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事件始末:今年中秋,四位阿里安全部员工利用自己编辑的“黑客代码”,抱着抢月饼/秀技术的心态,在公司月饼内销过程中多刷了124盒月饼。随后,第五名主角浮出水面--叶某,阿里“前”阿里云云盾的安全技术负责人。
阿里云安全团队的道哥在他的朋友圈如是说:“叶是我心目中‘前’阿里巴巴全集团(含蚂蚁)在安全攻防技术上的第一人,我的左膀右臂,未来注定是要升p10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个国家的财富。现在便宜你们这些安全公司了。无语凝噎。”
这是一个曾经信任下属的上司作出的多么扼腕的感慨,为了这些月饼,在本该与家人团聚的中秋佳节,这些同学一失足,结束了BAT公司的职业生涯。
二、
阿里向来以“很傻很天真”作为招募员工的准绳,而在本次“阿里月饼事件”中,员工的“纯真”未能战胜他们与身俱来的“贪欲”。就连身居高位,本应不差钱的叶同学都未能幸免,这到底原因何在?
这些月饼的价格约莫150元一盒,人均25盒,即约合3750元。如果事先知道为了不到4000元的收益会遭遇辞退的风险,那么这5人,尤其是叶同学,还会做出如此蚀本的行动吗?
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经过笔者分析,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首先,他们在行动之初,预期受到惩罚的概率很低。比如说是2%,那么做出这个行动的期望收益猜猜是多少?
3750除以2%,等于187500。
对,你没有看错,通过“黑客代码”秒杀阿里月饼的这五位同学的秒杀预期收益为18万。
可是,即使是18万,可能也只是4位安全部员工一年的收入,叶同学半年甚至不到半年的收入,既然如此,又有哪种因素促使他们做出“依旧划不来”的举动呢?
这就是第二种因素在作祟,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我们姑且称它为“为贪而贪”。
三、
几年前,曾经有一则新闻,新闻的主角看到ATM上插着一张别人的银行卡,并且处于还能取款的界面,于是,主角面临着几种选择。
A.弃之不顾,离开
B.取出卡片,交给警察叔叔
C.取出所有钱,装进自己腰包
D.其他
和大多数使用“蒙猜大法”的同学一样,主角选了“C”,当人民警察通过监控录像找到她时,她设法诉诸于理性:我是外企的高管,年薪xx,怎么可能为了这么点小钱做出这种事?
是啊,理性不会让你干这种事儿。但非理性会。
幸好有摄像头的监控录像,否则“理性”的吃瓜群众也觉得高管如你,有钱如你干不出这种事儿。
四、
另有一则爆款新闻同样如此,虽然新闻的题目有些标题党,叫做《贪官屋内被查出上亿现金,烧坏4台点钞机》,但其背后蕴含的心理学原理是一样一样的。
该贪官每日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上班,衣着简谱,丝毫看不出腰缠万贯。可见,“贪”并不为了消费,“贪”是为了填补心中安全感的缺失。
这类贪官每每在认罪书上往往如此表白:我出生于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在我年幼的时候,家里的xx(某个近身亲人)曾经因yy(由于贫困造成的事件,比如吃不上一个冷馒头)而zz(不好的结果)了。
正因如此,他们当年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创伤越严重,“为贪而贪”的情节就越甚。
“为贪而贪”情结严重的人是不适合揽权的。某大学教授在企业任职总经理时就设法通过一种识人技术剔除了这样的候选人。
他先请人运来几卡车大米,然后向全公司宣布今日可以使用任何手段“领取”大米。
于是公司里就出现了脱下秋裤,在裤脚管处打结装米运米等“各显神通”的大神。教授请人暗中记下他们的名字,从此他们便与管理岗位无缘。
五、
既然知道了原理,企业和个人又该如何防范于未然,避免悲剧重演呢?
作为企业,一方面,不但要在文化上做引导,在制度上也要形成一种检查的氛围,通过增加做坏事容易被发现的概率从而让员工降低“作恶”的期望收益;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学习教授总经理的识人方法,识别“为贪而贪”情结严重的候选人,使之没有足够的权力“作恶”。
作为个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学识,拓展自身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升级认知来弥补内心安全感的不足。通过自我的不断精进,更多的成长,正真使内心强大起来,从而抵御我们并不需要的“无谓安全感”。
阿里月饼事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其形式不断变幻着、发生着,我们姑且就把它当做一件中秋节的礼物,让我们像聪明人一样,从别人的错误中get到技能。
干货总结:
1.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期望收益,它的公式为:实际收益除以失效概率。
2.另一个影响行为的非理性因素是“为贪而贪”情结,成因于早年的创伤记忆。
3.企业可以通过形成检查氛围等诸多手段增加失效概率,从而使理性人降低期望收益,减少坏行为。
4.个人可以通过认知升级,增加学识,拓展视野等手段弥补安全感不足,进而抵御我们并不需要的“无谓安全感”
5.关注我,可以助你精进成长。
祝各位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