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和陶渊明,谁更可爱?

唐伯虎和陶渊明,谁更可爱?_第1张图片
唐伯虎是酱紫吗

说起唐伯虎,恐怕浮出脑海的就是周星星的《唐伯虎点秋香》。一代才子真的是这样的吗?徐祯卿对他的评价是:“雅资疏朗,任逸不羁。”陈志岁说他:“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唐伯虎和陶渊明,谁更可爱?_第2张图片
唐伯虎真身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号“六如居士“,取义《金刚经》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说法;又号“桃花庵主”,因为特别喜欢桃花,并盖了一座桃花庵居住,并赋诗《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想到陶渊明的饮酒诗,唐伯虎“不愿鞠躬车马前”,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都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唐伯虎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文人书生,而是多了一些超凡脱俗的气质。


唐伯虎和陶渊明,谁更可爱?_第3张图片
隐士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唐伯虎是风流才子,他爱桃花,粉红的桃花是热烈而多情的,所以他说“但愿老死花酒间”,所以才会有“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他爱菊花,或白或黄的菊花是清冷高洁,远离尘埃的。

在境界上,我感觉唐伯虎是远远比不上陶渊明的。《桃花庵歌》中唐伯虎不停地比较富贵与贫贱,其实有很多自嘲和无奈的意味,而《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明确地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是心甘情愿退隐田园的。

一个“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是浑浑噩噩的状态,虽然他自称看得穿,但似乎还是心有不甘的。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清醒、清高、清扬的状态,他享受自己的田园生活。同样是饮酒,唐伯虎是大醉,陶渊明是微醺。

焚香默坐歌(唐伯虎)

焚香默坐自省己,口里喃喃想心里。

心中有甚害人谋?口中有甚欺心语?

为人能把口应心,孝弟忠信从此始。

其余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涅吾行止。

头插花枝手把杯,听罢歌童看舞女。

食色性也古人语,今人乃以为之耻。

及至心中与口中,多少欺人没天理。

阴为不善阳掩之,则何益矣徒劳耳。

请坐且听吾语汝,凡人有生必有死。

死见阎王面不惭,才是堂堂好男子。

唐伯虎焚香默坐,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有没有做到问心无愧。心里有没有害人的心思,嘴里有没有骗人的话语?如果能做到心口相应,即使有一些小的偏差,也算得上堂堂正正做人了。

伯虎绝笔(唐伯虎)

人生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超脱出世俗价值观之后,往往就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思考人生,思考生死。《伯虎绝笔》是唐伯虎临终前写的一首诗。胸中无数才华,平生万般磨难,最终皆为怡然的达观所稀释,再不见激越愤慨,再不见书生意气,只有清新淡远,真正到了“明月松风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的境界。

挽歌(陶渊明)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潜关于死亡的描述也很好。这个世界,谁是要紧人物?哪天我们死去,或许只有当紧的亲戚会偶尔想念,别人谁会记得有我呢?死后的躯体与他所爱的南山融为一体,魂归自然,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的心愿吧。

唐伯虎与陶渊明,一个不羁,一个洒脱,一个热情,一个淡泊,你更喜欢哪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伯虎和陶渊明,谁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