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 - 做计划与执行计划

顺利把上一次今日工作总结到现在的帖子全部刷完。把事情做完的感觉很好,而且这还是一项写在本子上的核心主干流程。

我一般是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全天的工作计划写好,然后第二天照着执行。

我的体会是,前一天晚上睡前必须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做好,一天结束了必须写工作总结。

之所以必须前一天晚上写,是因为只有前一天晚上写的第二天工作计划才是真正能够反映自己内心渴望的。

说得直白点、深刻点,只有睡觉前的自己心里是有点逼数的,这个时候做出的第二天计划一方面往往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睡前脑子比较清醒,做出的工作计划在工作量上超标情况会比较好。

但是最重要的是前者。也就是说,通过实践发现,我前一天晚上做的工作计划(做计划我会写上1、2、3、4、5、6这样的序号),排在前面的一定是对我阶段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哪怕我第二天因为种种原因只做了一件事情,这一件也是真正对我在工作整体上最有帮助的一件事情。

睡前的时候人更有全局意识,更能分得清轻重缓急。

晚上制定计划的时候知道什么事是最重要的,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而白天制定计划,既分不清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只是拿起一件事情就做,也搞不清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总感觉自己一天能干一个星期的工作量,毫不夸张。

前一天晚上做好了计划,第二天就负责执行就好了。训练一下自控力,就可以做到第二天不去改动前一天晚上做出的计划,完全按图索骥、照着计划执行。听着似乎很简单,实际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只要照着做了,可能过程中很不舒服、很想改动计划、觉得今天的计划又做得特别傻逼,但是等到晚上写工作总结、评估日完成率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前一天做的计划无比英明,只要白天按照流程1、2、3去一件一件做了都收到了最大的工作进展。

偶尔晚上忘了做第二天的计划,第二天就过得一塌糊涂。即使用第二天早上来补一个工作计划,一来早上时间匆忙基本没时间补,二来早上做得计划要么是抓不住重点要么就是任务量估计极其不客观。最可怕的是早上做得计划抓不住重点,等到晚上一评估的时候就发现,白天做得事情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细枝末节的事情,真正重要核心的事情一整天下来其实一点都没有推动。

所以,做计划的核心就一点:前一天晚上做第二天一整天的工作计划,按重要性和时间排好序;第二天白天不管自己心里有多不情愿,也必须完全按照前一天晚上做出的计划和排序来执行。

晚上就负责做计划,白天就负责执行,各司其职,不能串岗。

白天一定不能修改计划,白天没有这个权限,白天只能执行现有的计划。晚上一定不要干太多事情,留出空白时间,休息休息、清醒清醒,然后认认真真评估当天的日完成率(类似于我写周总结的那种周完成率),评估完了之后,总结得失优劣,接着制定第二天的计划。

做不完没关系,做多少算多少,至少确保做的都是最核心、最重要、对工作整体进展影响权重最大的事情。哪怕一天只做了一件事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也是对工作发展进步推动作用最大的一件事。

以上就是制定计划。

执行计划,用一句话说就是:在白天的可支配时间里,按照昨晚制定的计划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完,除外界必不可少的打断外,不主动做任何计划之外的事情。

而今天之所以搞这么晚,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今年过年期间,我使用超量投入(或者叫大剂量时间投入)的方法解决了两个难题,一个是《心理学与生活》的阅读,一个是屏读能力(在电脑上看书,之前全都是看纸书,电脑上的书看不进去)。

今天的目标,就是继续通过超量投入的方法解决不按计划执行这个臭毛病。

过年期间的一个很大收获在于:知道了能力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获得,有一些很难具备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超量投入获得的。

简单的说,就是想要具备什么能力、做到什么事就疯狂的砸时间就好了,砸到这件事都怕你的程度,然后再花几天继续大量投入时间巩固巩固,基本就初步具备了这项技能了。(这个时候新的牛逼技能还是不稳固,还需要持续的中剂量时间投入,持续的时间越长新技能越稳固,越牛逼的新技能需要的巩固时间越长)

过年期间一个人在北京,15天,自己做三顿饭,15天基本没出过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大把时间全部用来对付心理学。

