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move the flash cursor when booting into Linux kenrel(开机光标)
drivers/video/console/fbcon.c
change:
static void fb_flashcursor(void *private) {
...
}
static void fbcon_cursor(struct vc_data *vc, int mode) {
...
}
To:
static void fb_flashcursor(void *private) {
nothing;
}
static void fbcon_cursor(struct vc_data *vc, int mode) {
nothing;
}
2 Customerlization the booting LOGO
(1)Male kernel support fb LOGO
Device Drivers ----> Graphics support ---->
[enable] Bootup logo ----> Standard 224-color Linux logo
(2) create a new boot logo file named "logo_linux_clut224.png"
(3)sudo apt-get install netpbm
#pngtopnm logo_linux_clut224.png>logo_linux.pnm
#pnmquant 224 logo_linux.pnm > logo_linux_224.pnm
#pnmtoplainpnm logo_linux_224.pnm>logo_linux_clut224.ppm
(4)put the logo_linux_clut224.ppm LOGO at drivers/video/logo
(5)Rebuild the kernel
3 How to enable or disable the kernel bootup message output to fb device(e.g LCD)
in u-boot or grub or other bootloader
add boot params: quiet
Add some contents from Internet:
1.定制启动画面
a)linux启动画面分为两种,grub使用的背景图片,以及kernel启动时的图片(即一般在启用linux framebuffer设备时出现的小企鹅画面,一般系统有几个CPU,就会出现几个小企鹅)
首先定制grub的背景,要求图像尺寸为640*480(没试过其他尺寸), 而且主机已安装了convert开源图像处理工具。
例如准备了一张图像为splash.bmp,
执行:
convert -geometry 640x480 -colors 14 splash.bmp splash.xpm /*背景要求640x480的尺寸,以及14色*/
gzip -9 splash.xpm
cp splash.xpm.gz /boot/grub
注意备份原有的splash.xpm.gz
再次启动,grub的背景图片已被更改,需要注意的是grub的配置menu.cfg中需要命令行支持splash画面
b)
linux kernel的启动logo存放于KERNEL_PATH/drivers/video/logo/logo_linux_cult224.ppm
是被编译到内核的,所以不能简单的替换就改变原有的logo,按以下命令制作logo_linux_cult224.ppm
bmptopnm logo.bmp > logo_linux_cult224.pnm /*格式转换*/
pnmquant 224 logo_linux_cult224.pnm > logo_linux_cult224.pnm /*将图像改为224色*/
pnmtopnm logo_linux_cult224.pnm > logo_linux_cult224.ppm /*将图像转存为ppm格式*/
替换新内核中原有的logo_linux_cult224.ppm,注意备份原有的企鹅logo_linux_cult224.ppm。
内核编译后,且以framebuffer方式启动新内核,此时企鹅图标就变成了自定义的LOGO(注意LOGO图像的尺寸不能大于framebuffer的尺寸)
但是在启动中,logo上会有光标在闪烁,如果需要将光标去除(提示console的光标也会消失),将内核中的KERNEL_PATH/drivers/video/console/fbcon.c中的fb_flashcursor和fbcon_sursor函数体置空。重新编译安装内核即可。
nitrd定制
内核编译安装后,重启可能会遇到类似insmod xxxx.ko error: xxxx.ko exist的错误
这是因为在生存initrd.img文件时,打包软件重复的引入了某些驱动模块
按以下步骤解压initrd.img
新建一个目录用于存放解压的initrd
mkdir initrd
cd initrd
cp /boot/initrd.img initrd.img.gz
gunzip initrd.img.gz
cpio -idcmv < initrd.img
此时initrd目录下生成了诸多文件,其他不理会,编辑init文件,删除其中的重复项,保存并退出
删除旧的压缩文件
rm initrd.img
然后执行以下命令生成新的initrd.img
find . | cpio -c -o > initrd.img
gzip -9 initrd.img
mv initrd.img.gz inird.img
使用新的initrd.img替换boot目录下的对应文件,使用时注意initrd.img的具体文件名,中途勿随意更改中间结果的名称。
fb设备提供了一个图形硬件的抽象层,代表某些视频硬件的帧缓冲,帧缓冲可以直接通过规范定义的接口供软件访问(/dev/fb*)。我们熟知的Xwindows有一个非加速X服务器,XF86_FBDev就是使用帧缓冲驱动,该驱动最早出现于XFree86 3.2版本中,现在已很成熟。
帧缓冲在各种显卡硬件各有不同,如ATI Rage128提供了自己的帧缓冲,Cirrus Logic,Matrox,PowerVR 2,都有自己的帧缓冲,TGA,VESA,是两种帧缓冲设备标准,VESA由于被大多数现代显卡所具有,所以使用的较为广泛。不同的帧缓冲设备需要在内核编译时使用不同的驱动。所以欲使用帧缓冲必须要拥有具有帧缓冲能力的显示卡。并且不同显卡对帧缓冲的支持能力也不同,如可以使用的分辨率模式(1024*768或800*600)及其下的色深。
fb在linux的出现目的最初是为了在linux内核启动开始后,显示linux的logo图标(小企鹅),才增加入内核(是不是觉得有点无聊),这种东西是通过在内核启动时在未进入保护模式之前在bios的帮助下将显卡工作模式置于FB模式下,当然以后我们也不可能再切换回来了,因为大家知道在80x86的保护模式中我们无法使用底层bios功能。
后来当然就开始使用它为linux文本控制台提供更大的字体和显示分辨率(如1024*768 32位真彩色),并且可以使用很cool的字体,以区别于80x25列的令人枯燥的文本字体。例如你可以让linux的文本界面像黑客帝国里的尼奥的电脑。Linux2.0之后的内核,你都可以通过在内核启动参数(一般在grub或lilo的配置文件中内核镜像文件名之后)中加一条vga=
linux内核模式号 = VESA模式号+ 0x200
所以linux内核模式号如下表
| 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
256 | 0x301 0x303 0x305 0x307
32k | 0x310 0x313 0x316 0x319
64k | 0x311 0x314 0x317 0x31A
16M | 0x312 0x315 0x318 0x31B
如果启动时出现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是显卡的问题。
后来有人使用它为其它的国家语言提供语言平台,如我们的中文平台zhcon就是使用fb来显示中文字体。
当然还有就是前面提到过的X Server:XF86_FBD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