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MBD技术的深层次应用,论述了数字线和数字孪生定义的概念和应用,指出数字线和数字孪生模型技术实施的重点和核心问题。指明全三维产品研制模式下对产品构型管理的新需求,探讨了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产品构型管理方法和包含产品构型信息的产品数字孪生模型本体表达,为全三维研制模式下的产品构型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文/于勇 范胜廷 彭关伟 戴晟 赵罡
基于模型定义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是将产品的所有相关设计定义、工艺描述、属性和管理等信息都附着在产品三维模型中的先进的数字化定义方法。基于模型定义的技术自波音787飞机首次引入并向其他行业进行推广已经日趋成熟,其效益已经被国内外知名公司和机构反复验证。目前国外相关研究的重点是实现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全要素的制造信息集成共享和协同环境,最终建立基于模型的企业MBE(Model Based Enterprise)。在此基础上,美国开展了数字线DT(Digital Thread)技术研究,进而又提出了数字孪生DT(Digilal Twin)的概念。数字孪生概念的产生和应用是MB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目前,我围制造企业已经较好地实现了二维研制模式下的产品构型管理和控制过程,然而,随着MBD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如何实现全三维模式下的产品构型管理又成为产品构型管理领域中的新议题,数字孪生相关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全三维研制模式下产品构型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技术方案。
数字线与数字孪生的概念与应用
数字线最早是由洛克希德·马工公司提出的,他们在生产F一35中将MBD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数控机床加工成零件。或通过编程系统完成复合材料的敷设,并将这种新的工作模式称之为“数字线”。“数字线”为F一35的3种构型节省了6000套工装,还省去了这些工装的管理和与零件相互配置的时间,以及工装的配送和向机床上装夹所花费的时间。数字线产生的背景建立在“模型为中心”的基础上,这里的模型是具备信息完整丰富、按照统一的开放标准建立的、规范的和语义化的数字化模型,并且可被机器(或系统)稳定无歧义地读取。在此基础上,数字线集成并驱动现代化的产品设计、制造和保障流程,使各环节的模型都能够及时进行关键数据的双向同步和沟通。其原理如1所示。可以看到,在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仿真分析模型的参数传递给产品定义的全三维几何模型和数字化生产线加工成真实的物理产品,然后通过在线的数字化检测/测量系统反映到产品定义模型中,进而再反馈到仿真分析模型中,从而实现了一个数据的双向传递过程。数字线的核心就是如何搭建一个涵盖产品研制全过程的协同环境,使统一的模型在产品研制各个阶段实现数据的双向流动、重用和不断丰富的过程。
数字孪生也被称为数字镜像、数字双胞胎和数字化映射。数字孪生是MBD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其根源在于企业在实施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基于物理的、数学的模型被忽视。由此,最早的数字孪生思想由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命名为“信息镜像模型”(Informarion Mirroring Model),而后扩展为“数字孪生”的术语。2012年NASA公布的技术路线图中给出了数字孪生的概念描述。数字孪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尺度的仿真过程,它作为虚拟空间中对实体产品的镜像,反映了相对应物理实体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随后,美国国防将数字孪生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健康维护与保障中。其目的是在数字空间建立真实飞机的模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飞机真实状态完全同步,这样每次飞行后,根据结构现有情况和过往载荷,及时分析评估是否需要维修,能否承受下次的任务载荷等。随后数字孪生的概念被扩展到制造领域,美同国防采办大学对数字孪生的定义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实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其中实作产品(As—built Product)模型的内容可包括物理产品构型、材料微观结构、瑕疵、制造异常等。图2为飞机产品的数字孪生示例。
可以看到飞机的数字孪生模型与飞机物理产品建立了一对一的映射,不仅包括传统的几何模型,还包括材料属性、生产、检验、力学分析、空气动力、健康维护以及试飞等物理实现环节所反馈的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数据线建立的双向通道向研制的上游和下游不断反馈、解析和利用从而形成可设计制造的智能闭环。也可以说数字孪生是虚拟制造和数字样机技术的深入和拓展,从定义范同来看,其不仅仅进行了产品的数字化定义,而是扩展了包含产品研制的所有实体装备的数字化定义;从涉及范围来看,其向后延拓至生产研制的终端—— 实作产品的数字化定义,两者的定义和应用目标如表1所示。
由此可以看到,数字孪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定义包含产品研制全过程的全要素产品模型,如何为研制全过程提供数据准备或者反馈,从而实现“基于模型驱动”的产品研制模式。
全三维研制模式下产品构型管理
构型管理是一种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以产品结构为组织方式,将各阶段产品数据关联起来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产品数据一致性和有效性的产品数据管理技术,有些行业也称之为技术状态管理和配置管理。构型管理通过5个关键要素,即构型管理计划、构型标识、构型更改控制、构型纪实、构型审核和验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总地来说,实施构型管理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
