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儿的忏悔

      香港回归20周年的庆典刚刚过去不久,也许因为我们对香港已经越来越熟悉了,即使官方的新闻高调地报道,庆祝活动也挺精彩的,但似乎也没有博得太多的眼球,也许最近值得关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中南部的水灾,印阿交战,马云的无人超市……信息也变得像超市货架的产品,占据头条的就像搞特价的商品,令人们趋之若鹜。

      我对政治不敏感,也是近期才关注到本期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是位女性,我倒是没有太关心她的行政要职,我很惊奇的是有关她的育儿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关于她育儿的那篇文章阅读完毕,我心里五味杂陈。林郑月娥将两个孩子都送入剑桥大学,而她的育儿观就朴实的八个字可以概括: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她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她没有请过保姆给孩子煮饭,她都是亲自为孩子下厨,让孩子感觉妈妈的照顾。为了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叛逆期的孩子,她还向港府申请降职调任。作为一个从政的女性,想必在事业当中的表现是很优秀的,但是她并没有因为需要在事业上的投入而忽略了孩子的陪伴与培养,相当难能可贵。

      我混迹于很多姐妹群,关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各有说辞,但是昨天林郑月娥那八个字始终在我的脑海萦绕,想想我的孩子下个学年就是四年级了,我们除了寒暑假在一块儿,其他时间是两地分开,我们最多的陪伴就是网络上的视频,而对于孩子在学期内的学习、生活,则由孩子的爷爷错位地行使本该是我们行使的职责。关于孩子的“留守”,我思考了几点。

      一、关于学习环境

      想要解决与孩子在一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完全不可能。要么,我们回家与孩子相伴,只是可能发展的机会就少一些,收入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也不全然,中部也在快速崛起,只是多半可能会存在不同城市之间节奏快慢的适应问题,难道换个地方就活不下去了吗?要么,想尽办法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这个是孩子非常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他已经很习惯家里的生活环境,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强行改变孩子的生活圈,存在一定的成长风险,但是事情也并不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深入的沟通可以消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担忧,但是这个确实需要先征得孩子的认同才是稳妥的。

      二、关于家长会

      在这三年里,作为孩子的父母,从没有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有一次,我看到孩子的爷爷发给我的一张照片,是孩子在家长会开始前站在台上主持的一张照片。承蒙老师的关爱,孩子有了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可是我很羞愧,孩子那个很特别的成长时刻我缺席了,我和孩子远隔千里,好像当时正加着班。这也让我想起奥马巴,他说在他长达21个月的选战当中,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看看,我们都能忙得赛过美国总统,情何以堪。

      三、关于课外兴趣

      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我们作为父母也没有精心关注过,孩子爱玩游戏,那可能是天性使然,但在这以外,他应该还有他的一些特长或其他方面的兴趣有望被激发和引导,但是我现在所知的,他在把作业做完之余,游戏玩得不错,会和我们在线下下象棋,其他的我真的一无所知,也极少去引导他挖掘自己的潜能。看到别的孩子,弹琴画画学国际象棋,还参加各类比赛,我也没焦虑过,这种不焦虑是源于我的不关注。当官的懒政,民就怨声载道,而我在孩子业余方面的懒于关注,也许为将来他的个性发展埋下隐患,这样的关注早就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四、关于生活习惯

      孩子喜欢吃什么,讨厌吃什么,孩子什么习惯比较良好,什么习惯比较恶劣,我无法信手拈来,当然,因为有了寒暑期的相处,多少也了解一些,他爱啃手指甲,他吃面喜欢配陈醋,但是除此以外,我知之甚少,试问自己,哪天你有胆儿在外人面前说:我的儿子,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

       关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我是该好好琢磨琢磨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冥冥之中,连环相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育儿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