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

所谓命运,实际上是由我们的性格造成的。倘若我们勇敢地去探寻性格影响命运的过程,就会发现性格其实能够改变,而命运就像我们手心中曲曲折折的掌纹,总在我们手中。

认知科学,侧重于揭示大脑如何产生意识,以及思维怎样左右情绪;行为科学,倾向于通过人们的行为来揭示思维如何工作,以及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怎样影响思维。

随着这两种学科观开始融合,我们对大脑的认识产生了一些变化:

* 认识到大脑的改变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这就是“神经的可塑性”。

* 大脑的功能(记忆、学习),是多个脑区通过连续的神经化学反应共同实现的。

* 大脑的左右半球,在持续的反馈回路中同时起作用,并相互影响。

* 人格,具有相当强的适应性;所谓的“外向”和“内向”人格类型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种人格的中心地带,是中间人格者。

* 人并不是“理性行动者”,我们的所想、所为多多少少会受到偏见或执念的影响,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

* 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加工模块的综合体,它通过难以想象的力量控制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意识领域实在有些“小巫见大巫”。

* 大脑产生心智,大脑也影响心智; 在某些方面,人类大脑确实具有同步性。

** 而最重要的发现是,人类大脑包含了一连串永不停歇的“反馈回路”,这些“反馈回路”共同运行,形成了一台驱动思想和行为的引擎。

反馈,就像因果循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其中包括我们与他人的互动、自我对话,以及有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之间的转换。这些转换有着共同的神经化学基础,即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酯,这些化学成分的释放受到反馈回路的控制。

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反馈回路,那么我们就能找到改变思想和行为的方法。

这本书不会告知我们“答案”,也不会提供什么“成功法则”;我们所要做的是,从弄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提炼知识线索

我们需要构建自身的思想,寻找由思想通往行为的道路。做这些的同时,我们也在探索着改变的契机。

但请记住,科学本身并不是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_第1张图片
元认知

元认知,冷静的观察者

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考,是意识空间的驱动力。元认知,是我们所拥有的、能够改变反馈回路的最强大的内部力量。

知:讨论心理空间的动力系统,包括意识空间和庞大的加工空间(无意识);

做: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做,包含了对增强思维能力和催化行为的思维手段的选择;

生命最终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觉醒和沉思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_第2张图片
元认知

在各种认知和行为疗法中使用的技术,都需要依靠一种手段:元认知,就是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这种手段帮助人们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元认知,是调整思维、改进思维结果的最有力的内部手段。

但如果想熟练地运用元认知,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就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每当我们对思维过程和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其实都是在使用元认知。

元认知,会影响反馈回路,发现思维错误,促进神经化学变化。

什么是反馈回路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_第3张图片
Thomas Goetz 把反馈回路分为四个阶段

事实阶段:每个反馈回路都要先收集数据;数据可以是观察、整理、测量的,和之前存储在大脑中的任何信息。可以来源于你自身,也可以来源于其他人。

比如,在办公室观察同事如何互动的。

联系阶段:从数据的搜集和存储,转向数据的输出,但此时的数据已经改头换面。要想数据在反馈回路中发挥作用,数据本身必须被赋予意义。这时,数据就得与个体的需求联系起来。这就是保持回路畅通的情绪刺激。

比如,如果你认为同事间关系冷漠让你工作不顺利,那么观察同事的互动,就从原始数据搜集,转为意义数据的输出。

结果阶段:一旦数据有了意义,回路就能够继续发展,但我们还得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信息。

比如,你已经观察了同事如何互动,并且判断了这些数据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同事的情绪有关;那么加工这些数据的结果是什么?你需要下决心,去处理这些数据,要么做些什么,要么什么都不做。因此,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

行动阶段:当明确了信息与我们需求的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结果之后,就需要面对“做”的挑战了。

比如,如果你不能融入办公室圈子,那只能被边缘化;所以,你行动起来,逐步改善与同事的关系,完成终极目标,成为其中一员。

只要开始了行动,那这个行动本身,就可能作为被评估和观察的信息(新的信息得以收集和校正),开启新的反馈回路。随着回路的不段循环,你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什么是元认知回路?

