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班不可怕,不知为何加班才心塞!

澄清:此加班非彼加班

我家住嘉定和宝山交界处,两边夹着两个特大企业,嘉定地面上是上汽大众,宝山的则是宝钢。

因为住得近,亲戚朋友、隔壁邻居在这两个企业里任职的人不少,加班这个话题,经常挂在茶余饭后的嘴边。

这两个特大企的加班,都受着劳动法的管制。

这样的加班,就是员工完成超常规劳动时间的劳动付出,然后等待加班费这一额外收入带来的经济补偿。

纯体力付出的加班,有加班后的疲劳,但没有情感的波动和人生轨迹的起伏。

在这样的企业里,加班,就是一笔买卖。

劳动法规,用国家机构公权力作背书,确保此类买卖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周末有周末的加班费标准,节假日有节假日的标准。

拿到加班费的员工,往往用餐桌、麻将桌、洗脚盆来实现加班费的二次转移。

企业加班的频率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的兴衰和经济的发展走向,比方说:宝钢近几年加班少了,大众却迎来了好几年的加班高峰。


S老师在“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文中说的加班,必不等同于上述企业的加班。

带着远见的加班不是简单的劳动与经济补偿,而是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个人资源投入

个人资源包括了时间、知识累积、运营推广等内容。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写作,象及了八十年代初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里分一块地给农民,与你申请一个公众号相似。

刚拿到的土地一片空白,农民伯伯通过辛勤的劳动生产出作物,出售并得到回报。

而你在公众号里辛勤笔耕,通过一篇篇原创作品赢得粉丝的肯定,从而提升影响力。

农民伯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八小时的时间限制,不会计较10月1日国庆节下地是否有三倍的加班工资,不会因为周六除草没加班费而蛋疼。

他们期待的回报,都寄托在秋天的收成上了。

经过多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聚焦于中国,几十亿的微信用户群体都可能是你公众号的潜在粉丝,耕耘在新媒体写作领域的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你凭什么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称为加班?


从Spenser微信公众号到S商学院,是个人到团队的升迁,如果说公众号阶段是S老师1人对接几十万粉丝,下一步即将到来的,是从线上到线下的打通,是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由S商学院10000+伙伴对接各行各业的新经济生态系统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粉丝的大格局。

为达成这个格局,可能需要成千上万个小伙伴付出成百上千个小时的加班时间。

新加入S商学院的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你凭什么要把对自己事业的投入叫做加班?

S商学院成立后,成员从原来S老师一人扩展到成千上万人,这么庞大的一个团队,从拓扑结构的连接数量来看,几近天文数字!

而复杂庞大的连接必然造成内部的混乱、执行力的低下,出现资源浪费或管理真空。

但是各位有没有发现:第三期写作班的班委队伍的工作效率十分出色。

虽班级多,但秩序不乱;虽信息量大,但流转顺畅。

通过一期二期的准备和铺垫,班委团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体现了很高的管理水平,必然地,也投入了大量的加班时间!

知道为何,方能迎接任何,从长远来看:没有加班,没有未来!


值此S商学院第三期写作班开班之际,我们每一位S学员都处在见证奇迹发生的时刻。

不断叠代升级的S商学院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无前例可循。

唯有众志成诚,干起来再说!

在前进的道路上纠正错误、清晰目标,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不加班,怎么行?

每位小伙伴是否都可以建立一个小目标:先加他一年班,如何?

30岁之前,跟对一个人,建对一个团队,夯实一个主业;

30岁以前人养主业,30岁以后,主业养人;


加班这件事,好多人没有弄明白,以图为证:


不加班不可怕,不知为何加班才心塞!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942个点赞相比100,000+的阅读量,实在太少,太多的人,因为看不懂,所以不点赞,更不会转发。

报名参加S商学院的同学们无疑是有远见的,S老师亲授的第一堂课课后作业以“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为题,是否包含了S老师对大家的期待,是否说明只有看懂了为何加班,才算拿到了新媒体写作大门的钥匙?让我们试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加班不可怕,不知为何加班才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