(1)从宏观上把握大型复杂产品的整体结构,建立产品整体结构,并充分利用已有的设计成果,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
(2)协调更改,建立产品完整的更改历史记录,进行有效的版本管理和控制,维护产品数据的全部有用版本,确保在各个阶段能够获得产品的完整的技术描述;
(3)控制、检查、调整交付状态构型要求与真实生产后的构型偏差,确保产品的性能、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与产品的需求、设计和使用信息之间的一致性。
目前来看,大多制造企业在实施构型管理过程中,已经改变了原来基于图纸的构型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基于零件或模块的构型管理模式,即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产品结构,并以之为主线建立产品各环节和各组成部分的关联,进行产品的构型管理和控制。但在构型纪实、构型验证和审核验证环节中,其本质和还是沿用了传统模式下的构型管理机制,尤其是在物理构型的审核环节,其分为功能构型审核和物理构型审核,功能构型审核是检查构型项是否实现了需求定义的性能、功能和接口特性要求;物理构型审核是检查物理构型项是否与图纸或模型、技术规范、技术数据、质保数据和试验记录等的一致性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最终的物理产品构型与需求、设计、制造和交付整个生命周期的闭环。现有的构型管理方法往往是通过对研制过程中的文件、产品和记录(包括构型清单、规范、二维图样、 维模型、操作检验记录等)的逐项检查,以及对各种程序、流程和操作系统的评估,来检验产品的设计是否满足性能和功能要求,以及产品的状态是否已被准确地记录在文件之中 。基于这种工作模式,虽然有产品数据管理等系统的辅助,技术人员和构型审核人员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聚焦在产品图纸、产品模型和各种数据报表之间的比对和维护当中,效率极低且容易出错。
随着全三维研制模式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对产品构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客户个性化需求增强,产品的设计构型多变,产品构型管理过程需要动态响应;
(2)智能化设备的大量采用,要求产品研制过程中构型数据的快速收集、提取和实时反馈;
(3)产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品构型数据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和维护。以改善设计和制造工艺过程,改善产品质量。
显然传统的构型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构型管理的高效的动态响应要求,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可控的构型数据管理和控制机制,来实现产品研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品构型数据的快速收集、提取和高效追溯。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产品构型管理
数字孪生通过在虚拟空间中构建真实物理世界中的产品模型,通过物理系统向赛博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实现了闭环的研制过程。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定义、数据检测与采集、大数据分析、多物理场建模等诸多技术,其中最基础也是关键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包含产品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全要素的产品模型,这个产品模型能够实现与物理真实世界的一一映射。这样包含了产品物理研制全过程全要素的产品模型,则可以在产品构型验证和审核的过程中,建立与相关研制数据之间的关联,省去了原来传统构型纪实和构型验证审核过程中人工进行模型和研制数据之间的对比工作,大大增加了审核效率和一致性判断。同时,产品数字孪生模型中包含了产品的构型状态数据也为构型更改控制过程中实现快速动态响应,预见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推进设计和制造的高效协同、确保设计和制造的准确执行提供了基础。基于产品数字孪生模型的产品构型数据定义与反馈过程如图3所示。构型项在研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全过程,相关的构型数据会在产品不断演变和向后拓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应的产品设计和研制数据与模型特征建立关联,从而实现模型驱动的产品研制过程。针对构型管理过程中的构型标识、构型控制、构型纪实、构型审核与验证而言,也恰恰实现了模型驱动的产品构型数据的收集、采集和实时反馈的过程。
在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构型数据定义与反馈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就是需要实现基于语义的产品模型表达。所谓的本体是为了描述真实世界中客观对象所隐含的语义信息而诞生的。W3C推荐采用OWL语言作为一种本体描述语言,其具有统一语法格式、明确语义。对于特定领域和应用范同,根据领域知识,利用OWL本体语言,可以定义OWL类及OWL属性,实现领域本体构建。在基于本体的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建模过程中,可以构建以设计模型为父类、几何特征和构型数据为子类的组织形式,其中几何特征子类用来描述模型的实体信息和尺寸与公差信息;构型数据子类描述产品的构型技术状态信息。图4为包含构型数据的零件数字孪生模型的本体表达框架。
