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曾在中科院做了13年的技术工作,工资80多块钱。那时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辆三轮车,拉着老婆逛北京城。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放弃了“铁饭碗”。他带领10人小团队,在10平米的中关村传达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如今,柳传志创立的联想集团在“世界500强”位列第212名。他本人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
柳传志的人生,因创业而改变。而更多创业者的人生,因柳传志而改变。
柳传志在一路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不停寻找和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接班人”,帮助最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因此,他也被中国创业者们奉为“教父”。
孙陶然,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一直有意识地效法并传承柳传志的管理思想,并对柳传志以师徒礼待之。在孙陶然提出的企业“五行文化”中,也有非常多的联想文化的影子。
当人们再次提起孙陶然,大多会想起“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传奇营销。在商务通如日中天时,孙陶然却选择离开,随后商务通也走下神坛。这里的曲折,业内人一直讳莫如深。现在,一切将在《创业者:不一样的孙陶然》中,首次公开。
本书作者邓蕾,是资深媒体人。她曾任央视《东方时空》、《纪事》栏目的主编,供职央视20年。2016年,她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同时,她也是孙陶然的中学同学,一生挚友。
在书中,她以独家的视角、纪录片的形式,为我们追溯了家庭对孙陶然的性格带来的积极影响、孙陶然意气风发的中学时代、北大时期,以及毕业至今的创业28年。这其中包含了孙陶然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以及创业路上的所见所闻、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
从0到1的创业28年,孙陶然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
孙陶然笃信,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这场体验因丰富而难得,因多元而珍贵。所以,他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也得到了远超同龄人的丰富经验。创业的28年间,他横跨了乙方类、媒体类、甲方类、服务类和投资类,5种企业类型。幸运的是,都无一败绩。这一切得从头说起。
1991年,孙陶然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原本已被联想录取,出任总裁室秘书的工作。但因没有留京指标,最后失之交臂。否则,多年后的联想“三少帅”,也许应是“四少帅”。
此时,有朋友邀请孙陶然入职四达集团下属的广告公司,共同组建公关部。但是这个公关部一穷二白,不仅没人,连张桌子都得自己现买。从采购、招聘,到寻找第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孙陶然笑称,自己是“工作即创业”。而这家广告公司,就是他创业的第一站。
不懂的、没学过的,孙陶然就想尽办法去搞清楚,必须把工作干好。
他经手的很多业务,在当时也属于开了时代之先河。
他与《北京青年报》联合创办了《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中国的报纸第一次变厚了,有了产经的内容。报纸上,广告生意十分火爆,版面经常是一寸难求。
他也利用这次机会,以编辑人身份采访了柳传志、雷军、王志东等IT界人士。彼时,26岁的雷军只是金山的总经理;28岁的王志东还在中关村小学边的低矮平房挣扎创业,新浪仍未出世。
孙陶然用了4年时间,将广告公司从零利润,成长为利润排名第三的子公司,从集团的56家子公司中脱颖而出。入职第5年,28岁的孙陶然已经成为集团副总裁,享受副局级待遇。
1996年,孙陶然彻底完成了身份转变。他与北大的同学一同创立了蓝色光标公关公司,并陆续策划成立了其他几家公司,以期覆盖营销服务的全产业链。孙陶然曾在《创业36条军规》中提出过自己的理念,“上市是企业的成人礼”。2010年,蓝色光标上市创业板,也成为了国内首家上市的公共关系企业。
1998年底,孙陶然经历了半年的思考,终于接受邀请,与四达集团的几位合伙人联合创办了恒基伟业。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负责主持日常经营活动。
随后,“商务通”的营销传奇横空出世。人们第一次发现,电视上出现了滚动播出的广告。陈好、李湘也正是因此,接到了人生第一支电视广告。商务通的案例也被北大光华、中欧商学院作为经典营销案例,写入教材。
但是恒基伟业创建之初的股权分配问题,早已埋下隐患。2000年,因为经营理念不合,经营权之争愈演愈烈。最终,孙陶然出走恒基伟业。不久,“商务通”神话破灭。
至此,孙陶然的创业之路,最波澜壮阔的一段也结束了。之后,于他而言,更多的就是稳扎稳打的企业管理。
2005年,孙陶然再度出山。这一次,他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创办了拉卡拉金融服务公司,并引入了联想投资和兄弟雷军的投资。随后,拉卡拉又衍生出考拉基金。今年4月,拉卡拉也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三方支付第一股。
马云曾对创业者说,“内心要牢记,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孙陶然的一路顺风,则显得有些不一样。一次次的成功,不但让他声名鹊起,还带来了优秀的附属品:财富。
四达广告,为孙陶然挣到了第一个100万;恒基伟业,挣到了第一个1000万;蓝色光标,挣到了第一个1亿;而拉卡拉,挣到了他的第一个10亿。
创业成功离不开学习
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大学毕业时,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但是三年后就有好有坏,十年后更是云泥之别?
