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9月28日部分微信刷阅读量工具崩溃后,一大批裸泳的自媒体、营销号浮出水面。面对指责和质疑,有的“大号”删除了当天文章,有的自媒体在推文或朋友圈回应,更多的营销号们选择了不回应。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过往,微信即便做出很微小的功能调整,科技账号们都会蜂拥而上,抢占热点。然而这一次,尽管我们听到了不少声音,但大V们还是显得有些安静。
曾经拥有无上话语权的新媒体KOL们,在这一刻怯然失声。
“公开的秘密”
尽管这次曝光让一些广告投放者大跌眼镜,但更多的沉默者早已心知肚明,在圈内说是“公开的秘密”也不为过。
有人问我,怎么看待这种虚假的刷量行为?我说其实没什么不好。刷单者拿到了佣金,自媒体拿到了广告费,公关完成了指标,领导看到了数据,四全其美。
这是多么完整的生态链条。
但链条不能持续的原因,在于它的不良行径。自媒体、营销号通过刷数据的方式提高身价,虚报价格;公关人朝着自己熟络的自媒体投放、获取返点,然后继续向上级吹风加大微信投放,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原本正当的广告支出,被几家瓜分后,真正作用到受众身上的费用所剩无几,哪还有什么转化率可谈。
微信的打击也足以说明问题,违法乱纪的事儿不能长久。
内容创业者的诚信缺失
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2096.7亿元,互联网媒体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报纸、电台和杂志四家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兴起,带动了内容创业的新机会。所谓内容创业,目前仍是主要以内容吸引流量,广告主购买流量的形式生存。移动互联网的来临,和所谓精准营销的过度鼓吹,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新媒体投放。
不仅是自媒体的红利来临,营销号们也看到了机会,开始进行集团化运营。各种类型的自媒体联盟、新媒体广告公司拔地而起,瞄准了新媒体广告这块蛋糕。再加上资本垂青,直接让内容创业走向繁荣。
繁荣太快,必有腐败,这是国情。一篇又一篇的刷量账号曝光名单中,集团运营的营销号数量远远高于自媒体数量,这才是可怕的地方。对于自媒体,普遍给出的结论是,如果别人刷量我不刷,则显得自己的影响力不如别人。而对于量产营销号的公司们来说,依靠刷量作为支撑博取广告收入,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商业诈骗。利用数据造假充当广告流量,就像自己画了一张彩票去兑奖。
很多内容创业公司在曝光前还融资不菲,不知道此刻投资人作何感想。
不能刷阅读带来的产业变革
本次风波后,大量的刷阅读工具恢复了正常运行,但可以看到的是,微信正在随机对端口进行随机调整,未来也将继续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控制,靠假数据充当流量的营销号、自媒体们变得岌岌可危。
这也是行业面临净化的讯号。
不论是传媒,或是广告行业,都有其自身规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所谓新产业的诞生,本质上是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延伸。智能手机促进通讯、支付的体验,出行服务开始替代出租车、餐饮O2O让订餐更方便、短租分享让旅途住宿更便捷。而传媒广告行业发生的变化,主要依托于载体的变化和内容形式的变化。微信、今日头条指的是载体,视频、H5指的是内容形式。那么所谓红利,则是那些以前抓到风向,提早布局的广告商、或是运营商们。
这两年,在媒体和厂商的鼓吹下,新媒体投放、精准营销的概念大行其道,已经超出了行业应该具备的市场规模,一些厂商们和观察者们也冷静发现,新形式的投放也没有给产品销售带来预期有效增长。
全球最大的广告主宝洁公司在不久前宣布,将缩减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广告费用。
这意味着广告主们开始正视新媒体广告、数字营销概念。良性发展的传媒广告行业,始终要立足于优秀的内容、深入的产品挖掘、和能对用户产生引导的创意上。新媒体传统媒体进化的产物,也因此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显现出多元化的拓展方向。
不论是自媒体,或是基于新媒体的营销公司,一场淘汰赛即将开始。回归内容,或是回归创意,这才是行业的公平竞争。泥壳剥开后,投机少了,创新才有机会,踏实的创业者和创新者们才有机会,行业整体也将从一次转折换来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