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三季有则故事,《Shut up and Dance》。

一天,餐厅打工男孩Kenny回家发现妹妹把自己的电脑玩死机了,于是他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以清除恶意软件的软件,却没有察觉电脑已经被其入侵。他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里面附有他手淫的视频。发件人威胁,如果不按照指示去做,视频将会发送给通讯录里所有的好友。他不得不唯命是从,谎称生病赶到指定地点,从另一个同样遭受威胁的人手中接货,再送货给一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同样受到了威胁,依照指示,他和Kenny一起驱车去抢劫银行,随后,他们赶到另一处指定地点,中年男子被命令销毁车辆,而Kenny的任务是走入山林,把抢来的钱财交给交接人。交接人同为受害者,他们接到新指示,两人必须决斗至死,赢家可以带走抢来的钱财作为奖金。

作为观众,我当时对Kenny的遭遇深感同情,更义愤填膺于黑客的做法。毕竟,这个普通的、甚至看上去有些懦弱的男孩,无非是打了个飞机,即便不登大雅,但毕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却要被无聊的黑客窥视隐私、玩弄于手掌,实在欺人太甚。

然而情节急转直下,影片里,所有遭受威胁的人都背负着不同的罪恶,他们无一幸免,如同刍狗一样地,在黑客的恶作剧游戏里被戏弄。当经历了生死肉搏的Kenny狼狈地走在荒郊小路上时,他接到妈妈的电话,被偷拍的视频还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个他一边看着幼童照片一边手淫的视频。

我看到屏幕上飙过的弹幕:
什么!Kenny是恋童癖?!
卧槽,原来是个变态啊!
活该啊!罪有应得啊!
……

恋童倾向的罪恶程度自然不在本题的讨论范围。但是,当故事出现反转,观看者的心态竟然也出现了泾渭分明的变化,他们竟然觉得Kenny的下场大快人心。

我一度认为,一个阴暗的故事的真正价值,在于揭掉的是观者道貌岸然的面具,它让我们直面的,是自己可怕的内心。

普通男孩打飞机被偷拍威胁,我们可怜他。恋童癖男孩打飞机被偷拍威胁,我们觉得他罪有应得。对于男孩的同情心倏忽之间就消散了,而匿名邮件的始作俑者威胁、唆使男孩打劫杀人,如此不合乎道德、不遵循法律的惩罚,却似乎在我们心中被合理化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转变,仅仅是故事引导的结果吗?你有没有想过,谁到底才是真正罪恶的一方?你有没有想过,恶和恶之间有区别吗?你有没有想过,在充当旁观者的时候,你扮演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角色?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那只被关押着的恶龙,只要随便一个契机,它就会睁开眼睛。这只恶龙从来不是被唤醒的,在那扇虚掩的牢门背后,它一直在伺机而动——我们在等待“作恶”的合理时间:符合大多数人的情绪倾向,符合主流道德观的导向,符合法律的轻重缓急,噢当然,得先忽略结果,结果是说不好的。

我们仔细地衡量作恶的风险,明哲保身地为非作歹,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恶意,如果有这个可能,虽然或许在意料之外,我们甚至会做出预演过千百遍的坏事,如同我们早就脑补用一万种方法弄死影视剧里面目可憎的大反派。“深渊的呼唤”无处不在:有人人肉出了地铁色情狂(给大家看看,这种人就该游街!),有人在反日游行中砸车打人(怎么能忘了国耻?),有人滥用网络暴力逼死不良少女(这种霸凌弱小的少女教训几句怎么了?天晓得她会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