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学的老师

假日祭祖礼毕,在墓碑间溜达着往回走,默念着墓碑上那些冷冰冰的名字,是平日里所没有体验过的另一番心情。猛然间怔住了,恭恭敬敬鞠了一躬。愿于老师安息。

于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感觉和村里的大妈大婶不一样。虽然也是粗布衣裳,但总是干干净净的,头发那么顺滑,安静地抿在耳后,说话从不粗声大嗓,而且能歌善舞,我总以为于老师是以前地主家的大小姐。但她喜欢和我们这些小泥猴儿玩,教我们唱歌跳舞。

于老师教我们唱《沂蒙山小调》的情景历历在目,宛转悠扬。见惯了贫苦农民面朝换土背朝天的愁苦面容,再看看于老师那清爽的齐耳短发,踏着节拍轻轻摇摆的身体,柔和脸庞上那纯净的笑容,感觉心儿像被春风拂过,温暖柔软。

和于老师优雅风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老师。张老师家里也种地。那时候不知道张老师是民办代课老师,只觉得张老师如果放下课本,和街上的大爷大叔就一模一样了,脸庞又红又黑,好吃大葱,爱抽旱烟。有时候,张老师会挽着裤腿,一身是泥地来给我们上课,教我们数学。

同学们,两分钱一斤土豆,那么买两斤白菜,不对不对,买两斤半土豆多少钱啊?一斤白菜顶两斤土豆,一斤白菜多少钱啊?

现在想一想,张老师的课堂贴近生活,应该极大地引起我学数学的兴趣才对。可事与愿违,我一直数学不好。鸡兔同笼的题打心眼里都不想弄明白,一个管子进水一个管子出水,最后池子里还剩了多少水?我总觉得是出题人的脑子进了水,出些破题来捉弄我们。

有一次过年考试,做应用题忘了写单位,张老师手拿教鞭,戳我脑门,恶狠狠地说:“你下次再敢忘了,我让你脑门上长蘑菇!”那咬牙切齿,面目狰狞的样子好吓人,不过也没起啥作用。

班上有个男同学是张老师的外甥。是那种上房揭瓦,下河摸鱼,顺便抓条蛇吓唬女生的主,张老师拿他也没办法。课上捣乱,撤前边同学的凳子,磕破了人家的后脑勺。气的张老师要揍他,他比他舅跑得快,俩人大呼小叫,舅舅不像个老师,外甥也不像个学生,满教室乱窜,同学们嗷嗷地跟着起哄。结果是外甥跳窗而出,逃之夭夭,剩下舅舅大喘气,吹胡子瞪眼,无计可施。

那年冬天张老师晚上浇了一晚上的麦子,课堂上布置我们做题,老师趴讲台上睡觉,实在是累坏了可能。舅舅睡觉外甥当然不能落后,睡得哈喇子直流。可外甥在下课铃敲响的一刹那就蹦起来了。在下面拍打着桌子,扯着嗓子喊:“下课啦!下课啦!张老师下课啦!再不下课我要拉裤子啦!”

张老师的故事极富农村气息,超接地气。语文老师的故事就跟学问挂边了,喜欢穿白衬衣,外衣口袋里好挂着一支钢笔,走路爱背着手,迈着鸭子步,不紧不慢的样子。他经常会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本来,都忘了小本本是干什么的了,就记着语文老师的外号就叫小本本。小本本老师的一句话我发现到现在也管用。就是在碰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可以这样做:有边识边,没边瞎猜。这可能也是权宜之计。没几个学生买得起字典,都听老师的话,有边识边,没边瞎猜。本着这一原则,一路走来,连蒙带猜,也不知道念错了多少字,读对了几句话。导致了我现在写篇文章,用全拼打字都像蜗牛爬,讲课时遣词造句都带有浓浓的地瓜味。

今年暑假还在村里见到了语文老师。老师走路已经不大利索了,可头脑还是很清楚。在我把父亲母亲几个哥哥姐姐的名字都报完之后,终于想起了我是谁。还夸我当年学习多么多么好,搞得我一头雾水,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把我当成了当年的谁。没办法,也只好顺着老人家的话往下溜,毕恭毕敬。时隔三四十年,何德何能有如此幸运,能再次聆听幼年恩师的教诲。

综观所有的小学老师,里面的正规军可能就是六年级的王老师了。

王老师正宗师范毕业,分到了我们这个小破村教学,郁郁不得志的样子,拉的二胡也好凄凉,那时不懂欣赏,老觉得呜呜咽咽跟哭似的。梳着个大分头,油光水滑,皮鞋铮亮,还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明明大家都犯错了,非说是我们把好学生给带坏了,大中午的罚我们晒日头。王老师觉得晒日头是个很厉害的惩罚,他自己怕晒黑了,坐在办公室里,透过窗户看着我们,拉着那么难听的二胡折磨我们。

班里有两个同学重名,平日大家都是大海滨小海滨地叫着,也没啥不方便。那年学校可能要登记什么,两个重名的同学必须有一个要改名。按道理应该小的改,可小的那个学习好,王老师让大的改名。凭什么?就因为人家学习不好?尊老爱幼也该小的改吧!在我们几个坏孩子的支持下,大的坚决不改名,小的就找老师告状。老师把我们好一个训,不过到最后还是小的改了名。学习好也不能为所欲为啊。

因为我支持大的不改名,上了老师的黑名单,老师天天看我不顺眼。期末三好学生的候选名单里也没有我。但是唱票的时候,有同学写了我的名字,老师又不在场,计票的同学不敢擅自做主,如实上报,老师把我列在最后一名,算是勉强通过。也怪自己得意忘形,自习课上跟同桌咬耳朵,被王老师当场捉住,宣布取消我三好学生资格。当时以为老师是吓唬自己,没想到全校开会发奖状的时候竟然真的没有我的名字。

想想自己还是挺皮实的。这事要是搁在现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还不得跳楼,还不得离校出走。我只不过是难过了几天,毕竟三好学生还发了一支三个颜色的圆珠笔,那是我最想得到的。好朋友发了一支,像防贼一样地防着我,我想摸一摸,也必须是他攥着一头,我摸另一头。

那时候我们乡里的重点初中叫十四中,考进了十四中就成了秀才。王老师组织班里同学上晚自习,话里话外地暗示没什么希望的同学就不要去捣乱了。对于我们几个学习差不多的也不是很欢迎。虽然我不稀罕当什么女秀才,可是我也不愿意让人呼来喝去的呀。

晚上村里放电影,就在教室后面的大街上。老师让上晚自习的人早点去,学一会儿就下课,不耽误看电影。我们在大街上喊你管不着吧?我们看电影激动不行吗?几个男孩子趁乱往窗户上扔沙子,打得窗户沙沙响,谁让你偏向呢!不上就不上,谁也不稀罕!其实心里很想上,可人家老师不让,这是不是气急败坏的一种表现呢?

张老师的外甥不知道犯了什么错,也被修理了。于是满校园都写满了骂王老师的话,王老师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也是,还指名道姓的。老师让我们练字,练的字里嵌着他的名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时练的是:王法犹存,开门见山,精忠报国。不用练也知道是谁写的。最后家长被谈话,孩子得了一顿胖揍。

我们几个落第了,没当上秀才,到了邻村一个普通初中上学。上下学的路上经常能碰到王老师。好像也没跟老师打过招呼,叛逆期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应该向恶势力低头,好酷的样子。

不知道王老师现在还好吗?还拉二胡吗?您肯定忘了这些可笑的事情了,忘了我这个调皮的学生了,可我还不太舍得忘呢。

写下这篇文章,献给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小学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