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06--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行为金融学》第五讲“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在这一讲,陆老师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块“认知非理性”。

在我们决策之前,先有认知,认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

第三个阶段的信息输出就是做出决策。

第一个阶段的信息收集过程,我们就会犯错,涉及的错误有易记性偏差、首位效应、末位效应

易记性偏差是说我们会倾向于选择我们熟悉的事物。

首位效应是说对新接收到的信息,有时会选择第一个出现的信息。

末位效应正相反,做决策时我们有时会选择最后出现的信息。

根据陆老师所说,投资分为认知过程和决策过程,认知过程又分为信息收集、加工、输出、反馈四阶段,感觉一下子清晰了,我们可以逐项梳理自己在投资过程中的错误,避免落到这些坑里,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说到认知,曾经听过一个观点,是说“我们赚到的钱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认知的层面,不同的事物我们认知的程度不同,比如做饭、投资、跑步、写作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的认知范畴,我们的认知程度不同,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这个方向去学习、去实践,才能够增强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认知。

认知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四个阶段,学习就是收集和加工阶段,实践是输出阶段。

具体到投资来说,我们学习投资知识、获取投资信息属于信息收集阶段,对学到的和接收到的信息根据自己以往认知进行再加工是加工阶段,做出投资决策是信息输出,根据投资成败情况反省则是信息反馈阶段。

关于理性与非理性,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系统,系统一是情绪化、反应快速、非理性的,而系统二是逻辑化、反应慢、理性的,我们处理信息首先调用系统一,然后才会调用系统二。同时,系统一是条件反射式,不需要消耗能量,系统二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大脑重量占人体总重量的2%,却消耗了总能量的20%,也就是系统二消耗的,所以,为了减少消耗,非理性是我们的常态。

易记性偏差、首位效应、末位效应的共同特点都是对决策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信息输出阶段,如果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信息收集与信息决策区分开来,在信息收集阶段专心去收集信息,而不要急着做决策,用流程促进自己慢思考,做到理性操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为金融学06--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