孙陶然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认为,没人天生就是总经理,能成为这样的人,靠的是学习。北大的四年,学的知识再多也无法应对一生,北大更多的,是赋予一个人强大的学习能力。
为此,他总结出三种学习方式:一是向前人学,通过读书学习前人的理论,借鉴他们的人生;二是向先进学,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从身边比自己有专长的人那里学一手,长期以往想不成高手都难;三是向自己学,“吾日三省吾身”,这也是联想文化之一。
就拿孙陶然的职场第一次出差为例:
1991年,孙陶然在公关部入职不久,就接到任务:从北京去杭州,给其他公司的员工做一次销售培训。
那时的中国,刚转变计划经济。别说销售技巧培训,很多人就连销售体系还不完善。
孙陶然第一时间找到仅有的几本专业书。在火车上的29个小时,他站着把书翻了一遍。经过两天一夜的辗转,在培训开始前,他争分夺秒完成了对自己营销知识的启蒙。
在培训过程中,他发现了两位参加过外企销售技巧培训的员工。于是,他又自掏腰包请人吃饭,想多套取一些他们的内容。可惜,两位员工也有部分内容已经遗忘。
孙陶然只能结合逻辑思考。他通过学习、借鉴,形成感悟,再学习、借鉴,补充感悟。这样逐步搭建起了自己的销售技巧体系。最终,顺利完成了这次工作。
这种学习方式,一直贯穿在孙陶然的创业过程中。
在他月薪180元时,他曾花费1500元,只为买到一份极尽简化的4A广告公司的市场推广方案。然后,他利用逆向思维,从框架到小标题,逐一推演背后的逻辑。
而他的管理启蒙,则源自联想。
1991年的图书市场上,没有什么管理学书籍。当时最好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均来自联想。孙陶然通过北大同学的关系,要来了一份影印的联想管理大纲。
这份影印大纲,在时隔14年后,由孙陶然送给了柳总。大纲上,各色笔记圈圈点点,页角早已磨出了毛边。柳传志很意外,也很高兴彼此在理念上的认同。
看似一帆风顺的创业路,离不开好的心态
孙陶然经常讲,“所谓创业人生,核心是创业心态”。如果你有创业心态,就算你只是前台接待员,其实你也在创业;如果你没有创业心态,即使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都是你的,你也不是在创业。
创业心态主要有三点:
第一,主人翁意识。一件工作,不单单是工作,而是把它看做是自己的事。这样才会有自主意识,也一定会比现在干得好很多。很多时候,不同的员工不是差在智商、情商,而是在这种主人翁意识。
第二,执着感。遇到问题,有必须做成的动力。就像孙陶然说,成功不只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是要用头把南墙撞出一条路来。
第三,永远要有B计划。创业是高风险的事,时刻给自己留退路,不代表随时准备放弃,而是为了给自己留东山再起的本钱。否则就不能叫创业,而叫九死一生的赌博。
B计划,更体现了一个创业者的前瞻性和布局意识。
在孙陶然与《北京青年报》合办的如火如荼时,他却早已开始启动“支点计划”,以防续约的不测。
他计划利用当时的盈利和客户,去孵化新的增长点,与客户形成最大化交集。而这也正是日后蓝色光标的战略。但在当时,这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营模式。
除此之外,赢家心态也促成了孙陶然的多次成功。孙陶然常说,“如果你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能赢,那你不可能赢”。这很像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件事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赢家心态,包括主人翁意识带来的自主、执着感带来的自强,以及对自己满满的自信,和阿Q的自嘲精神胜利法。
自嘲,能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巨大精神压力,也能在失败时,给自己一个台阶,让自己能尽早重回“战场”。
正是孙陶然多次的成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赢家心态;也正由于赢家心态,让他处在成功的良性循环之中。
孙陶然的好心态,促成了他在关键时刻的一次次选择,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最后成就了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