第一本《这才是心理学》,就跟看故事一样,看得轻松愉快。第二本《心理学与生活》,基本才算是心理学晨读真正开始。看教材,进展很惨淡。

最开始,两天都看不完20页。

为什么,因为自己内心是抗拒看这个很难的、没有任何意思的破东西的,往那一坐,基本就总是可以找出无穷无尽的事情去干。比如刷手机,比如去看书架上其他的书,比如去收拾整理房子。总之就是不看书就对了。

当时的感觉像什么呢,我赶着一群部队去爬《心理学与生活》这座山。结果每次到了山脚队伍就向两边开阔的平地四处散去,枪毙前面跑得快的都没用。

然后做了什么呢,首先,把家里所有能扔的东西全部扔掉,我记得往楼下垃圾桶搬都搬了四五趟,然后有些东西想一想第二天、第三天又继续扔出去了。能扔的全部扔掉,不能扔的全部整个的或者拆开了放阳台。

这样搞完之后,家里的样子已经跟乔布斯家差不多了。你用百度搜“乔布斯 家”,出来的第一张乔布斯在灯下盘腿坐着的那张就是。当时我的卧室比这张图片里的状态还简洁。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书桌和椅子,除此之外家里几乎没有任何能看得到的东西,要么扔了、要么放阳台、要么放衣柜里,总之就是整个房间里没有任何能吸引注意力的东西。因为前两天总是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

其次,坐在书桌前还是看不进去书,总之就是坐那感觉不好。偶然的原因,我把家里的地拖了,然后发现空气湿润了、清新了、人舒服了,可以坐得住一些了。从那之后,我每次看书前都先把地拖一遍。拖完之后空气特别清新,坐在桌子前心情好,可以坐得住。

接着,还是看不进去。我就把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整个自如那样的白桌子上就只有一本《心理学与生活》,连白纸都收起来了。同时还把书架彻彻底底的整理了一遍,相同类别的书放在一起,码得整整齐齐,挤得紧紧的,让自己无法做到一心动就去书架上随意抽本书看。(后来连两个书架都扔了,因为我发现跟着S我一年最多看10本书,书架什么的根本没有必要,没把书架上的书全部立即扔掉都算客气的了)

其次,书桌上就只有手机和《心理学与生活》两样东西了,干干净净。最近几年来,不管什么时候,手机要么出门的时候在手上,要么进家了之后在眼前、在手边。但是,还是看不进去。要么是自己不由自主的去主动看手机,看看微信、看看其他的APP,要么就是手机群消息或者个人消息会震,每次一震就去看手机。总之,就是无法专注看进去,看个几分钟就会被手机震到,然后就去看手机好长时间;即使没有拿起手机看,也总是被手机震的进入不了状态。

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把手机的“静音模式下震动”功能关闭,然后把三个手机都卷到被子里,不仅听不到,而且看不到。看到了就想去摸,摸了就开始玩,一玩就玩好久。最开始是直接把手机卷到被子里,结果发现我坐在书桌前,几米外的被子深处裹着的手机震动我还是可以清晰的听到。然后就把震动也关了,卷到被子里。世界才终于没有外部打扰了。

这个时候能看个15分钟左右。已经能看进去了,但是看一会就累,看不持久。

解决办法就是先去跑步机上跑30-40分钟,跑完了汗一擦立即开始看,然后第一次就看了3个多小时快4个小时,20页顺利看完。

当时坐在那心里各种想法、身体各种想动,总之就是很坐不住。由于跑步的原因,精力比较充足,自控力水平也比较高,当时就给自己说:坐死在椅子上也不准动,不准起身。

人的身体是很奇怪的,本来各种想动、想站起来、扭来扭去,你发自内心的告诉它:就是坐死也死在椅子上。然后最终身体也就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了,也没出什么问题,一切也都好好的。

至少前若干天,每次都是先把地拖了、跑半个小时,然后才开始看书,只要看就照着3个小时起步看。

最多喝口水、上上厕所,在没有其他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就对着《心理学与生活》一本书,干干的看三四个小时。

一段时间后,不跑步、在地干净的情况下不新拖地也能顺利看下去了。一段时间后,看完20页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不过加上写完作业也不少于2小时,但是比最开始的光看完20页就需要3个多小时已经进步了很多了。

后来,春节假期就结束了,就开始利用平时的时间或者周末的时间看了。

两点收获:

1、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怎么顺利进入看心理学状态的,至少我是完完整整的经过了上面那样的几轮折腾,然后才最终能够顺利的看完写完作业。

