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之士可杀不可辱

图来自网络

本文为《明史纪事本末之壬午殉难》篇的读书笔记(其一)。

1、方孝孺

燕王朱棣发兵北平的时候,首席军师,和尚道衍就曾对燕王说:“南方有个叫方孝孺的,此次事成之后必然不会降附,但是千万不能把他给杀了,如果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了。”

等到燕王朱棣攻破金川门,建文帝逊国,招用方孝孺。作为读书人的方孝孺当然不肯,更别说让他写即位的诏书了,当然是不干的。于是,就找来了方孝孺的门生廖镛、廖铭作为说客。方孝孺十分生气的呵斥:“你们跟了我这么久,难道不知道什么是义吗!”

没办法只能朱棣亲自出马了。

朱棣说,我不过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罢了。

方孝孺说,那成王去哪了!

朱棣说,他自焚死了(不关我的事)。

朱棣又说,唉,这不过是我的家事先生没必要这么关心操劳。但是昭告天下这种事,非你不可。

方孝孺怒,死就死,诏书我是不会写的。

朱棣说,你死就死怎么能不顾你的九族呢?

方孝孺说,就是十族,我不写你又能拿我怎么样!

朱棣怒了,然后就是一顿酷刑,这是肉体的惩罚。另一边朱棣大肆的收服方孝孺的亲朋好友,又当着方孝孺的面,杀了他十族。

最后用磔刑(肢体分裂的酷刑)杀了方孝孺,年四十六。

2、铁铉

兵部尚书,人如其名,铮铮铁骨!

铁铉被捕入京,朱棣面见他,但是他却用背对着朱棣。朱棣叫他回头看他,不肯。朱棣生气了,割掉了铁铉的耳鼻,还是不肯看朱棣一眼。然后,又把他自己的肉蒸熟让他吃。问,甜不甜?铁铉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理由不甜呢?

铁铉死,年三十七。

3、卓敬

户部侍郎。

朱棣责难卓敬不迎接新皇,你之前不是要抑制诸王,今后你不臣服于我吗?

卓敬说,先皇要是听了我的建议,就不会有你什么事了。

朱棣虽然怜惜他的才华,但是下狱了。然后,又叫人去劝降,不从。同时,姚广孝(即和尚道衍)力谏,养虎为患。无奈最后只好杀了,诛杀三族。

朱棣感叹道:“国家养士三十余年,不负其君者唯卓敬耳!”

4、陈廸

礼部尚书。

建文命陈廸督君储在外,和大禹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成祖朱棣登基,责难陈廸。陈廸大声指责朱棣。于是,朱棣就陈廸连同他儿子们一起杀了。

临刑时,儿子凤山说:“父亲连累我。”

陈廸听了大声责骂。

死后从他的衣带上得诗:

三受天皇顾命新,山河带砺此丝纶。

千秋公论明於日,照彻区区不二心。

诗有文天祥的味道。

5、暴昭

刑部尚书。

暴昭被被捕,骂声不断。于是,拔了他的牙齿,断了他的手足。骂声仍然不停止,最后只好断了他的脖子,死。

6、景清

左俭都御史。

建文的时候曾为北平参议,前往北平查看燕王府的动静。朱棣宴请他,景清言语明爽,朱棣很是赞赏。当燕王进了京城,景清想着复建文朝,于是,假装投降归顺。朱棣很是开心,十分厚待他。

一天上朝,景清将一把利剑藏在衣服里。朝会结束的时候,朱棣将要走出御门,景清奋力向前想要刺杀皇帝。且不说朱棣长年打仗,刺杀必然失败。于是,只能谩骂朱棣。拔了他的牙齿,还一边拔一边骂。最后,被酷刑处死。

总结:

不论功过,不谈是非。一腔热血,一片忠心,一身气节,足以留名千古。士可杀不可辱。

你可能感兴趣的:(气节之士可杀不可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