无意识的信息(在“系统”中)进入到意识空间(心理剧场),并且转化成能重新转回系统的信息的过程。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_第4张图片
元认知回路

产生元认知的大脑结构,跨越了多个大脑区域,通过一个心理网络中的神经连接形成了一个大的脑区,其中就包含了前额叶皮层,主要负责高级思维和推理。

我们将元认知回路的开端定义为“系统”,在这个阶段,许多无意识加工通过神经科学家称为“模块”的结构得以进行

我们可以不用刻意思考,就可以去做很多动作,这就是“系统”中的动作功能控制模块自动操作了动作。我们没有必要去控制血压、心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这些在“系统”中都是无意识自动发生的,“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加工中心。

“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进入意识领域,尽管信息是自动产生的(自动思维,指突然出现在我们意识中的想法),但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一些来源于“系统”的信息可以转移到“意识空间 conscious mind space”。

为了弄清楚来自于“系统”的信息是如何进入“意识空间”的,我们有必要把这个过程形象化地投射在一个屏幕上,我们把这个屏幕称作“心理剧场”。

在心理剧场中,我们的有意识加工能力(主要体现在前额叶皮层上),能够聚焦于“系统”的特殊状态(比如,社会情绪的抽象模块,血压的心理模块)。换句话说,储存在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被提取出来,或者像“检索”图书一样,为心理剧场做准备。

比如,有时你不能理解为什么某人的行为让你觉得厌恶,但如果你把系统中的情绪性关联投射到心理剧场的屏幕上,你就能仔细地对你的反应进行分析:也许愤怒来源于之前发生的类似行为的模糊记忆。这种释然,将会回转到系统中,回转到社会情绪管理的模块中。下次你再遇到这个人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引起你的道德愤怒了。这就是一个有意识评估的结果。

总结来说,无论模块是情绪的,还是生理的,有意识的影响只能通过元认知加工,或者是与我们正在评估或可能改变的事物“有意识分离”才能实现。

那元认知是如何加工的?元认知在更大的意识层面是如何工作的?

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_第5张图片
意识层面的元认知

佛洛伊德的无意识,是未被觉察的情绪、本能和欲望的释放。如今,认知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无意识”,是一个大型的模块加工系统,加工速度非常快。

而意识空间的信息加工速度最高只是40次/秒,占大脑加工的1%都不到。

在进化过程中,大脑生成了一个“自动化”系统,保证无意识模块能够正常工作。来自于无意识的大多数思想和感情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具有认知性,虽然不太具体,但也不完全抽象;包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感受,及所谓的“舌尖现象”。

来源于无意识认知的想法和感情可以渗透到“低级元认知(我们接收认知的想法和感受)”空间里,我们开始处理无意识的未知事件,但这些事件无法投射到心理剧场中,直到大脑中的指挥控制中心(前额叶皮层)将它们输送到“高级元认知(也叫意识元表征,我们从所想所思中分离出来)”。这是我们心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从心理上分离,如果灵魂出窍般去看我们的所思所感。

元认知觉察是指,我们使用元认知反过来影响思维和行为的“思维策略”水平。

元认知觉察包含四个主要因素:

元认知控制,在意识空间中,我们施加在思想和感情上的有意识控制;

元认知知识,进入意识空间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元认知监控,在意识空间中,我们对知识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率;

元认知体验,我们能从意识空间的知识中获得什么,以及这种体验怎样使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受益。

伴随着元认知觉察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大脑反馈回路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也就是说,我们越擅长对思维进行思考,我们越能顺应改变。

优秀的元认知需要:

行动迅速,元认知觉察必须快速地进行改变。我们必须即时分离和评估当时情境,因为事态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必须马上做出行动。

来源可靠,知识是一种手段,正如逻辑和直觉也是手段一样。尽管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知识,但寻找和应用来自可靠来源的知识线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元认知的契机。

我们要能深入地挖掘信息,多方位思考,只有信息来源广泛,我们才能增强元认知觉察。寻找和消化这些来源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内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定受益匪浅。

提问准确,要深入问题的本质,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做事果断非常重要。

持续追踪,如果提出了正确的问题,认为推断有帮助的话,就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并持续追踪,同时忽略掉其他的无关推断。

报道真实,一旦使用元认知,就需要心甘情愿承认你发现的一切,无论真相多不尽如人意。

尽管以上这些看起来一步步的,但事实上它们是一个整体。

我们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扩大和提高元认知觉察的能力,这样做会提高得到理想思维结果的概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 之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