几何特征子类的本体表达抽取了5类常见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凸台(Pad)、凹槽(Pocket)、旋转体(Shaft)、加强筋(Stiffener)和也(Hole),建立了基于草图的特征本体分类及数据属性。以“Hole”类为例,可将其分为简单孔(Simple—Hole)与复杂孔(Complex—Hole)。对于“Simple—Hole”类,包括两个属性:
· 孔深度(has—Holedepth):
· 孔直径(has—Holediameter)。
对于“Complex—Hole”,以沉头孔(Counterbored—Hole)为例,包括4个属性:
· 沉头直径(has—Boreddiameter)
· 沉头深度(has—Boreddepth)
· 孔直径(has—Holediametet)
· 孔深度(has—Holedepth)
构型数据子类包括设计数据(Design—Data)、制造数据(Manufacture—Data)和检测数据(Inspection—Data)。以“Inspection—Data” 的检测反馈(Inspection—Spaceholder)子类为例,可包括3个属性:
· 内容(has—Content)
· 链接(has—URL)
· 对象关联(has—reliance)
其中内容(has—Content)属性用来描述检测反馈的数据,链接(has—URL)用来描述检测用到的外部链接;对象关联(has—reliance)属性用来描述特征与构型反馈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由此,构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可以与相应的构型数据关联在一起,实际的物理产品研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状态数据也可以与之建立关联关系,从而可以基于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实现构型数据的纪实,进而实现全三维研制模式下模型驱动的构型数据快速追溯和快速响应。
结束语
全三维研制模式下对产品的构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产品数字孪生模型能持续积累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相关数据和知识。并可以不断地实现重用和改进,其通过动态感知、存储和呈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构型信息,从而可以实现产品构型数据的管理、追踪和一致性维护,实现产品构型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可视化和透明化。本文目前仅探索了一种包含产品构型信息的产品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框架和基于本体的表达方式,以期为全三维研制模式下的产品构型管理提供一个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基于产品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型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高效实时地记录和反映产品的构型状态,而且可以基于反馈同的产品构型数据进行大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改进产品研制流程,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如何对大规模的数据模型进行高性能的浏览、传输、共享,一度成为了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对三维模型的轻量化处理和可视化的浏览两方面的技术。
场景一:某铁路企业,在PDM系统中在线浏览一个由2万个零件组成的三维模型装配图,但打开该模型需花费1个多小时。
场景二:某航天企业,对拥有8万个零部件的12G火箭整箭数模进行浏览,通过三维CAD软件打开需要1.5小时,通过国内某三维轻量化浏览器打开仅需10分钟,并可实现15帧以上高性能浏览。
场景三:某模具企业,已在其钳工车间广泛应用三维轻量化浏览器,钳工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浏览含有注释的三维数据及技术指导,确定各个组件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直观区分加工面、非加工面,加工精度不同的面,并主动在数模上进行简单的测量,大大提高了钳工的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三维CAD软件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以3D模型为数据基础,作为设计、工艺、制造、售后与管理人员以及供应商、合作伙伴或客户等企业内外的沟通与交流媒介。
但是,三维模型源数据复杂程度高、数据规模庞大,受限于本地网络带宽的限制,在上传数据或者进行浏览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延迟甚至无法上传以及所传文件几何信息缺失,或打开文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等情况(如场景一)。
另外,除了设计部门,工艺、生产、销售等部门也不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编辑修改,只是浏览批注即可,因此也没有必要去打开三维CAD/PDM软件或占用一个软件的许可证。也许仅仅一个三维浏览器,便可以解决三维下厂的问题(如场景三)。
最后,不同企业往往根据自身需求选用不同的三维设计平台,甚至部分企业内部也会选用不同三维设计软件。但是CAD软件所生成的产品三维模型文件各不相同,数据不能兼容,模型无法打开,导致数据交流与共享困难。尽管为了解决CAD系统的兼容问题,国际上出具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数据交换格式,如美国的IGES,德国的VDAIS、VDAFS,法国的SET等,但仍然会出现三维系统打开文件时间长,模型特征及标注信息在转制换过程信息丢失,不同系统生成的中性文件格式不能在其他系统中正确打开等问题。
因此,如何对大规模的数据模型进行高性能的浏览、传输、共享,并使三维模型的可视化与三维CAD软件无关,一度成为了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对三维模型的轻量化处理和可视化的浏览两方面的技术。
何谓三维模型轻量化技术?
