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复兴的借鉴——研究旗袍变化的历史

汉服复兴的运动,是最近才兴起的一项运动。逐渐在社会上兴盛了起来,但是依然陷入了许多的非议。然而,最大的非议不是来自其他民族,而是汉民族内部的异议。这在世界民族发展历史里,也是一件奇闻。不知他们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网络和各种舆论场所,不断散播复兴汉服是大汉民族主义。甚至发展出了一种怪论,就是历史上根本没有汉族,也没有汉服,既然没有又谈何复兴一说呢?这样的奇谈怪论,是不是汉民族的悲哀呢?汉服既没有提高到,复兴华夏衣冠,这样的高度。但是,一个民族拥有代表自己的民族标志的服装,这难道是一种罪恶吗?然而,汉服复兴的道路,还十分漫长。主要的阻碍就是他不被人们所接受,以及价格款式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在没有彻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之前,汉服即使表面上被社会接受了,也复兴不了。要想彻底复兴,必须要学习先进的经验。从最近时代可以观察到的经验,即旗袍流行于全国的经验。——前言



汉服复兴的借鉴——研究旗袍变化的历史_第1张图片

旗袍这种民族服饰,是怎么从民族服饰到流行于全中国的呢?这就不能不提到满清了,因为这个的源头是清朝这个政权的建立。清朝在全国建立了他的统治之后,实行了一种泯灭汉民族民族意识的政策“剃发易服”(这是因为,清朝是以满族亲贵为特权阶层的。于是,一方面为了提高文化认同感,同时消磨广大受压迫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汉族人民的反抗意志,所以实行这样的政策。),就是汉民族不能留本民族的发饰,而要改留满族的发饰(就是把大部分的头发剃掉,留一小搓,头后面留一个小辫子。被形象的称呼为“金钱鼠尾”发饰)。而服饰也要改穿满族的服饰,男的穿长袍马褂,女的可以保留一部分汉族服饰的特征。但是女子的服饰还是慢慢有着满族妇女服装的特性。比如满族妇女式的立领。衣服的图案和袖口的样子,都朝着满族服饰改革,慢慢的汉服的样子完全不见了。但是也不是满族服饰,而成了一种独具美学价值的服饰。


汉服复兴的借鉴——研究旗袍变化的历史_第2张图片

然而,满族建立的清政权实行的种族歧视政策,只是旗袍得以流行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他实行种族歧视,所以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被废除,汉族妇女最后一点点的汉族传统,也因为效仿满族妇女服饰,从而消耗殆尽。所以在满清统治期间,汉民族的服饰消耗殆尽。等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恢复传统的汉族服饰。这给旗袍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旗袍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还在于他本身由于对时代的适应,从而对于自身做的改变。这才是这一潮流形成的内在原因。


早期的旗袍是满族为了适应艰苦生活而设计的,宽大适应于骑马打仗,而且男女不同的款式。到了满清进入北京以后,开始彻底区分服饰的区别,男人穿着的称为长袍马褂,妇女穿着的称为旗袍。但是这个时候旗袍还是显得十分粗糙。主要表现形式为宽大,满式立领,连体。如果拿早期的旗袍和现在某一类型的服饰类比的话。早期的旗袍就好像是连衣裙。但是是比较怪异的连衣裙罢了。而旗袍的样式做出改变,则是在满清灭亡之后了。



汉服复兴的借鉴——研究旗袍变化的历史_第3张图片

在满清灭亡以后,旗袍被迫进行了第一次变化。在民国早期的时间里,旗袍和满清早期并没有变化。但是受到了西方审美观的影响,服饰开始走向了开放,轻便和美观。一切都朝着体现人体美的目的发展。旗袍就从宽大的裙摆,被改进成按照女人身体曲线而具有一个基本的轮廓。而领口也逐渐放开,最后发展到没有或者胸口设计一个小扣,能露出一截肌肤。至于其他的袖口也变短了。最重要的是裙底的裙摆。一开始裙摆开叉的很低,但是经过改良以后,裙摆开叉变得越来越高。从这些改变中,即体现了女性对自己性感之美的体现,也表现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些样式的旗袍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特别是经过电影明星,和豪门名媛的穿着。在社会上大大的流行。不仅后来发展出了各个款式(礼服,学生服常服,性工作者穿着的服装和其他类型服装)。从此以后,旗袍便奠定了自己在各式样服装的,霸主地位。无论他是在新中国早期的衰弱,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重新复兴,其核心内核就在于此。旗袍能走到如今的这一地位,不能不说是各种因素的合力结果。


第一种力量是政府的提倡,第二种力量是流行潮流的促进,第三种力量是舆论的大力宣传。在这几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旗袍被演变成了一种比较符合人体美学的服饰系列。这其中所经历的历程和其中的道理,足以为今天的,汉服复兴提供理论和实际借鉴了。虽然这很漫长和坎坷,但是我相信这一天始终会来临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服复兴的借鉴——研究旗袍变化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