2、即使转变发生了,只要是比较重大的转变,如果不持续的花中剂量行动去维持,还是会退回起点附近的。比如我最近心理学晨读有松解,没多久阅读起来就又比较吃力了。

想要获得一项硬技能,除了前期要大剂量投入,获得技能后还需要持续的用中剂量巩固。

可能转变的过程很难,但是只要投入足够大剂量的时间,总是能够发生改变的。

如果不是在1月14号开始恰逢春节假期,如果只是像平时工作日那样一天只能投入到晨读一两个小时,我想我是无法突破最初的那些难关的,可能晨读这事就搁下了。

也就是说,很多我们看起来不可解决的问题、难题,只要抛开所有其他的事就专注在这一件事上,投入三五个小时起步的时间去轰炸,或者每天三五个小时连续三五天的时间去轰炸,总是可以有新突破、新进展的。

事情难不是真的因为事情难,可能只是因为这件事在早期需要花的时间多,只要把时间狠狠的花进去、投入进去,目前还没有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具体难题。

心理学晨读已经够难的了,能够把这件事做起来,很多事情都有了解决方案和解决思路。

经历了春节假期后,我能坐得住了、坐那能专心只干一件事三四个小时了、手机到现在80%的时间都是没声音没震动,通讯基本靠缘分、有的时候在书桌前开始干活了还是习惯于把手机扔到背后的床上,把手机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能够坐得住、能够三四个小时只干一件事,这样的技能我是通过春节假期15天高强度的时间投入才获得的。如果没有春节这个假期,只是利用平时的每天零敲碎打的一两个小时,恐怕我又得虚耗几年光阴。不具备长时间专注的能力啥事都干不成,我之前就那样。

回首过去几年,其实就是吃了频繁切换的亏。频繁换工作方向,频繁换学习方向,频繁换具体学的书,频繁学一会就看手机或干其他的事,总之,就是每几分钟或者十多分钟就切换状态了。

但是真正赢利最大的,就是一个方向干1000天,一本书练透彻,一次性干或者学三四个小时只干一件事,不搞其他的、不摸手机。

实际上,真正效率爆高的状态往往在半个小时以后才出现,一旦出现了就一定不要打断状态,继续充分的沉浸在心流体验中。1个半到2个小时左右人开始累,不过没关系,继续往下看,可能中间有一会效率不高,继续看,2个多小时以后又可以再次进入高效率的状态。可能中间有个效率低谷,但是不休息带来的整体高效率水平减去中间的低谷依然是非常划算的。

坐那不动,茶水一定管够,手机放床上,压根不要去看,只干一件事,一次性干3个小时整,或者是吃饱了一直干到肚子发出声音,基本3个小时出头不超过3个半小时,连闹钟都省了。

坐那不动,茶水管够,不看手机,只干一件事,一次性干3个多小时,干到肚子发出声音收工。

这是我目前能够使用的效率最高的方法了。前几天有点飘,微信群里乱晃,S导师及时提醒了,然后果断收心。

以上,就是执行日计划的微观层面。

接下来,才到了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执行日计划的宏观层面。

之所以在开始正题之前胡扯那么多,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一个打过一场艰苦卓绝的胜仗的老将军在打新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之前心里也没底,一方面通过回忆过去的胜利给自己提振一些信心,一方面通过回忆上一次打胜仗的种种细节寻找对打这次战役有指导意义的方面进行迁移应用。

打赢了一次之后,好好总结复盘一下,下一次总是会更容易赢一些。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前一天晚上做了计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还有明确的顺序,结果第二天白天执行的时候,无法做到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要么是玩手机浪费时间,要么就是跑去做计划表上没有的事情,要么就是从排序在后面的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中挑事情做。

总之一句话,不按计划表的顺序一件一件顺着做!