三维模型轻量化是指通过去除三维模型的非几何信息,仅保留产品的结构和几何拓扑关系,以大量减少三维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轻量化后的文件可以通过浏览器软件或其它方式实现对原始产品三维造型图形进行查看、添加标注和注释等便利性交互操作。
从CAD模型到轻量化模型(来源于网络)
何谓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主要是指通过读取三维CAD格式文件来对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查看。这里的三维CAD格式文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CAD软件生成的数据格式,另一种就是轻量化文件格式。
盘点相关解决方案
当前,无论是针对三维可视化还是三维模型的轻量化方面,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例如,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企业级可视化解决方案AutoVue,这一款由Oracle推出的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读取超过450种不同格式的文件。当前大部分的国产PDM产品里都通过集成AutoVue浏览器,以帮助企业可以在PDM系统里不调用三维CAD软件的情况下,直接查看零件或装配的三维模型。
另外,还有一部分厂商推出了轻量级的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包括轻量化格式和可视化的方案。即能够在保留三维模型基本信息前提下,将原始的三维模型文件进行压缩,变为只有原格式1/10~1/70大小的文件格式,并且可以通过浏览器软件对轻量化的文件格式实现流畅浏览与操作。
轻量级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思路
如:山大华天软件的三维轻量化浏览器Sview,不仅可以直接读取主流三维CAD数据,并将这些3D格式的模型文件转换成轻量化的SVL模型;而且提供三维模型的轻量化浏览、轻量化装配、虚拟漫游、协同会议、3D批注及注释、3D装配工艺仿真、CAVE(沉浸式仿真)、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制作(IETM)等功能;同时还支持Windows、安卓和iOS等平台,可以实现移动化的应用。
通过Sview进行三维模型标注
Adobe 公司推出的Acrobat 3D能够从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工具中导入各种主流CAD文件,转换成U3D格式,并可以通过Adobe Reader(PDF浏览器)来打开和使用这些文件,实现对3D图形进行旋转、缩放、断面等相对复杂的处理。
西门子的轻量化可视解决方案可将三维CAD模型,通过Teamcenter或三维软件的接口直接保存为轻量化的JT文件, 并应用JT浏览器JT2GO实现任意非编辑操作,例如浏览、放大缩小、旋转、剖切、测量、标注甚至打印。
此外,达索、Autodesk、PTC也推出了各自专属的三维轻量化格式,以及Web浏览器或其方式进行浏览。
与Adobe、华天软件等一样,也支持多数据格式读取还包括Solidworks和天喻软件,Solidworks是将格式统一转换为eDrawings格式(一种极度压缩的、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自行解压和浏览的特殊文件);天喻的 InteVue是将三维模型轻量化成统一的数据格式,然后再进行数据浏览。
各厂商推出的轻量级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
轻量级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尽管轻量级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只是大部分厂商产品线中很小的一部分,基本上是三维CAD或PDM产品的一个免费附属程序或插件,但是对制造企业的作用却不言而喻。
(1)在协同设计方面,企业管理人员、工艺、制造、销售等部门可在浏览设计模型后将自己的评论或建议以文本或图形的方式放在设计文档中,让设计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品质。特别是当今已是需求为王的时代,销售部门可以更快的将客户需求反映到设计文档中,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变更管理和流程审签方面,相关审批人员可快速浏览产品BOM、结构、装配等,并使用3D注释添加意见,有效提高了审签的速度。
(3)在三维干涉检查方面,能够检查不同专业之间的三维模型是否存在干涉,通过图示化的方式展现装配存在问题的地方,并由相关的设计人员最终确定模型之间是否发生干涉,及时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InteVue 的轻量化模型的干涉检查
(4)在提导三维装配方面,将含有注释和PMI数据的模型、产品的装配动画等下发给车间,生产人员在车间的电脑上用可视化浏览器即可查看三维数据,有指导性地完成安装调试。
当然,以上只在轻量级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部分功能应用,其还被应用于产品销售展示、维修维护、异构系统的轻量化装配、企业间工程图纸和3D模型的信息传递等多个方面。
结语
由于部分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只支持少量的三维CAD格式,大部分厂商只支持自己特有文件格式,以及与PDM/PLM、ERP等系统的集成性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轻量级三维可视化技术更广泛的应用。
但是,全三维设计、网络协同设计等已成为主流,轻量级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帮助制造企业直接将轻量化三维模型下发到工艺、制造、检验和维护维修部门以及供应商、客户等,并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数据共享。笔者相信,随着轻量级可视化解决方案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加强,特别是轻量化格式的统一性及浏览器开放性的改善,它必将成为制造企业协同共享的重要工具,实现全三维的必要支撑。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
