶段的研学目标,设计不同能力层级的课程,依托“研学旅行”基地和线路,以“同质异标”(同一基地或同类活动按学段特点设计不同目标)、“异标异线”(学段不同、目标不同、选择不同路线、设计不同活动)为原则,注重“研学旅行”课程的系统性构建、科学性实施、趣味性发展和实效性评价,确保学生“学得充分,学得实在”,以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软实力。
其次,要将“研学旅行”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研学导师要把“研学旅行”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确保“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科学、实施高效。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对“研学旅行”的认同策略,探索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的有效途径……在研究思维的指导下,有序地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乡、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共同体验,相互研讨,培养其观察、 探究、合作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最后,要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手段来应用
研学导师要做好研学评价体系,协助学校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将其实施情况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
具体课程实施前,要认真设计“研学目标”,要预设学生学习内容及方式,要公示课程的评分方式、成绩记录及结果运用等事项,并在“研学旅行”过程中, 观察学生研学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分等级记录在案,并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演出展示等方式,评判学生学习成果,作为“优秀学员”评选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研学自觉”的形成。
第二,解决好“研学旅行”的实践执行
“研学旅行”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操作,在于科学把控每一个环节,使每个环节都浸润着教育者辛勤的汗水,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辉,体现了研学导师的专业水平。
研究教育选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
“研学旅行” 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在体验中学习和提升,并最终形成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不断强化和形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体现“研学旅行”活动的育人导向,使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研学导师研发课程应坚持“公益性、普及性、教育性、实践性、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围绕自然、科技、人文、艺术、素质拓展等主题,精心选题,科学设计“研学旅行”活动,以凸显“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价值及育人功能。
选题可围绕三个维度(“自身”“自然”“社会”),“四个方面”(“了解社会状况”“探究学科问题”“开展校外实践”“加强文化熏陶”)展开,兼顾学生实际 及活动序列化建构等问题,确保“研学”课程丰富且蕴含教育性。
做好科学规划,使“研学旅行”具有系统性
研学导师要坚持“教育、体验、安全并重”原则,确定研学主题和研学内容,将体验学习和素养发展贯穿始终。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构应坚持“逐级拓展、序列推进”的原则,让“研学旅行” 能够陪伴学生成长。小学阶段应以乡情、县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应以市情、省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应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
研学导师设计研学课程还应具有多样性。要结合学段特点及学校所处的区位优势,按照“校方自主”与 “多方合作”相结合的方式灵活组织,坚持“常态实践活动”和“假期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方 式建构课程,采取学生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参与,遵循由 “亲子活动”→“老师陪伴”→“学生自主”过渡的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如开展“探索自然保护区”“寻访生态公园”“走进原始森林”等自然科学活动;开展“野外生存挑战”“郊外素质拓展”“定向远足拉练”等体验教育活动;开展“关爱母亲河”“走进生态园”“深入工业区”“走访新农村”等实地考察活动;开展“走进伟人故居”“走进抗战纪念馆”“参观革命遗迹”“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教育活动……
推进精致管理,使“研学旅行”具有安全性
“学习为重,安全至上”是“研学旅行”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认可、家长信任、上级放心的关键。加之,“研学旅行”活动涉及的人员多、部门广、路线长,不确定因素多,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
研学导师每次制定“研学旅行”课程都要从研学主题、运行模式、内容设计、活动流程、条件保障、安全预案、责任主体、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活动总结、效果诊测等方面全面规划部署,做到行前活动方案可行、安全预案翔实、安全培训到位,行中操作规范到位、考评全员全程,行后总结及时深刻、经验丰富全面。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研学导师的认知,真正研发出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课程并有效执行呢?且听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专业讲师在10月25-26日分析!
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助力研学
研学旅行交流中心邀请专业授课老师对研学创新课程设计进行专题讲解,并以案例分析,从选材到制定目标、课程安排、亮点打造、发挥学生主动性等进行深入探讨。
另外,在研学旅行评价、研学实践活动安全保障、研学指导师的能力与发展等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并且颁发权威机构认证的证书,助力机构和学校发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助力参加培训的学员找到定位和平台,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019年新的一期培训将在10月25-26日进行,
赶紧找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的老师报名吧!
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咨询或报名哟!
下半年培训安排:
培训时间:2019年10月25-26日
2019年11月15-16日、22-23日
2019年12月6-7日、27-28日
培训地点:北京
培训费用:3180元/人
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学费减免300元/人:
(1) 在校大学生持《学生证》;
(2) 应届毕业生持当年《毕业证书》;
(3)退役军人持相关退转证明;
(4)教育工作者持《教师资格证》;
(5)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持《导游证》;
(6)参加过往期体验教育师培训并已获取证书。
联系电话
马老师:18513085576
刘老师:1858006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