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作主的只有自己的心

可以作主的只有自己的心_第1张图片

我家养着一只猫的时候,我宠爱它不得了,恨不得它会说话,我们将是最好的朋友。可这一直是梦话。

直到我看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全书以教师家的猫的视角和口吻来写,它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怨,所喜所悲,都那么真实,就好像它正卧在我的沙发上,看我拖拉着鞋子走来走去,而我,也正是个教师。

我终于将这厚厚的书读完了,这本极具批判性的小说,用猫的心灵,猫的一生,以充满离奇的想象,鞭挞和嘲讽了当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作者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写作意图呢?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明治维新这个大的社会背景,恰恰可以更便利地反映当时的世风日下,人人追名逐利,知识分子无奈彷徨。

且不说别人,就拿那个教师来说,在猫的眼里,它的主人愚蠢、固执、暴躁、迂腐、怯懦,还时常装模做样。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喜欢拿着一堆晦涩难懂的书籍假装欣赏,社交面窄,处理不好邻里关系,就连与妻儿子女的关系都不愠不火,偏偏又自命不凡,被街坊称为“神经病”。

我记得书中写到,他尝试过诗歌、绘画等高雅的艺术,但都相继失败。即使家里为数不多的访客,也都和他有着太多的相似,都是人格上纠结矛盾的人。比如,他们都面临着追求学问和追求名利的考验,他们都饱受着社会上一些富人的刺激和讥讽,他们都鄙视别人又羡慕别人,他们孤芳自赏其实又自卑得要命。他们有时胡诌八扯,有时谎话连篇,有时精打细算,有时幻想独立。他们在社会的罅隙里生存,渴望爬上去,又没有办法,呐喊,彷徨。

有的人分析,可能当时日本人的价值观,正受着西方的冲击。细想有点关联,就我前段写的《这样的猫比这样的人好》一文中,已联系过夏目漱石写作本书时的时代,也查阅过他本人的经历,那么,大变革环境中的文人,的确不可能像平稳时期的文人,思想、性格都正常塑成,而是复杂、动荡、微妙、敏感。谁能说,小说中的教师身上,没有夏目漱石本人的影子呢?

我们也是教师,但愿,我们更真实,豁达,活得不这么憋屈,也不这么猥琐,要更像理想中的自己。就像文中说:“可以作主的只有自己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以作主的只有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