AI-CPS OS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分支用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全面渗入整个公司、产品等“商业”场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行业的重新布局、企业的重新构建和自我的焕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价值并不来自构成技术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种传递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将自动化+信息化、智造+产品+服务和数据+分析一体化,这种整合方式能够释放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跨功能的更大规模融合,没有颠覆现状的意愿,这些将不可能实现。
领导者无法依靠某种单一战略方法来应对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面对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颠覆性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领导者必须在行业、企业与个人这三个层面都保持领先地位:
重新行业布局:你的世界观要怎样改变才算足够?你必须对行业典范进行怎样的反思?
重新构建企业:你的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如何重新定义你的公司?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为怎样的人?要重塑自己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保有领先地位,你必须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设计思路是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无缝整合在云端,可以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融入自身业务体系,实现各个前沿技术在云端的优势协同。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与行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交叉,形成了领导力模式,使数字化融入到领导者所在企业与领导方式的核心位置:
精细:这种力量能够使人在更加真实、细致的层面观察与感知现实世界和数字化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理解和更加精细地进行产品个性化控制、微观业务场景事件和结果控制。
智能:模型随着时间(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系统就具备了智能(自学习)的能力。
高效:企业需要建立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型预测和响应决策能力,这样智能就从批量性、阶段性的行为变成一个可以实时触达的行为。
不确定性:数字化变更颠覆和改变了领导者曾经仰仗的思维方式、结构和实践经验,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复合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确定性蕴含于三个领域:技术、文化、制度。
边界模糊: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成CPS不仅让人们所知行业的核心产品、经济学定理和可能性都产生了变化,还模糊了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这种效应正在向生态系统、企业、客户、产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通过三个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创造虚拟劳动力,承担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利的补充和提升,提高资本效率;
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给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建议: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制定道德规范: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
发过程中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重视再分配效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
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所需新能力: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
如果说上一次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拓展的是人类的物理空间。那么这一次地理大发现,拓展的就是人们的数字空间。在数学空间,建立新的商业文明,从而发现新的创富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财富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是进入这个数字空间的船,而人工智能就是那船上的帆,哥伦布之帆!
新一代技术+商业的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AI-CPS OS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产业智能官 AI-CPS
用“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AI-CPS,更多信息回复:
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产业:“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零售”、“智能驾驶”、“智能城市”;新模式:“财富空间”、“工业互联网”、“数据科学家”、“赛博物理系统CPS”、“供应链金融”。
本文系“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由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