正确的做法是,在白天可支配的时间里,严格按照计划表的顺序来做事情,同时,对于超级重要的事情不限制时间,哪怕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做这一件事情都行,对于普通重要程度的、计划表上的高排序事情,进行时间总量限制。比如15分钟,比如2小时。

(1)对于工作上的事情,只要是按顺序轮到的,那么花一整天时间去做也在所不惜。

在工作类别内,做完一件才去做下一件。

(2)对于一切非工作类的高排序事情,比如晨读复盘、比如晚上的作业时间,要严格控制,比如晨读复盘尝试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写晨读复盘损失很大,相当于前面那一个小时分享白听了,可是扩展写太多又太耽误时间了,影响白天工作。

本来“知识星球刷完”是前一天晚上写下的昨天早上的计划。结果,早上没搞完,白天忙工作,晚上继续刷,结果到了睡觉的点的时候还是没有刷完。相当于极其错误的预计了刷完当天内容这项的工作量。如果能够合理的预计工作量,那前一天晚上的计划就应该是刷一部分或者在1小时内刷完。

到了晚上,我觉得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放过自己,既然当天计划上写了,那么就应该完成,不应该把这件事做一半就不管了、不应该往后拖一天。

即使计划不合理,但是只要是前一天晚上制定出的计划,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完成。(我认为这是最核心的一条效率理念!)

然后我就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看到了半夜,顺利看完了,把事情做完的感觉真好!

只要是计划表上的事情,对不对不重要,白天的任务就是把它一项一项的完成。工作方面的事情不设时间上限,所有非工作的事情需要设置上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耽误工作是第一位的。猫猫说专业是最重要的。

做完了这件事,快乐的在本子上第二项上面打一个代表完成的勾,我深深的觉得我对计划表的掌控力向前进了一步。

(1)由于不惜一切代价还是把知识星球看完了,就像游戏里面打完怪之后会升级一样,头上仿佛金光四闪。

任何难的事情,任何超级难的事情,只要把它做完了、做成了,自己的能力等级就会提高一大截。

比如我看完了昨天的知识星球,由于工作量足够大、信息量足够大,我对于如何能够在1个小时内看完当天的星球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在看的过程中捕获到了很多信息,让我第一次初步体会到了S所说的小白的、普通人的问题的相似性,只有看得足够多才能看出球友遇到的问题的相似性,这样以后看就会更快一些;第一遍看有些陌生的学友还得去看一下TA的破冰题,比如明知常,有的学友一天发的不止一条,一天看两三次,基本就熟悉了,比如南京小组的组长君竹;还有就是,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越做越快的过程,因为S说做着做着你就必然会自己去加码。

可能会有学友问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刷知识星球,我的答案是:说的悬乎点,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做了,你做得量足够大,都是有用的。至于刷完知识星球的好处,你做了你就知道了。

任何一件事做好了都足以长出整个系统。有系统的人,做成什么事基本取决于你的想象力。

所以说,计划表上的事情,只要多花时间,都是可以做完的,而做起来越难的事情,做成了之后能力等级提高越多,所以,专注攻破计划表上的难事是收益最大、最划算的事情,基本相当于一本万利!!!

(2)有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身体都来气。我感觉我的脑子就是李云龙,我的身体就是皇协军,必须李云龙亲自拿着枪顶在皇协军的脑袋上,身体才会听话照做。脑子稍一放松,身体就开始打酱油、四处逃窜成流寇了。

所以,计划表在前一天晚上已经用最科学的方式制定出来了,那么,升级爆装备其实就只剩一件事了,用自己的脑子拿枪指着自己的身体老老实实干活即可。

只要认认真真扎进这件事,不要切换转移,大剂量投时间,时间一到,事情就成了,然后就是头上金光四闪刷刷刷升级长经验,同时拥有了火力更猛的装备。

管好自己的身体,让它老老实实做事,它说累也不让它停,实际上身体的耐受性非常高,往那一坐学4个小时一点事情没有。

真正需要及时休息的是脑子,脑子累了之后就像火箭的陀螺仪坏掉了,火箭只能四处乱飞了。所以,要关注大脑的状态,一个半小时左右休息一下大脑。

今天写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让脑子拿枪管好身体,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按照计划表的顺序把工作的事情一次干3个小时不要停,不够就再来3小时,不够就第二天、第N天继续3小时,直到干成为止,然后敲锣打鼓、鸣金收兵,休息休息,开始干下一件工作上的事。

之所以写了这么多,我发现大脑就跟电脑一样,而写作就像进行大脑清理,把大脑中的垃圾清理掉、把模糊不清的想法搞清楚、把已经清楚的要点再次强化确保时时刻刻做到。

任何人,只要脑子清楚,其实做起事来还是比较硬核、高效的。

3小时不受任何打扰的只做一件事在当前阶段就是重中之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668 - 做计划与执行计划)