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

感谢小莫,今天带领我们学习做香包。这个温婉女子,古典而温柔,心灵手巧,重温经典的感动。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莫说【 吟诗颂香 】

        “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吟诗咏香是文人雅士品香后的风雅见证。

        对于风雅的文人而言,香不仅仅散发气味,不同的香所含有的微妙气息更是有语言、有灵魂的。

      文人对香的描述经常用到通感的修辞,如黄庭坚曾形容“韩魏公浓梅香方”的香气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

        唐代诗人李贺的《神弦》:“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咏香诗词中也见比喻的修辞,如陆游《焚香赋》形容香气“绵绵如皋端之息”“蔼蔼如山穴之云”,迷蒙清幽的情景跃然眼前。

        又如宋代陈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狭义的香和广义的香各有不同。香的味道和香的物件。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端午的传说到端午的习俗还有香包的意义,小莫娓娓道来,原来今天不仅是手作课,还是文化课。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五彩丝线,色彩鲜艳。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缤纷丝布,绚烂多姿。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传统香料,各有功效。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莫已贴心的帮我们分装包好。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包包静候主人,会随哪位有缘人回家呢?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情意长长的个性流苏。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我家小儿选的铃铛和布料。体会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手中线。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师讲解手作要点后,我们便开始做起来了。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今天我们也来效仿古人,来一场香遇。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看细心的小姐妹,低头那么温柔,认真的女人最美!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限情意在一针一线中定格。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来高手都深藏不露,针脚细整,一问才知道,原来人家以前做过布娃娃,高手果然在民间。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同样的丝布,配合不同的流苏,就有不同的风景。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o⊙)哇,都是高手!柔软的棉花除了温暖人心也能饱满香包,一种创造圆满的感觉。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功告成!来个大合照,香包到此一游!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精美丝布,五彩丝线,柔软棉花、流苏铃铛,清香四溢的香料有艾叶、白芷、薄荷叶、藿香、金銀花、紫苏叶、佩兰、石菖蒲,一针一线手作,体验久违的手作的乐趣和心意。

有亲手缝制的温柔情怀,还有驱邪避瘟、健康平安的寓意,端午节佩戴香包,更有节日独特的仪式感。

回家把这份祝福送给家人,希望大家都幸福快乐!

静候生命中最爱的小男生,前世的小情人,祝福你们!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林学香包,久违的手工,端午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